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教育资讯 > 热点 >

看《夺冠》中国女排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最新精选

时间: 庄宇21208 分享

  《中国女排》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女排》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看《夺冠》中国女排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最新精选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1】

 

 近些年的国产电影贺岁档,和每年的春运一样拥挤热闹,特别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可以称为全年电影上映最拥堵的一天。比如今年的大年初一,小编知道的已经有7部电影,在这一天上映。小朋友最爱的动画片《熊出没狂野大陆》,还有动画片《姜子牙》,成龙的《急先锋》,林超贤导演的《紧急救援》,徐峥导演主演的《囧妈》,陈思诚《唐人街探案3》,陈可辛的《中国女排》。

  在这几部贺岁档热度很高的电影中,虽然每一部都很有竞争力,可是小编个人最看好的是陈可辛的《中国女排》。这部电影很特殊,和其他商业大片很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国女排这四个字,在亿万中国人心中是一个特别的情结。

  从80年代的五连冠开始,中国女排这个球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球队,而是一种不认输顽强拼搏中国精神的代表。中国人看中国女排的代入感自豪感非常的强烈。

  今年更是特别,在祖国母亲70华诞之前,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界杯上,在郎平的带领下,以11场全胜的战绩拿下世界杯冠军。这个简直是送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礼物,属于那种好到头的礼物。再加上《中国女排》这部电影郎平是有我们国内女演员一姐巩俐扮演,所以说对于即将公映的电影《中国女排》来说,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女排》丑化陈忠和?

  不过最近几天《中国女排》在人和方面出现了点问题。就是网上传言中国女排另一个功勋教练陈忠和抵制电影《中国女排》,说这部电影预告片出来以后,丑化矮化陈忠和教练。这个风波在去年12月份《中国女排》预告片刚出来不久,网上就有点这方面的风言风语,但是当时没有形成很大的风波。

  可是今天早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在流传一封陈忠和给体育总局领导的信,信的内容大致就是说《中国女排》这部电影丑化自己,给自己带了很大的伤害。

  而且说《中国女排》就是金钱至上,娱乐至上,自己的诉求就是删除关于自己的所有镜头。很快这场风波在网络上发酵。看网上的留言也很让人纳闷,很多网友不问青红皂白,就是猛烈的攻击这部《中国女排》。

  真实性值得怀疑

  其实这件事到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好像没有人关注,就是这封信是不是陈忠和教练写的?没人求证,完全不知道真假!然后网络上一片声讨,这个感觉很不正常。觉得陈忠和抵制《中国女排》这部电影这件事不可能是真的,原因如下:

  第一,从电影制作方来说,完全没有理由丑化曾经的一位很重要的教练,中国女排的影响力在观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制作方太明白了,所以谁傻的去冒犯观众?和电影票房过不去?陈可辛是最早在大陆拍电影的导演,他已经驾轻就熟的掌握到了我们这边的文化和观众心理,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

  第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一点,这部《中国女排》,中国体育总局参与度很高。没有体育总局的支持怎么可能把现役的一群女排队员请到电影中自己扮演自己?还有了解我们的这边的电影制作环境的人,明白这部《中国女排》剧本阶段,体育总局应该就参与度很高,故事是怎样的的,人物是怎样的?体育总局肯定提前都已经知道。

  关于女排这样大的电影,总局作用很大,所以不可能让电影引起女排的不团结,然后去丑化一个曾经的功勋教练。《中国女排》这部电影和其他商业电影不一样,这部电影和《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电影差不多,都是在体现中国的精神宣传中国精神的。所以这样的电影,剧本阶段都已经把可能引起不必要争端的内容给pass掉。

  最后,回到事情本身,《中国女排》预告片,可能大家都看到了。彭昱畅扮演的少年陈忠和,黄渤扮演的中年陈忠和。那有杠精说用黄渤扮演陈忠和就是丑化!那这样说小编没办法,只能替黄渤悲伤。其实看过预告片会知道,里面没有所谓的丑化矮化一说,镜头就一闪而过少年时期的陈忠和在食堂里拿鸡腿吃。这点内容说不上丑化吧。还有一点很重要,电影还没公映,具体内容是怎么样还没人知道。就凭借几个镜头来大肆渲染陈忠和被丑化,小编觉得这件事不太正常。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2】

