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地道战》观后感作文5篇

时间: 美怡21215 分享

  《地道战》本是军教片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地道战》观后感作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地道战》观后感作文一

  这部电影我已经十几年没再看过了。记得小时候,电视上经常放这部片子。我是不管看过多少遍,每次看都兴高采烈。每当敌人栽在设计巧妙的地道上,我都欢欣鼓舞,对人民的智慧佩服不已。

  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却难以耐住性子看下去。勉强看下去,心里也在不停地吐槽:挖这么长、这么复杂的地道该是多么巨大的工程量啊!纵使你们男女老少齐上阵,也要挖很长时间呐!你们不用从事生产吗?……你们挖出来的土方怎么处理?你们怎么可能不被敌人发觉呢?为什么鬼子会乖乖地等你们挖好地道才来扫荡?……冀中平原土质疏松,要想不塌方就必须把地道挖得很深,但是深了有怎么防止渗地下水呢?敌人用两台抽水机往地道里灌水,这么大的水量能靠一口井——即使勉强承认这口井连着大的暗流——排出去?……敌人为什么这么笨呢?不会坚壁清野,把地上的一切生产资料销毁掉?不会派兵——要不了几个兵就可以——把守在村子里,等地道里的人食量耗尽不得不露头再轻松干掉?

  因为以上“槽点”,影片表现的故事特别缺乏可信度,显得虚假、做作,像是编造的,以致于我对抗日历史上地道战是否真的存在都产生了怀疑!

  于是我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其中两段摘录如下: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百度百科:地道战]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焦庄户一代进行残酷的扫荡,为抗击日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军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根据当地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道战斗争。一开始地道只是供一人或几人隐藏的地洞,到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户户相联、村村相通、有瞭望孔、射击孔、指挥所,安装有防水、防毒、防毒气翻板的地下战斗堡垒。地道利用地面、屋内的土炕、灶膛,房外的碾盘、牲口槽和水井壁等地方作为出入口和射击孔,使敌人难以察觉。[互动百科:地道战]

  看了这些资料,我心里好受了点,其一是因为确认了“地道战”并不是虚构的,电影虽有其夸张失实之处,终究有事实基础;另一方面是对于我最大的疑惑——一众村民如何能在敌人的监视下,隐蔽地快速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有了解答:“一开始地道只是供一人或几人隐藏的地洞,到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户户相联、村村相通、有瞭望孔、射击孔、指挥所,安装有防水、防毒、防毒气翻板的地下战斗堡垒。”事实上,影片对于这一点是有所表现的,一开始,地道的作用只是在敌人来扫荡的时候用以藏身,后来大家才转变思想,凭借地道反击敌人。

  总体上讲,这部电影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很严重的问题。

  先说好的方面,首先,这部影片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如:为示警而壮烈牺牲的高老忠,对于先进的斗争理念先是不理解、抵触,等到明白之后积极斗争的高传宝,等等;还创造了一些经典情节和台词,如:敌人假扮武工队被识破,“围魏救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高,实在是高”,等等。其二,影片的拍摄手法。片中纵横交错的地道的场景,我一开始以为是在一块土地上挖的地道的断面,后来才了解到,考虑这样做成本太高,实际上是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的,通过镜头和剪辑的巧妙运用,把它拍得像真的地道一样。令人惊叹!我想现在的某些拍“抗日神剧”的人,如果也能在布景、镜头和剪辑上多下点功夫,也许不用靠五毛特效,也能低成本制造出很好的效果。其三,影片的音乐是一个亮点,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多年之后也许不记得电影情节、人物,也一定记得这深入人心的“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下神兵千百万”的激昂的旋律!最后,这部影片确实实现了它鼓舞民族自信心,宣传人民战争思想的创作目的——特别是在它如此大的观影人次的情况下。

  不好的方面在于其表现手法的拙劣。首先是夸张——夸大人民的智慧,夸大地道的作用,把敌人塑造得很愚蠢。事实上,关于“夸张”,我有两个主张:

  1、如果什么事物需要通过夸张来表现,那么它实际就没有说的那么厉害;

