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职场 > 职场培训 > 怎样测试应聘者的道德素质

怎样测试应聘者的道德素质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怎样测试应聘者的道德素质

  道德的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根据研究,规则意识差的人一般道德素质差。规则意识指对各种规章制度、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比较大众化规则的认同情况。

  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怎样才能测试应聘者的道德素质。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往往很注重应聘者的道德水平。因为道德水平高的人,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企业能放心使用,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往往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现在的招聘中,用于测试应聘者的道德水平的手段很多,如请专业测试机构、购买测试软件等,但是这些手段的成本都比较高,费时也多,很多企业没有相应的财力和物力进行专业的测试。

  其实,在招聘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原则,如果能掌握、运用一些技巧,一般也能从基本上判断出应聘者的道德素质。

  首先,根据研究,规则意识差的人一般道德素质差。规则意识指对各种规章制度、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比较大众化规则的认同情况。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评估应聘者的规则意识。比如,可以问:有的人认为“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您发现社会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多不多?认同这种观点的人的规则意识是比较差的,我们可以推断一般情况下此人的道德水平不会高。再如:你认为对人进行限制是必要的吗?规则意识强的人一般认为是必要的;而规则意识差的人则持反对态度或不置可否。

  其次,道德水平高的人一般来说其亲密的朋友的道德水平也高。品性比较相近的人结成好友的概率较大;我们在测试应聘者的道德水平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在面试过程中,让应聘者评价他(她)的好朋友遇到某种情况时的态度和反应。因为这个问题表面上不涉及自己,所以应聘者的回答会比较真实。从答案中,可以大概评价应聘者的道德水平。

  第三,投射,道德水平不高的人一般会认为其他人的道德水平跟他差不多。古语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你相信“雷锋″这一人物是真实的吗?相信的程度较高的应聘者,一般来说,道德水平较高;反之,怀疑雷锋的应聘者,就可能是道德素质不高的人。

  当然,道德的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我们上面所提出的几条原则不是绝对的;另外,不同的行业对道德的认定也不甚相同,例如,广告公司对人才的创意要求非常高,而这类人才往往不理会社会上的框框架架,按照第一条标准就是不大正确的。我们这里只提供了参考的原则,运用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道德素质测评的内容和方法:

  人生需要职业,职业需要道德,职业道德可以促进社会繁荣,可以帮助企业进步,可以始每一位忠诚地服务社会的劳动者带来利益和幸福,职业道德随着职业的出现而出现,并且其内涵逐步深化,其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对于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就越迫切。职业道德是引导我们走向,繁荣、走向进步、走向幸福的明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大资源。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更多的考评知识、技能、能力等显性的素质,对于引入的人才能否真正的全心全意的为公司(企业)工作,能否对公司(企业)的核心技术、客户资料等重要信息严格保守商业秘密等职业道德素质却无法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总是一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对于个人则倾向于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这种情形下,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测评的要求显得更重要了。国内外对于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当充分,但是对于职业道德的测试与评价却很少有专家、学者问津。咎其原因,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多样的社会意识形态。而职业道德又受到民族信仰、价值观、传统习俗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很难有一份普适性很强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测评工具。国内各类企业都期待着这样一个适合中国人群的职业道德素质测评工具。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关于职业道德素质的理论研究,分析我国职业人群的职业道德性相,构建一个适合各类企业使用的职业道德测评体系,切实的完善职业道德素质理论体系,指导企业的生产实践。

  国内外研究动态:

  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测评的研究还要从职业道德谈起,职业道德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职业道德的继续,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在古希腊奴隶社会,职业道德也已经得到明确的阐述。古代西方的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写道:哲学家的道德是“智慧”,武士的道德是“勇敢”,自由民的道德是“节制”。

  当“这三个阶级在同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的时候,便是有了正义。”这里的:智慧”、“勇敢”、“节制”,就有职业道德的意义。当前国外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主要以职能素质研究的理论、激励理论和声誉理论的研究最为丰富。素质研究的理论代表人物为萨伊、熊彼特和奈特。管理激励理论则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的激励问题,也是近年解释经理人道德问题中最具影响的理论。最早研究企业家声誉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出发,论证了企业家的职业道德行为。

  认为企业家追求良好的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收益。早在1929年.美国伦理学家赖持在《伦理学概论》中,就曾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行业道德。1989年美国总统要求联邦政府的高级计政人员坚持职业道德方面的高标准。新加坡自1959年独止以来,法制与道德结合,将一个贪污舞弊成风的政府转变为一个国际公认的廉洁的政府。日本的实践则证明,职业道德不仅仅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强有力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古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意思是说,各种工匠住于其制造场来完成他们的本职工作.君子则以学习获得真理为其职责。现代著名学者罗国杰(1994.03)教授指出: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它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各行各业领导者要遵守职业道德,要公正廉洁、忠诚积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动广大职业劳动者遵守职业道德,纠正带有行业特点的歪风,就能提高全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推动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发现,对于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并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对于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的识别即职业道德素质测评还少有专家、学者尝试,只有少数凭主观经验进行简单的职业道德考评,没有一份完整的职业道德素质测评工具。

  初步设想及突破点:

  在广泛阅读文献,掌握理论知识,充分调查研究,多方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对于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测评有了以下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1. 各行各业有着各自的职业道德规范,但通过归纳、总结和整理,剔除不同行业对任职人员的特殊要求以外,能得到一个相对统一的职业道德标准。

  2.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不同的道德素质会有不同的心理结构,会形成不同的行为表现,能够通过心理测评进行相对测量,评价,并应用与实践。

  3.职业道德素质测评会与其他人事测评有很大的不同,人们会因为顾忌而不完全配合测评,导致误差很大,应该给予有效的规避。

32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