  在万众瞩目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排山倒海的加油声响彻小马拉卡纳体育馆,无数面五星红旗汇成气势恢弘的中国红,郎平率领的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战胜劲旅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致敬!”“她们配得上所有的赞美”“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从深夜的里约到午间的北京,从电视机前到网络空间,融为一片欢乐的海洋。13亿中国人分享着胜利的荣光,感动于拼搏的精神。从小组赛2负3胜的坎坷磨难,到强敌环伺下的背水一战,女排姑娘们以荡气回肠的逆袭征程,不但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激荡起无数中国人深埋心底的爱国情怀,奏响了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

  奥运之美,绽放在体育健儿们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高手云集的奥运赛场上,没有“一分一分咬牙顶”的顽强坚持,何来女排冲出“死亡之组”、勇夺冠军的惊喜与奇迹;缺少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大男孩”孙杨也无从克服困难奋力摘金夺银。从女将钟天使和宫金杰为中国实现自行车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乒乓球队包揽四金傲视群雄,拼搏精神激励着奥运健儿们奋勇向前,不但构成赛场上一道闪亮的风景,也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之力,流淌在爱国主义的朴素情感中。竞技场上,总有一种力量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激励着运动员全力以赴、争创佳绩,那是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是为国争光的自豪与幸福。科威特选手阿尔哈德尼勇夺金牌,却因本国奥委会被“禁赛”无法升起国旗潸然泪下;难民代表团无处安放的爱国之情,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可贵。无论何时何地,祖国都是体育健儿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家园。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马术比赛的华天最大的梦想是“让中国的国旗飘扬在里约上空”,举重选手龙清泉夺金感谢祖国:“这股力量是祖国给我的”……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国歌回荡在赛场内外,我们为胜利鼓掌欢呼,更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深沉力量。这是凝聚起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这是我们心中澎湃不已的情感暖流。

  正如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所说,现在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不论是球场上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不管时代情境如何变化,女排精神永不过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力量之源。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但我们依然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发展征程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身处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期,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面对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硬仗,我们更加需要以“蛮拼的”劲头迎难而上,用钉钉子的精神勇毅笃行,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竞技场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30多年前,中国女排创造的体育奇迹激励了一代人,奏响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走向复兴的豪迈宣言。里约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那些赛场上挥洒的汗水与泪水,终将化作奋发向上的力量、百折不挠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不同的领域同心合力、再创佳绩。从此刻走向未来,我们更加坚信:荣耀属于每一个为梦想不懈拼搏的人,胜利属于坚韧不拔、砥砺前行的中国!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3】

 

 中国体坛的三大球唯有中国女排敢称霸世界,2019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11场全胜完美收官,并夺得世界杯冠军,为祖国70诞辰献礼,中国女排和郎平也在天安门前登上花车,尽享至高荣誉。而今年的贺岁片中,《中国女排》绝对算得上重头戏,但是这部电影没上映却“火了”,甚至闹出诸多纠纷,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了解到剧情和部分镜头颇为不满,“上书”广电总局讨要说法。

  《女排》未播先火!前国家主教练:都是郎平的风光,完全丑化我

  据悉,《女排》电影中有丑化前中国女排教练陈忠和的镜头,陈忠和当时给女排当陪练,在食堂打饭时,食堂大妈指着鸡腿说:“这是运动员吃的小灶,你不能吃!”随后给了他一盘白菜,而陈忠和直接从窗口一把抢过鸡腿,一边狼吞虎咽地啃一边说:“我配吃,我就要吃!”电影中,甚至被刻画成胸无大志的人。

  从一开始的人物设定和演员的选择上都存在争议,陈忠和担任女排主教练时给球迷的印象很好,谦谦君子甚至还有些帅气,而黄渤出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滑稽的谐星角色,两者反差太大,而剧情中,屡次出现“黑化”陈忠和的镜头不但不能增加笑点,反而让球迷反感,而巩俐饰演的郎平则在形象及剧情上符合原型人物,甚至有些美化效果,如今一正一反,确实让陈忠和本人难以接受,更是直言:电影中全是郎平的风光,完全丑化我。

  陈忠和对中国女排的贡献同样举足轻重,2003年率队获得第9届意大利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同时获得日本女排世界杯冠军,2003年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3-2击败强大的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当时热度和刘翔在110米栏夺冠一样有热度。

