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世上最温暖的花阅读题及答案(2)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语文阅读题复习笔记

  一、大阅读的类型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语文阅读题分析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 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语文阅读题表达技巧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

  1.内容

  (1)描写内容: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味等方面的描写。

  (2)描写角度: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描写顺序: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或定点换景,或移步换景。

  (4)常用技巧: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强调形象;②斟词炼字,写景要求准确传神;③动静结合,写景追求神韵;④点面结合,写景应该全面且突出重点;⑤虚实结合,要合理运用联想与想象。

  二、环境的作用

  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作用有:

  1. 如果场景描写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 如果场景描写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3. 如果场景描写置于对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4. 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5. 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

  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对表现中心主题具有……作用(突出了中心主题)。


看过“世上最温暖的花阅读题答案”的人还看了:

1.梦痕阅读题答案

2.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答案

3.网络文学阅读题答案

4.乡色酒阅读题答案

5.三代同堂阅读题答案

6.白轮船阅读题答案

7.朗读阅读题答案

1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