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自然科学知识>

雨凇是怎么来的

时间: 欧东艳656 分享

  雨凇的结构清晰可辨,表面一般光滑,其横截面呈楔状或椭圆状,那么,雨凇是怎么来的?

  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淞"。这种滴雨成冰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里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过冷雨滴。

  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多在冷暖空气交锋,而且暖空气势力较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是靠近地面一层的空气温度较低(稍低于摄氏零度),而其上又有温度高于摄氏零度的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则是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云层,从这里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由于这些雨滴的直径很小,温度虽然降到摄氏冷度以下,但还来不及冻结便掉了下来,当其接触到地面冷的物体时,就立即冻结,变成了我们所说的"雨淞"。


雨凇

  雨凇发生时间

  雨凇最多的季节,冬季严寒的北方地区以较温暖的春秋季节为多,如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雨凇最多月份是5月,平均出现5.7天,其次是9月,平均雨凇日3.5天, 冬季12月至3月因气温太低没有出现过雨凇。

  而南方则以较冷的冬季为多,如峨眉山气象站12月雨凇日数平均多达26.4天,1月份也达24.6天,甚至有的年份12月、1月和3月都曾出现过天天有雨凇的情况。

  雨凇的危害程度与雨凇持续时间也有关系。上海市1957年1月15~16日曾出现一次雨凇,持续了30小时09分钟;北京最长连续雨凇时数是30小时42分钟,发生在1957年3月1~2日;哈尔滨最长持续28小时29分钟,发生在1956年10月18~19日。中国雨凇连续时数最长的地方也发生在峨眉山,从1969年11月15日一直持续到1970年3月28日,即持续3198小时54分钟之多。其次是衡山南岳1370小时57分钟(1976年12月24日~1977年2月19日),第三为湖南的雪峰山1192小时09分(1976年12月25日~1977年2月12日)。雨凇积冰的直径一般为40—70毫米,也有的几百毫米,中国雨凇积冰最大直径出现在衡山南岳,达1200毫米,其次是巴东绿葱坡711毫米,再次为湖南雪峰山的648毫米。

  气象站观测雨凇积冰直径用的方法是:由于雨凇在结冰的过程中,导线变得越来越粗,但当雨凇积累到一定直径时,“雨凇冰棍”必然逐渐碎裂,这时气象观测人员就干脆全部清除残冰,让雨凇重新在导线上冻结。在高山上,也许要连续清除几次以至十几次,雨凇过程才告停止。按气象部门规定,各次碎裂时最大直径之和就是全部雨凇过程的最大积冰直径。

  1962年11月24日发生在衡山南岳的一次雨凇积冰,每米导线上积了16872克,即16.872公斤的重量,是中国目前全部记录中的冠军。

  其他重量较大的纪录有:湖南雪峰山15616克,黄山12148克,庐山5468克和金佛山5440克等。河南省 商丘县1966年3月5~9日的一场雨凇,最大直径160厘米,最大积冰直径1400克/米,则是60年代平原气象站中的罕见记录了。

雨凇是怎么来的

雨凇的结构清晰可辨,表面一般光滑,其横截面呈楔状或椭圆状,那么,雨凇是怎么来的? 初冬或冬末,有时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从空中掉下来的液态雨滴落在树枝、电线或其它物体上时,会突然冻成一层外表光滑晶莹剔透的冰层,这就是雨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石油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霜是怎么来的

精选文章

  • 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那么,石油是怎么来的? 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漫长的地

  • 纳米管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纳米管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纳米管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1万倍,而它的硬度要比钢材坚硬100倍。那么,纳米管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碳纳米管有着不可思议的强度与韧性,重量却极轻,导

  • 什么是磁悬浮列车
    什么是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那么,什么是磁悬浮列车? 列车上装有电磁体,铁路底部则安装着线圈。通电后,地面线

  • 三九天为什么是最冷的
    三九天为什么是最冷的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那么,三九天为什么是最冷的? 气象专家说,地面的气温

29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