  陈可辛的本意想通过这些片段给电影增加更多娱乐性,让这部电影看起来并不像一部纪录片,也让观众有一些写笑点,但是如果仅为了逗乐观众而不顾事实,去贬低甚至黑化功勋教练就有些吃相难看,也辱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名号。

  关于其他方面的回应,女排核心朱婷表示:“我支持与理解陈忠和主教练的诉求,由于我自己的戏份是我自己扮演,没有遇上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不该发生这样的事情。”

  作为饰演陈忠和的黄渤自曝,当初自己是拒绝接受这部电影的,演一个有真实原型、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创作难度很大,但是导演的信任让我坚持下来。而黄渤是走心了,为更好体现陈忠和的人物形象,他私下“学习”了不少资料,全面地钻研陈忠和的喜好,甚至收集人物的小习惯,比如:陈忠和是福建人,爱喝茶,喜欢收藏小古董等等,黄渤表示,在表演时尽量会将这些小细节加入其中,让角色更加丰满。

  但是遗憾的是,某些镜头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导演方是否会考虑陈忠和的感受删掉一些“黑化”镜头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物都不该在电影中出现不符实际的“抹黑”片段。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4】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

  自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2力克当时的世界劲旅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之巅之后,接连登上领奖台,实现五连冠傲人战绩。可以说,这在一个排球竞技中几乎是不可及的成绩,真实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与所有运动队经历过的一样,中国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三十多年来,战绩屡有浮沉,但精神从未沉沦。从“铁榔头”的洛杉矶,到“郎平妈妈”率队的里约,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正如郎平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传承,并不是说赢了比赛才有女排精神,如果这场比赛输了,我认为队员们依然很努力。”这样的女排精神,正是我们喜欢中国女排和提起女排就满满正能量的原因。

  2020《中国女排》观后感【篇5】

  从2004到2016,整整12年,一个完整的轮回。

  姑娘们已经顾不得自己的矜持,她们笑的欢畅,激情相拥,任由心中的情感发泄出来。而场边的郎平指导,也是双手握拳,长出一口气。艰难,比赛打的太艰难了。首局,女排一度落后,但最终反败为胜;第三局,相似的剧本,同样的结局。当29-27的比分呈现在比分牌上时,意味着女排已经占据整场比赛的绝对主动。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战意更盎然的一方,才能在厮杀中压倒对手。

  惠若琪强攻打手出界!将最终的大比分定格为3-1,我们赢了,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度打入奥运会的决赛。人们或许还依稀记得,总是笑的像个弥勒佛似的陈忠和,在12年前带领女排杀入决赛,并最终摘取金牌时的盛况;或许还依稀记得,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杨昊、王丽娜、周苏红、刘亚男、赵蕊蕊,以及目前坐在央视前,担任解说的冯坤。

  当年的主力二传,如今坐在屏幕前,看着后辈们征战沙场,眼里满满都是当年自己的倒影。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传承。1994年出生的朱婷,雅典那一年理应小学尚未毕业;老大姐魏秋月,当年也不过只是花季少女;至于年龄最小的龚翔宇,更是只有7岁。或许她们,也曾随着自己的父母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为当年的冠军之队拍红了小手。时至如今,她们纷纷长大,终于轮到自己站到前台,延续女排的荣光。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单枪匹马的中国人是龙;聚合在一起的中国人,就不是那回事了。而在体育赛场上,这一点似乎也在绝大多数的场合都能得到验证。君不见奥运夺金的项目,大多都依靠中国运动员的个人奋斗,相反依靠集体协作的项目,往往无法取得优异的战绩,尤其是象征团队协作精华的三大球项目,总是习惯性的给国人添堵。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女排。

  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排承载着中国体育集体项目的灵魂,象征着团队协作的至高结晶。与荷兰队一战,全队12人人人登场,个个拼命。其实论实力,中国女排并不比荷兰队强出太多。因为每一局比分,中国队都只以2分的优势胜出。然而就是这样惊心动魄的较量,方能显现女排精神,方能彰显英雄本色。

  坚忍,顽强,拼搏。胜利没有捷径,从小组赛的磕磕绊绊,仅排名小组第四;从鏖战东道主巴西,最终在两万人的嘘声中以3-2淘汰东道主,到今日力擒欧洲豪强荷兰,复仇成功。中国女排在不经意间,挑选了一条最艰难的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巅峰,近在眼前,已经触手可及。

  姑娘们高昂着头颅,带着一身骄傲,不断前行。

29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