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2020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个人先进事迹素材大全5篇

时间: 燕玲1286 分享

  毛卓云的工作态度以及敬业精神感动着无数人,向他学习。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事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事迹(一)

  在宁波市看守所,有一个特殊监区,里面关押的嫌犯,是艾滋病患者。

  从2007年设立至今,管教一大队民警毛卓云 一直坚守在这特殊的岗位上,看管过173名艾滋病在押人员,写下了10万余字的工作心得。8年来,他始终把责任放在首位,每天与艾滋病在押人员面对面,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走上人生正途。

  苏文清 袁天亮

  一份特殊的“军令状”

  2007年初,宁波市看守所设立艾滋病监区,关押全市犯罪嫌疑人中的艾滋病患者,毛卓云 主动向领导申请,挑起这份重担。

  当时,领导考虑到管理的难度和危险性,打算让更年轻的民警来担当。毛卓云 的倔性一上来,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给我半年时间,管得好,让我干;管不好,我主动退下来。”

  为此,毛卓云 下足了工夫,先是查阅了大量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又到市疾控中心向专家请教相关常识。同时,他还专门学习了心理学知识,为的就是能更好地与监管对象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

  当时,刚进来的艾滋病在押人员抵触情绪非常大,经常大吵大闹,抗拒改造。“那时完全没办法接触,只能通过冷处理,再想办法和他们沟通。”毛卓云 回忆道。他的办法,就是把要讲的话,通过写信的方式,一封封贴在监室门板上,劝导他们遵守行为规范,好好改造。渐渐的,他们的态度开始转变,毛卓云 再通过一个个谈话教育,帮助他们顺利改造。

  看守所现有8名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员,毛卓云 每天都要和他们至少谈心一次。8年来,他先后积累资料近百份,谈话记录超过2000余人次,并留下了10万余字的心得体会

  “在这里,艾滋病患者承受的压力要比其他人大很多,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勇气。”毛卓云 说,艾滋病在押人员一开始都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他们给自己判了死刑,对前途一片渺茫。“这个时候如果不正确引导,后果会非常严重。”

  “毛式工作法”,一切从“心”入手

  毛卓云 是工作中的有心人,通过多年积累,他摸索出了一套“毛式工作法”:从关心身体入手,结合心理疏导,制度上严管,生活上关照,帮助他们走上正途。而其核心,就是一切从“心”入手。

  2009年,一名涉嫌重大抢劫的艾滋病感染者,入监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多次产生自杀的年头。毛卓云 和他耐心交谈,安慰他,关心他。渐渐的,胡某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他问毛卓云 ,“应该怎么救赎自己?”毛卓云 告诉他,做好事,好事就是救赎。于是,他开始积极地打扫监室,从擦床板做起。有一天,他一字一句地对毛卓云 说:“我要好好地活下去。”

  毛卓云 与艾滋病在押人员教育谈心时从不戴口罩和手套、更没有防护服。他说,“只有像这样不戴任何防护措施零距离接触他们,才能与他们贴心。”而这也增加了被传染的风险。

  2013年9月初,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因故意伤害罪,被羁押到市看守所。在一次教育谈话时,他突然情绪不稳,对着毛卓云 就是一拳。

  “当时也害怕,如果被咬一口就糟了。”毛卓云 说,“虽然有风险,但工作总要有人来干。”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这种事,他从不会告诉他人。

  高墙里的“毛校长”

  “不歧视,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才会使他们重新走上正途。”为帮助在押艾滋病患者,毛卓云 可谓用心良苦。

  2013年,毛卓云 发现,在押的一些外省籍艾滋病患者文化程度很低,许多人连“男女”两字都不认识。为此,毛卓云 买来了纸和笔,在监区办起了文化扫盲班,教他们识字和书写。有的在押人员,在3个月时间里认了近三四百个字。

  于是,除了“毛管教”、“毛警官”,在押人员口中,毛卓云 有了另一个称呼:“毛校长。”

  由于艾滋病患者身体较弱,毛卓云 还会适当地给他们加菜,加强营养。正是这种从心底里对他们的关爱,让这些在押人员感到了温暖。而这种关爱也从高墙里延续到高墙外。

  每当有在押人员刑满释放,毛卓云 都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让他们生活上有困难就找他。甚至他还为其中几个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只要有时间,我就打电话问一下他们身体好不好,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毛卓云 说,“只要他们说身体好,那我就放心了。”

  有在押人员表示不知如何感谢他,毛卓云 这样道:“在监室里遵纪守法,在外面好好生活,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人物简介

  毛卓云 ,1963年生,1997年9月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宁波市看守所管教一科民警,负责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任务。曾荣获“宁波市优秀人民警察”、“宁波市监管工作能手”等多项荣誉。

  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事迹(二)

