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年各地服务业政策

2017年各地服务业政策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2017年各地服务业政策

  我国服务业“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势头在强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呈现积极进展。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各地服务业政策,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营销服务行业市场供需状况

  (1)营销服务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跨国企业有实力和基础执行专业化的营销策略,并选择专业的第三方营销机构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以便在竞争之中取得先机。而对许多中国企业而言,为应对外国品牌的市场冲击、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提升自己的品牌,也有实施专业化的营销策略的动力。在营销外包持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专业化的营销服务提供商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2005 年至 2010 年,全球市场营销外包行业产值从 1,467 亿美元增长至 1,97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11%。

  2005 年至 2014 年企业的营销推广费用占比一直保持在企业销售额10%左右;虽然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但已呈现企稳的趋势,2012 年以来营销推广投入始终保持在企业销售额 8.5%以上 4 。即使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营销投入。

  (2)营销方式逐步多元化,企业在促销方面的投入较大

  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提高和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的营销策略由单一依赖媒体广告转向综合运用广告、终端营销、公共关系、中间商推广等一系列工具,营销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在诸多营销方式中,用于消费者和经销商的促销费用投入占比较大。

  2010年美国企业营销开支构成

  面向消费者的终端推广费用占营销推广费用的比重由 2005 年的 22.6%波动性上升至 2014 年的 27.6%,排在所有类别营销推广费用的第二位(仅次于媒体广告的投放),说明面向消费者的终端营销推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企业对促销的方式认同度较高,促销支出在营销费用中占比较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能力的迅速增长,全球经济逐渐从短缺转为过剩,卖方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权力从生产商逐渐过渡到消费者。面对消费者逐渐降低的品牌忠诚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促销的作用。

  促销活动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的一种重要形式,采取观摩、聆听、尝试、游戏竞赛、现场咨询、赠礼等方式与消费者进行双向的、互动形式的即时沟通,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充分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及性能,并将终端活动传播产生的人气效应、教育效应以及售后传播的口碑效应有机结合,强化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联系与沟通,在互动中与消费者建立直接的情感维系,提升了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另外,促销活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有效规避消费者对传统广告的排斥心理,使企业和产品信息能够更容易、更自然地传达到目标消费者,并通过赠送促销品等形式激励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并获取利润。企业逐渐意识到促销的重要作用,将其置于品牌整体推广计划之中,不断加大投入,以达到促进销售、推广品牌的目的。

  促销的重要性还直接反映在世界 500 强等大型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作为国际知名的饮料公司,其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市场营销,其年报显示最近几年可口可乐公司的促销费用远远大于广告费用,而且促销费用的增长态势良好。

  促销支出占比较高的特点也直接体现在国际大型营销服务集团的收入构成上。以 Dentsu(日本电通)为例,其促销业务收入在金融危机及经济恢复期间,整体呈现波动式增长的状态。

  在我国,广告主研究所调研结果显示,被访企业最为侧重的营销策略中,广告和促销活动一直高居前两位,除个别年份外,使用频率均超过 50%,促销品营销目前已成为企业促销活动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4)促销品营销市场前景广阔

  企业对于促销的高度重视与高频使用,需要有促销品的有力支撑,从而产生了促销品的需求,促进了促销品行业的发展。

  促销品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企业通过发放促销品对消费者进行直接的激励和回馈,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巩固和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促销品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巩固和强化企业品牌形象

  促销品的设计要符合企业产品的定位,通常能体现出企业品牌标志。消费者在经常使用促销品时,就可以加深对企业品牌的印象。比如,雀巢在销售咖啡时经常会赠送一个红色的、印有醒目“雀巢咖啡”或其标志性广告语“味道好极了”的陶瓷杯,消费者每次使用时均会看到雀巢的品牌形象,无形中加深了对雀巢品牌的印象。

  2)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产品销售

  以麦当劳和肯德基公司为例,为吸引消费者购买汉堡、薯条等食品,其会定期推出一些经典或新潮的玩具赠送给购买指定套餐的消费者,受到儿童和年轻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当推出一些限量版玩具时,甚至有“粉丝”早上 5 点半就排队等待餐厅开门的情形。

  另外,相对于直接的降价促销,促销品属于间接的让利营销,它能达到降价促销的效果,但却不会像降价促销那样对企业品牌和产品价格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降价促销容易有原来定价虚高的嫌疑,也会给人低价甩卖或者销售不畅的不良印象,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品牌的定位产生怀疑。而促销品是根据企业品牌形象、产品特点定制开发和设计的,与品牌和产品相符相承,既美观又实用,馈赠给消费者,不仅不会损害品牌形象,反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我国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释放增长潜力 促服务业扩量增质

  过去一年,我国服务业发展“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势头在强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呈现积极进展。2017年,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深化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弥补发展短板及制度短板,避免服务业的自我循环和膨胀,强化与其他实体产业的互动融合,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2016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多方面新进展。一是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二是服务创新不断涌现,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加强。三是服务需求旺盛,新兴服务消费增势强劲。四是服务业投资增长平稳,部分行业增速有所加快。五是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走出去”实现新进展。

  在看到服务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服务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个别服务行业的增速及对GDP增长贡献波动较大

  在服务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增长明显分化。受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刺激,去年房地产业增速大幅反弹,达到8.6%,仅次于“其他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较前一年上升4.6个百分点。由于股市大幅震荡等因素影响,金融业增速下滑显著,去年仅增长5.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前一年降低9.3个百分点。

