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材>

语文初三上册章节知识点归纳

时间: 明敏1093 分享

  语文在每个阶段又有不一样的知识重点,我们要学会精简而掌握方法。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初三上册章节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文初三上册章节知识点归纳(一)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3、重点实词 適“谪”:强迫。 屯:停驻 会:适逢; 亡:“逃亡”; 举大计:发动起义

  等死: 同样 ;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数谏:屡次 间令:暗中; 唱:通“倡”,倡导 笞:用鞭、杖打。 宁:难道

  4、重点句子翻译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候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5、 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语文初三上册章节知识点归纳(二)

  6、理解背诵: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或置书鱼腹);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或篝火狐鸣)。

  (3)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判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8、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9、文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0、为什么用这样的策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11、“取得了什么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1)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2)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13、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4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1)鱼腹罾书 (2)篝火狐鸣

  14、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语句 。

  16、《陈涉世家》中,陈胜对秦朝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认识得非常深刻,在文段中他是这样谈这个问题的?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7、最能表现陈胜、吴广决心造反(起义)这一行为的句子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文初三上册章节知识点归纳(三)

  出师表

  一、重点字词

  崩殂(cú) 恢弘(hóng) 陟(zhì)罚 臧否(pǐ) 裨(bì) 补阙(quē) 驽(nú)钝 猥(wěi)自枉屈 以彰(zhāng) 其咎(jiù)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引喻失义 义:适宜,恰当。

  (2)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3) 性行淑均 淑:善。

  (4) 以彰其咎 彰:表明、显扬。

  (5) 猥自枉屈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6) 咨诹善道 诹:询问。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开放、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恶劣。

  (4) 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今义:由衷感谢。

  (5) 先帝知臣谨慎 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违犯法律。

  计日而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 作者开始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 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 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用原文四个短语来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

  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史上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363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