  艾滋病在押人员既是违法犯罪嫌疑人,也是社会上受歧视的人群,很多人心理扭曲、漠视亲情、仇视社会。12年来,他对艾滋病在押人员就像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有爱心、有耐心、有真心,给予艾滋病在押人员活下去的决心和重归社会的信心。他教没文化的在押人员读书写字、他为被木刺扎进手指的在押人员拔刺止血……他成为了在押人员眼中的“毛老师”“毛校长”“毛爸爸”。

  即使在押人员离开了看守所,毛卓云还和他们经常保持书信联系,还为他们组建一个“关爱会”微信群,继续传递正能量,巩固教育转化效果。他立足公安监管平凡岗位,用行动用爱心感化温暖艾滋病边缘人群,让红丝带飘出高墙,彰显了党和政府对艾滋病群体的关心爱护。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未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诉求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公安系统,毛卓云始终对党忠诚、服从安排、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特别是在艾滋病在押人员监管这个岗位上,毛卓云从未抱怨、从不计较、默默坚守,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诉求。为了不让家人担惊受怕,前两年毛卓云只字不提自己工作岗位,直到妻子偶然翻看报纸时,才知道丈夫在艾滋病在押人员监管岗位工作了整整两年。如今年近57岁的毛卓云,不因安全风险巨大而畏惧,不因从未提拔重用而消极,不因临近退休而懈怠,在平凡的监管岗位上二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护着高墙内的一份平静,守望着社会的一片安宁。

  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事迹(三)

  每日与在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打交道,犹如把自己长期暴露在高危的风险之中,毛卓云会定期自费做HIV检测,做完后却常常害怕去领检测结果。

  “目前为止都没有检出病毒。”检测结果总是令毛卓云一身轻松。

  用心管教这些旁人看上去作案累累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员,有意义么?面对别人的质疑,毛卓云说,“管好一名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颗‘定时炸弹’,管好了一群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整片‘雷区’。”

  曾经办案民警在办涉“艾”案件时,有太多的无奈: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凭借着一张疾控中心诊断书,有恃无恐,屡屡作案,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被抓了也关不进看守所。民警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抓住的案犯,就这样被看守所以“不符合收押规定”而拒之门外,看守所没法关,这些人最终还是流向社会,继续危害社会。

  今年上半年,施某某因贩卖案羁押入所,顶着“艾滋”这顶帽子,肆无忌惮闹事,街道、公安等都拿他没办法;王某某在明知感染艾滋病病毒情况下,恶意与多名女性发生性关系,身体状况堪忧,对监所羁押安全构成了重大安全隐患。

  面对这些“烫手山芋”的收押难题,毛卓云思量再三后,向所领导作出“可以看管”的承诺,最终施某某顺利收监,王某某以涉嫌传播性病罪羁押入所。

  办案民警说:“真的感谢市看守所,感谢毛卓云,这就相当于他们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安稳留给了社会。作为基层办案单位,我必须为他们点赞!”

  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事迹(四)

  毛卓云是浙江省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的一名民警,2007年起,一直从事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监管工作。

  2007年,宁波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将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集中羁押于宁波市看守所。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面对巨大的监管压力、高传染性的监管风险和空白的监管经验,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毛卓云却迎难而上,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给我六个月的时间,干得好我接着干,不行就再另请高明!”他这一干,就是12年。

  艾滋病在押犯人是一群极度缺乏关爱、十分敏感的群体,而毛卓云就像是冲破黑暗的一束光。

  “他们用打湿的毛巾甩监室顶上的灯泡,用身体不停撞击防弹钢化玻璃门。”一开始,出于对病情和判刑的担忧,这些艾滋病在押人员几乎每天吵闹,抗拒服管,也拒绝交流。

  毛卓云苦思良久,采取了最原始的沟通办法:写信。

  他每天把信贴在监室的玻璃外侧,给在押人员们看。一天、两天……毛卓云的信,都会定时出现在玻璃上,像是亲人的问候。

  “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生活有什么需要的吗?有要求可以提,但是规矩得遵守”……

  慢慢地,在押艾滋病患者开始给他“回信”了。一开始只有几个字,后来是几句话,再后来就是一整页。

  一次执行押送任务,毛卓云和同事们奔波了一上午,中午便领大家在山路口的一家面店歇脚,老板看见五位民警进来便吆喝道:“上五碗面。”毛卓云立马严肃地提高嗓门:“上六碗!”老板一愣,又看看民警旁边戴着手铐的孙某,恍然大悟。毛卓云松了孙某的手铐,沉声道:“抓紧吃!”孙某埋头吃着面,面的热气笼罩着他,眼泪抑制不住地掉了下来。

  上任前,所里给他买了防护服,从牙齿武装到脚趾。但这宇航服似的装备,被毛卓云试穿了一次后,就搁置了。他说:“穿着这些,太过隔阂,人家怎么会跟你交心?”不仅如此,他还将艾滋病在押人员从装有玻璃墙隔绝的特殊监室搬到了普通监室,将谈话室搬进了艾滋病监区。