  2、靠得够近,无须夸张,事物自有动人之处。

  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地道战肯定有很多更动人的故事,其中不乏令人振奋鼓舞的事迹。把这些事迹找出来,如实表现,肯定要比夸大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其次是不注意现实,表现手法刻板、脸谱化,譬如:所有的敌人都那么愚蠢可笑,所有的百姓都那么英勇无畏毫不退缩,明明是老百姓一个个说话却都像打官腔,等等。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曾给我带来欢乐和鼓舞,虽然如今我再看它的时候,它显露出很多缺点,我也不再能从中受到鼓舞,但依然感谢曾经带给我欢欣鼓舞的它。

  《地道战》观后感作文二

  闲来无事,忽发奇想,又找出《地道战》看了一遍,打的爽快依旧,另一番感想却不由而生。

  故事开头字幕写道在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冉庄一带的老百姓利用地道战术与敌人展开周旋。正如毛主席所说“只要发动起老百姓,敌人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后在敌人中甚至流传起了“宁绕黑风口,不往冉庄走”的顺口溜。

  战争带给老百姓的痛苦是沉重的,两国交兵老百姓不可能置身事外,但是历来战争都有“请女人走开”的惯例,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卷入战争的漩涡这么深?剧中汉奸的话也许值得思索:“共产党和国民党不同,根本分不清谁是共产党谁是老百姓。”炎龙博客现在真不知道这是“人民战争”战略的胜利还是老百姓悲剧的肇始。

  前段时间网络流传一张90后在赵一曼烈士塑像旁的照片,几位90后青年因做着各种猥亵动作与女英雄合影被网友好一顿痛骂。这几位的无知自然遭人贬斥,更重要的可能是教育。同时我们是否反思了赵一曼的悲剧,如果再有类似事情发生,赵一曼还会不会受尽折磨后英勇就义?

  对这个问题有位军人朋友曾私下说:“我不敢保证战争一定胜利,但是只要我还穿着这身军装,敌人要想凌辱我的同胞姐妹就得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我想这是军人的情怀,也是责任,而不是把老百姓、老人、女人和孩子推上前线。

  记得越南战争的时候,彪悍甚至野蛮的越南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经常有抱孩子的妇女和十来岁的儿童混入我军阵地,然后启动人肉炸弹同归于尽。正是如此我军最后不得不提交警惕,宁可杀错也不敢大意。反思抗日战争,我们是否也是这样把老百姓推到敌人的枪口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太多关注“一将功成”了,是否接下来改反思下“万古枯”那?

  《地道战》观后感作文三

  小时候,超级爱看的电影!

  记得有次,下午睡觉醒来,发现电视正演呢,可惜是马上结束了。为此还郁闷一阵。

  我从小就喜欢枪。还自己做了好几把,有手枪有长枪。电影里的枪战很吸引我的。

  之所以吸引我更是因为,枪打的巧、打的妙,不是和强大的鬼子正面拼抢,而是利用掩体来打击入侵的敌人,其中的智慧令人拍手叫好。

  头儿和手下的良好配合,也让我感到带劲。齐心协力才能打出精彩的配合。

  地道,也让我感到很好玩!相当与地下城市啊,夸大了说,沾点科幻的边。

  另外,这个战斗,是民间自发的,是自然的。

  总之,是相当值得一看了。

  《地道战》观后感作文四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看到一部老的影片《地道战》,唤起了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毛泽东思想是指引胜利的航标。

  影片反映出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中,冀中平原的抗日军民(片中的高家庄为典型)创造性地运用了地形特点,构筑了户户通、村相连、区相交的四通八达既隐蔽又实战的地道,筑起了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万里攻防一体化的战斗工事。《地道战》反映出抗日军民的智慧,这一创举既是毛泽东思想光芒的指引,又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体现。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艰巨性使得华北军民由被动的防守、躲避扭转为保存有生力量,机动灵活地痛击侵略者。

  《地道战》真实地写照了在毛泽东思想的照耀下兵民是胜利之本,地道埋伏着神兵千百万,正义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地道战》观后感作文五

  《地道战》是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讲述日军侵华时,1942年的中国冀中平原上,高家庄英勇的男女民兵,从四面八方齐集村口,准备战斗。为了与日军展开斗争,冀中根据地人民展开了群众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队长高传宝被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围困敌人,打死民兵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那么真实的地道战是怎样的呢?

