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首颗被证实的“地球二号”》阅读答案说明文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 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D.“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之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参考答案:

  1.A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

  2.D(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

  3.C(“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

  《开普勒—22b:首颗被证实的“地球二号”》阅读附答案

  开普勒—22b:首颗被证实的“地球二号”

  在遥远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地球也许真的会毁灭, 如果这一刻真的到来,人类还能到哪里去?这恐怕是 让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 现在,太空深处传来了好消息,首颗位于“宜居带” 的行星在太阳系外被证实,这一发现,被称为“发现地球的‘双胞胎’之旅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1年12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通过开普勒 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 “可适合居住”的行星。该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 体积是地球的2.4倍,体积介于海王星与地球之间,在所属恒星系与地球在太阳中的位置相似,每290天 环绕一颗比太阳稍小一点的恒星运转一周。

  科学家推测,这颗星球表面可能由“海洋覆盖”,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这意味着,这颗星球的温度或 许适宜生命生存。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小且表面最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 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首席科学家娜塔 利· 巴塔利亚说,“开普勒—22b”的“海洋”也 许与地球海洋相同,太阳系中没有与“开普 勒—22b”体积相近的行星,暂无法比对研究,还不知道星球上哪里是岩石,哪里是水,哪里是冰。 这一发现是否就意味着人类真的找到第二颗 地球?

  “开普勒”的使命 先说“开普勒项目”。开普勒是人类第一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于美国东部时间2009 年u3月6日22时49分57秒465毫秒,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17——B发射台发射升空。 在为期至少三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5万颗恒星系统展开观测, 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实际上,迄今为止,开普勒在它监测的这些数量庞大的恒星周围,共发现了2326颗疑似“类地行星”的候选者,其中大小与地球接近的有207颗,超级地球有680颗,海王星大小的1181颗,木星大小的203颗, 还有55颗比木星更大。而在这些发现的系外行星中,科学家认为其中绝大多数不具有适居性。

  对于任何动物、植物以至于微生物来说,都会有一个最适合其生存的地带。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在不同演化阶段所需要的不同条件加以总结,再将这些条件扩展到所需行星的条件、太阳的条 件甚至是恒星系的条件等,就有了“宇宙宜居带”的 概念。根据NASA的定义,处于“宜居带”的行星,意味 着一颗行星与母星保持适当距离,进而为它表面存在液态水提供条件。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 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这一距离会根据母恒星的状态而改变,恒星散发热量多亮度高,这个距离就较远,恒星散发热量小,这个距离就较近。“宜居带”行星的表面温度大约介于零下17摄氏度至93摄氏度之间。 以太阳系为例,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只有地球上存在宜人的气温,使水能以液态形式长期存在于地 表之上。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刚刚好。太阳周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区域,就被称为“宜居带”。

  科学家还告诉我们,一颗行星上要有生命存在,除了必须要满足到中心恒星的距离、行星本身的类型和大小这三个条件之外,它周围的环境对能否演化出生命也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行星系所具有的 巨型气态行星的数目就是一个重要条件。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均属于巨型气态行星,它们具有很大的质量,实际上充当着地球的“保镖”。它们如同“棒球手套”一样抵挡了彗星对地球的侵 袭,能够偏离或者吸引可能碰撞地球的彗星。美国航天局称,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发现的“类地行星”的候选者中,已“锁定”了超过 1000颗可能适宜申请居住的星球,最新公布的行星候选者中,可能有48颗位于“宜居带”中,而“开 普勒—22b”是首颗被证实位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 中的行星,并非是“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

  地球人也许真的并不孤独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3月就已经观测到这颗 星球。但按美国航天局规定,太空望远镜需观测到行星“凌日”(指在观测者角度观察,行星从其母恒星 前面经过的现象)三次,方可将它定义为行星。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开普勒”小组首席研究员威廉博· 努茨基说:“这颗行星的发现,是命运之神的眷顾。就在我们宣布航天器已经完成部署的三天以后,我们捕获了这颗行星的第一次运行过程。在 2010年的假日季节,我们亲眼目击了第三次关键性的 运行过程。” 即便“开普勒-22b”真的适宜居住,科学家计算,人类乘坐现有宇宙飞船前往这颗星球需要花上2200万 年,不过,正如发现“开普勒-22b”行星的科学家艾伦· 波斯所言:“开普勒-22b的发现,证明了地球人并不孤单,宇宙也许真的充满了各种生命体。”

  12..根据文中信息,宜居星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和 。

  答案: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周围具有巨型气态行星(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3点得4分)

  13..阅读文章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主要是一旦地球真毁灭时为人类提前寻找未来可以生存的空间。

  B.“开普勒-22b”是一颗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液态水的行星,是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

  C.在太阳系的8颗行星中,只有地球处于其“宜居带”上,能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

  D.“开普勒-22b” 的发现和证实历时将近3年,科学家们至少观测到了它3次“凌日”。

  答案:B. 不是首颗被发现“宜居行星”,而是首颗被 证实的“宜居行星”。

  14.阅读文章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开普勒-22b”的发现,说明在宇宙中,地球生物也许并非唯一的生命,在其他星系中也可能存在着多种生命体。

  B.只要符合了不同生命体演化的不同阶段的条件,在不同星系中都可能会有“宜居带”,即“宇宙宜居 带”。

  C.证实“开普勒-22b” 宜居条件,只是具有科研价值,要真正应对未来地球消亡的问题,人类还需继续研究,寻找颗成功实现移居的“地球二号”。

  D.如果人类移居“开普勒-22b” 得以实现,人们生活的每年的时间将比地球上生活的每年的时间长。答案:D.是比地球上生活的每年的时间短。

45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