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

时间: 谢君0 分享

  论述题是主观题的最主要代表,能够全面有效地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

  1.【题目】论述题

  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解析】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一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或发生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同时具有的两种重要的特性。同一性是指:第一,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表现在:

  同一性也就是通常所见的到的团结、统一、联合的状态,这种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矛盾的始终,对立双方的相互依赖是包含斗争的依赖。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第一,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不是二者的完全等同。斗争性制约着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第二,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和五条件、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要求人们在考察一切矛盾的事物和现象时,既要研究矛盾双方是怎样同一又怎样斗争的,又要学会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例如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但二者又有同一的一面,它们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前提,相互吸取。正因为如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习、吸取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方法,不要盲目排外;又要明确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毕竟是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要注意克服和消除资本主义中那些腐朽的、反动的东西,反对"全盘西化"。要反对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一种是把同一看作是不包含任何差别和对立的绝对的五条件的等同,例如只看到安定团结,而看不到安定团结的形势下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只讲联合统一,而不懂得联合统一中包含对立和斗争,这些都是错误的。另一种是把斗争绝对化,不懂得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的道理,这也是错误的。

  2.【题目】论述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解析】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定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者关系: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2)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建设好上层建筑,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3)要强调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统一,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冷静的科学态度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而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题目】论述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影响是什么?

  【解析】

  解决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践线,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这一理论的全部内容,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两者各有侧重,辩证统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意义有:

  (1)从实际出发,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引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

  (2)坚持这条思想路线,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端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坚持这条思想路线,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夺取新的胜利,并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以丰富和发展。

  4.【题目】论述题

  试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析】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前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近20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失误的历史经验,总结和借鉴国际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又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5.【题目】论述题

  论述“三讲教育中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解析】

  “三讲”是在全国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以整风精神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三讲”中突出强调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我们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只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正确认识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工作中的偏差;走在肘代前列,团结和领导人民前进,经受各种尖锐问题的考验。

  领导干部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要着重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坚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二是始终保持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三是增强在复杂形势下承受抵御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反腐倡廉,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五是领导干部必须形成好的思想作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二者是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就改造着自身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又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当中,人们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6.【题目】论述题

  试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结合批判“”,论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复杂的过程,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即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相互作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预见未来;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为首领的“”组织的那一套歪理邪说蛊惑人心,腐蚀人们的思想,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危害十分严重。他们宣扬唯心主义、有神论,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真理;侵蚀我们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涣散党的凝聚力,削弱党的战斗力,破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们大肆宣扬迷信,扰乱了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是非认识,同我们党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他们宣扬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人类面临毁灭,为实现其政治野心制造舆论,严重挑战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我们党同“”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关系到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关系到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通过批判“”的斗争,进一步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论述题“的人还看了:

1.2015年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备考方案

2.2015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精华

3.江苏省2016年公务员考试科目及内容

4.2015年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备考方案

5.计算机职业英语考试

6.计算机职业英语考试

878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