  北疃村,位于河北省定县县城东南约60里。

  当年任定南县县委书记的赵铁夫回忆说,5月27日日军要“扫荡”北疃,我们事先是知道的。他说:“七地委当时已预先得到情报,估计到了敌人的‘扫荡’。5月26日上午,地委大约是在赵庄召集了定南县委负责同志开会,研究部署打击敌人的任务。我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地委书记张达同志主持,分区副政委甘春雷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定南县委作好准备,给‘扫荡’之敌以歼灭性打击,并作了具体部署。决定由定南县大队一部配合少量民兵开展地道战,阻击敌人。同时,由分区派一部分支援县大队和民兵,在外围打击敌人。”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可以想见,有关的干部们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

  当天下午,赵铁夫同县委军事部长兼县大队副政委赵树光,到北疃村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了地委的决定。赵铁夫回忆说,会上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地委决定,打好这一仗,并商定了具体的作战部署。决定县大队一、三两个中队(二中队由大队长范栋申带到别的地区去了),三个区小队和民兵在北疃村作战,由赵树光统一指挥。赵铁夫带一个区小队到北疃村北边的西城,与北疃村互为犄角。据赵树光回忆,位于北疃村的东北面的解庄子,九分区还派来一排正规军。商议完兵力部署,还讨论了具体打法。最后决定先打村落战,依靠村子及村子周围的工事阻击敌人;然后打制高点,即选择有通地道洞口的高房屋,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最后,在予敌一定杀伤后,再钻地道,放敌人进村,进行地道战。

  当天晚上,由县委书记赵铁夫主持,所有参战人员参加,开了个动员会。县大队、区小队的战士们一听说要在家门口打仗,觉得又有地道作依托,又有分区支援,很有信心,士气高涨。会后,赵铁夫带着一个不到30人的区小队去了西城村,留在北疃村的300多战士、民兵,在赵树光的指挥下,修工事、备担架,设障碍物,埋设地雷。赵树光回忆说,“、民兵和群众整整忙活了一夜。”

  、干部们一忙活,村里的百姓也都知道要在这村打仗了。老人们还有些担心,拉住战士、干部,关切地问:“你们行吗?”战士、干部大都笑着回答说:“大爷(大娘),这回县大队、区小队全来了,咱分区也要来支援,您就瞧好吧,非叫鬼子在咱村碰个大钉子。”老人们听了这话,疑虑也去了一多半。于是也忙着指挥家里人“备战”,砌死院门,把家中粮食等财产先下地道坚壁起来,只剩光身子,一有情况,就下地道。村里的孩子们见到这么多八路军出出进进,更是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从村东跑到村西,又从村西跑到村东,并不断交换着各自的见闻。年青人更是忙进忙出,都想着这回弄好了,能把手中的土枪换杆三八大盖使使。

  傍晚,家家户户照例冒出了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当娘的也照例扯着嗓子叫孩子们回家吃饭。

  北疃村的村民们不知道,明天,这缕缕炊烟就要变成滚滚狼烟。

  夜晚,兴奋了一天的孩子们一想起明天要打仗,一想起说不定能拾到个什么东洋玩意,听着外头时时有人“咚咚”地走过来、走过去,都睡不着觉,在家中大人的吆喝声中,才不情愿地上炕合上眼。睡梦中甚至还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北疃村的孩子们不知道,这一夜,是他们在人世上的最后一个夜晚。

  老人们说,北疃这一仗打得怪,按常理,既然已经知道日本人明天要来“扫荡”这村,那还不早跑光了,给鬼子留一个空村子?这回可好,不但本村的人没跑,周围一些村子的百姓,怕日本人顺道到村里去报复,也都奔着北疃的地道来了。有老人说,事实上,到了5月下旬,定南县只剩下北疃等8个村子局势尚好,别的村站不住脚的抗日骨干,都跑到这一块来了。一位老人说,直至下半夜,街上还有不少人,有背着枪的战士,有刚忙完一项工作,又想起另一项工作急匆匆走过的干部,也有外村来的百姓,正摸黑挨门找自个要投奔的人家。

14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