  (二)服务消费持续增长面临不少制约

  当前,服务消费的有效供给还无法适应需求的变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发展较为滞后,消费者满意度不高。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服务类投诉23.5万件,增长25.2%。其中,网络接入、网络购物、移动电话服务、餐饮、美容美发的投诉占到40.2%。此外,扩大和提升服务消费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例如,一些服务创新缺乏法律法规支撑和认可,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仍受到一定限制,缺少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和服务规范等。

  (三)部分垄断程度高的服务行业民间投资仍在下滑

  2016年,服务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2%,增速回落7.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还低1.2个百分点,这与服务业投资增长的态势形成鲜明反差。更重要的是,一些带有垄断性质的服务行业民间投资还在继续下滑。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速为-2.4%,其中的铁路运输业更是下跌29.7%。

  (四)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恶化

  按国际收支口径计算,2016年服务贸易逆差出现明显扩大。其中,旅行逆差2400.2亿美元,增长25.4%,占整个服务贸易逆差的92.3%;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的贸易逆差也有一定的增长。只有加工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保持着顺差,但规模相对较小。

  (五)服务业就业形势不可盲目乐观

  近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主要来自服务业,就业吸纳力强的服务行业用工变化对整个就业市场影响较大。根据2016年近百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统计,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服务企业用工需求排在前5位的行业。不过,这些行业的用工需求或是连续几个季度减少,或是增幅明显下降。金融等行业用工需求有所增长,但其在用工需求总量的比重不高。因此,在就业压力尚未明显缓解的情况下,未来还应对服务业就业予以重视。

  2017年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来看,影响2017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总体上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五大任务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去产能,有利于优势企业的生存发展,提高整个产业的供给效率,相应地扩大生产性服务的市场需求;不过因职工分流安置的主要去向是服务业,也要重视再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摩擦。通过将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相结合,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有利于化解高库存和抑制泡沫,防止房地产业增长大起大落。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发展股权融资、推进市场化和法治化债转股,有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增强金融业的融资服务能力,在服务实体产业中实现自身良性发展。通过降低要素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有利于为各类服务主体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动力。另外,推动精准扶贫脱贫、加大民生和基础设施领域有效投资、落实产权保护制度、推广应用PPP模式,也将为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奠定基础。

  (二)振兴实体经济对服务业发展既是利好也是要求

  实体经济不仅指工农业,还包括大部分服务行业,要改变服务业是“虚”产业的认识。当前,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加快创新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盈利能力,促进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攀登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水平,有利于具有生产率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另一方面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其有更多资金可以用于主动调整和转型升级,这将提振包括很多服务企业在内的发展信心。与此同时,振兴实体经济也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避免服务业的自我循环和膨胀,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创新金融工具,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防止社会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空转和房地产市场沉淀。

  (三)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将促进相关服务业发展

  2017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以及众创空间等税收优惠政策,健全普惠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放水养鱼”,将会改善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同时,国家将适度扩大支出规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改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合理安排教育、医疗、社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这些也将有利于相关服务业的稳步发展,深化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四)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有利有弊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施政主张,将给世界经济带来较大调整压力和不确定风险。如果美国退出TPP,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主动推进RCEP谈判,在亚太地区服务贸易、投资的规则制定方面发挥影响力,对国内服务业有序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今年美联储加息进程有望延续,特别是特朗普强调削减企业所得税和对迁回海外利润的美国企业仅征低税,可能会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国内**,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国内产业发展所需的服务进口。此外,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在震荡中缓慢回升,考虑到OPEC达成减产协议、俄罗斯承诺降低原油产量,国际油价会比去年有所上涨,这将有利于改善国内原油输送行业的经营状况。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效率;促进服务消费扩大和升级;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多渠道扩大服务业就业创业;加强服务消费及“其他服务业”等统计调查。

  政策建议

  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开放创新,释放增长潜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扩量增质。

  (一)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效率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紧扣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整合优化资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破除各类显性隐性准入障碍,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业和小微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平等竞争,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多元投资主体。着力防控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

  (二)促进服务消费扩大和升级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服务消费的短板领域,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层次消费。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快完善全方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广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以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为载体,加强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的融合,营造多行业互动联系的消费生态体系,提高全球消费集聚度,促进海外消费回流。

  (三)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加强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与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政策创新和对比互补试验,复制推广成熟经验。适当扩大新兴生产性服务要素进口,充分发挥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改善国内服务业供给结构。推进入境旅游签证、通关便利化,完善入境旅游公共服务和商业接待体系,抑制旅游逆差扩大化势头。完善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监管方式。加快RCEP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加强服务外包业务的全球布局,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服务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四)多渠道扩大服务业就业创业

  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行业就业规模,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提高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及职业转换能力。努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五)加强服务消费及“其他服务业”等统计调查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现有的消费统计难以全面反映消费市场变化、有效激励地方政府推动商贸流通转型。为此,需要探索建立服务消费统计标准和指标体系。此外,进一步改进现行服务业增加值的基础数据采集方法等,加强经常性常规统计,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已占服务业增加值近40%的“其他服务业”进行分解细化,加大统计信息量。

2017年各地服务业政策相关文章:

1.2017国家扶持政策

2.2017全国各地出台的政策汇总

3.2017全国各地出台的政策汇总

4.2017国家重大政策

5.2017国家最新创业政策

351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