  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事迹(五)

  绝症无法治愈,但灵魂却可以拯救。

  6月26日世界禁毒日前,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毛卓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如果不是你的耐心和关爱,或许我无法从绝望、黑暗、无助中振作起来。”写信人是他曾经管教过的一名艾滋病在押人员。字里行间,除了悔恨,更透露出对他的感激。

  和艾滋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吸毒者也是艾滋病感染者。在宁波市看守所艾滋病监区,毛卓云既是监管者,也是他们的灵魂“摆渡者”。

  12年来,毛卓云用心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为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他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等殊荣。

  时隔两年,妻子才知他在做什么

  在今年6月的一场家属座谈会上,毛卓云露出了笑容,因为他在现场得到了妻子的肯定。

  手写了七八张讲话稿,上面用红笔修改后,再在重点处反复标记,但迫于时间关系,毛卓云当着众人只读了其中一张。坐在他身边的妻子徐爱英最后一个发言:“他做这份工作两年后的某天,我通过报纸照片上一个小小的背影认出了他,才知道他在干‘傻’事。这些年老毛真的不容易。”

  2007年,宁波市看守所设立艾滋病监区,承担着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羁押任务。这些羁押人员多因犯罪而感染艾滋,双重打击下的人生“沦陷”,让他们脾气异常暴躁,抵抗心理强烈。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面对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很多人顾虑重重。谁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看守所领导犯了难。“给我半年时间,管得好,让我干;管不好,我主动退下来。”毛卓云主动站了出来。“老实说,没有思想斗争,那是不可能的。”第一次打开监区的铁门,手碰到门框时,毛卓云心里还是有些发怵,因为害怕被感染,他常常自费去做HIV检测,却连检验报告都不敢去拿。可他又觉得“风险再大,也总得有人干啊,更何况我是党员,要冲在前面。”

  一个拥抱,温暖了冰封的内心

  一段时间工作下来,毛卓云慢慢发现,这些在押人员内心很敏感,也很脆弱,他们害怕冷漠和歧视,渴望被关爱。

  一开始,为了民警的安全,所里四处找有经验的部门咨询,购入了一批防护服和安全设施,还特意改造了几间隔离性强的专门看管监室。

  这套设备,毛卓云就用了一次。“穿得和宇航员一样,他们连我的脸都看不见,心理距离太遥远了。”他干脆就和平时一样,穿着制服就找在押人员谈话去了。

  距离在一次次谈话中拉近,彼此也有了肢体接触,尽管只是拍拍肩膀、握握手,或者一个拥抱,但对很多在押人员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尊重和安慰。“毛警官,自从我得艾滋病以来,亲朋好友都不敢来见我,而你却敢这样和我面对面交谈。”曾经的一位在押人员陈某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面谈话时,毛卓云给他的那个拥抱。

  艾滋病监区在押人员中,有近七成是吸毒或贩毒人员,他们情绪极不稳定。毛卓云要采用各种办法,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和干预。

  一次一名在押人员得知自己的判决后,突然情绪失控,在监室内自伤自残。“当时他脸色发白,双手冰凉,对人生充满了失望、怨愤。”毛卓云用了很多办法安抚,效果都不明显。最后,冒着被攻击甚至被传染的风险,毛卓云走上前去,拥他入怀,才令他渐渐平复。“我该怎么救赎?”几次谈心谈话下来,这名在押人员突然问毛卓云,又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要好好活下去。”毛卓云趁热打铁,告诉他,做好事,一天做一件好事就是救赎。于是,他从擦床板做起,每天积极打扫监室。

  创出“五心法”,并在全省推广

  为了赢得在押人员的信任,毛卓云还向他们传授心理学、病理学等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艾滋病,并为他们申请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教他们提高身体素质……

  高墙之内,囹圄之中,毛卓云从“心”出发,用善意温情点亮了迷途的灯,温暖了冰封的内心,感化了盼归的心灵。12年来,他帮助艾滋病在押人员认罪悔过、重拾信心,再归正途,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在艾滋病监区,一块“毛卓云工作室”的铜牌分外醒目。这是去年由省公安厅特别命名、授牌的,以表彰他为全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毛卓云一边摸索钻研,一边归纳总结,撰写了1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积累下数十个代表性案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他梳理出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工作的“五心法”,包括走近内心的“近心法”、用知识净化心灵的“正心法”、合理宣泄压抑的“劳心法”等,填补了监管业务研究的空白,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相关文章

1.2020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先进事迹心得大全精选5篇

2.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毛卓云人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3.2020感动中国人物毛卓云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4.2020感动中国毛卓云事迹简介心得体会5篇

5.感动中国2020毛卓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精选文章

29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