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任汝芬形势与政策

时间: 嘉敏0 分享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任汝芬形势与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任汝芬形势与政策

  分析题答题技巧

  掌握知识量最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三步曲:

  第一步:看完问题,回到材料分析,看下涉及哪些理论,哪些知识点,统统写上去,只要有关联的都写上去,那些不敢确定有没有关联的有些犹豫的也写上去,因为多写是不扣分的,而少写则要扣分。各个理论之间可用a,b,c。其实我们要记的东西就是这些理论和原理了,我们知道其实政治的理论是很简短的,特别是马哲与马经部分。比如,涉及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个理论,我们只需要写“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样就可以了。理论之间当然可以用些连词来衔接这样文字不会很生硬。纵如,“唯物主义认为”“我们知道”“而且”等等

  第二步:写完了涉及的理论和原理了,恭喜你,你一般得到这个问题差不多一半的分值。这个时候你就是联系材料了,记住,材料是给你分析的,无论题目有没有要求你按照材料,这一步工作你一定要做。第二步的工作就是用材料中的内容把第一步写到的理论和原理再复述一遍,也可根据需要做适当的加工。做完第二步,你可得到七成,八成的分数了。

  第三步:联系实际,并结合自己的话再次论述和完整答案。有些问题本来就是要求结合实际的,没有要求你也可以这样做。第三步其实就是个人的发挥问题了,这个有一到两成的分数。这三步做完应该就是比较完美的答案了,不漏知识点,十分可得八分以上。如果字迹清晰,并且条理清楚的话,就可能是满分。

  以下是真题:

  题目要求: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答案要点:

  (1)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涉及的辩证法基本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它揭示和反映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现实中因果关系的表现是多样的。两府吏生病,饮食过多、受凉感冒是原因,头痛发烧是结果,是异因同果。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的一对范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人们可以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华佗通过望色、诊脉认识了两人发烧的不同原因,就开出了不同的药方。(6分)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分清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和联系。(4分)

  【解读】 (1)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以及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和运用。

  (2)华佗“对症下药”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中的《华佗传》。

  (3)第一问采取演绎分析法回答,首先回答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因和结果中还可以回答因果关系的多样性,有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华佗看病的故事。

  第二问首先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以及其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阐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长率

  注:CPI(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一般认为,CPI的增幅大于3%时,就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PPI(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材料二

  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路上涨,2006年突破11%,并于2007达到11.9%。然而经济偏快增长也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有可能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 年月 我国2007年4月—2008年11月CPI及PPI增长趋势图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突出位置,即“一保一控”。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央行8月初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9月16日起又下调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同比回落了2.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5年多来首次低于10%。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逐步加大。中国经济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的公布,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4万亿元的投资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新浪财经网等

  请回答:

  (1) CPI和PPI的走势及其变化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的。(6分)

  答案要点:

  (1)CPI与PPI直线上升表明,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剧,存在着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向;CPI与PPI的迅速回落表明,存在着由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的风险,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逐步加大。(2分)CPI一路上扬的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通货膨胀预期则是价格持续上涨最为关键的因素。CPI和PPI回落的原因:国家采取“两防”的调控政策初见成效;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分)

  (2)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形势下采取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趋向过热时,采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2分)当经济呈现下滑风险和CPI指数有所下降而仍处高位时,政府对税收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和信贷规模、信贷方向等作了适时的调整,以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2分)当物价回落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时,政府采取了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水平,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样的政策选择与组合以及调控政策的适时转变,体现了中央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灵活性。(2分)

  【解读】 本题考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本题作为分析题共包括两问,第一问主要是根据材料回答从2007年到2008年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从两防(防通胀防过热)到“保字当头”的变化。第二问主要是回答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所作的调整与变化。简言之,2007年主要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008年,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则转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35(1). 材料

  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题,但当经济全球化正以强劲的实力伸展它的触角时,却遭遇了由美国华尔街演绎出来的国际金融海啸,显然,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场危机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蔓延和扩展到世界各地,形成美国患病,全世界吃药的局面。

  摘自《参考消息》2008.10.15

  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摘自胡锦涛在20国峰会上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看待国际金融海啸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

  (2)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答案要点:

  (1)最近爆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

  济产生着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其积极作用表现在:①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流动,实现合理配置和资源优势互补;②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③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发展;④有利于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等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其消极作用表现在:①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②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追求最高利润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实现利润最大化。③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世界范围,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新的经济霸权的威胁,损害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的正常发展。④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两极分化扩展到世界范围,加剧了贫富差别全球化。

>>>下一页是2017任汝芬形势与政策

35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