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司马光字君实》+《魏王与威王对宝》阅读附答案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魏王与威王对宝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⑴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 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⑵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⑶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⑷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⑸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 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⑺而去。

  注释:⑴田:打猎。后作畋。 ⑵径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 ⑶乘(sheng):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⑷檀(tan)子:人名。下文朌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 ⑸泗(si):泗水之滨。 ⑹特:只,仅。 ⑺怿(yi):高兴,快乐。

  20、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A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C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D 秦师遂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22、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

  20、D

  21、魏慧王感到惭愧,很不高兴地离开了。

  22、威王的宝是人才,魏王的宝是大明珠。

  《司马光字君实》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1 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2。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3 ,必 过4 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5 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

  注释:(1)凛然:严肃的样子。 (2)指:意图,意思。 (3)展墓:扫墓。

  (4)过:拜访。 (5)化:教化,感化。

  (节选自《宋史》卷三三六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奉之如严父 ( ) (2)吾无过人者 ( )

  15 把下列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6 文 章写了司马光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14 (1)侍奉;(2)超过

  15 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 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

  16 十分爱读《左氏春秋》,废寝忘食;每次去扫墓一定去看望哥哥,悉心侍奉。

  《永遇乐秋草》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捲。西风万里,踰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祇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麋,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

  14.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明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了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汉强盛时胡人从祁连山经过时,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屑。

  E.词的上片写景,透露出慷慨悲凉的气氛;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晚年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了作者的凄凉心境。

  15.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锤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E

  15.(1)吊古伤今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有御敌报国之人。

  (2)对岁月流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

  (3)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作者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

  (答出1点得2分)

45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