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关于登鹳雀楼的作文合集5篇

时间: 美欣20 分享

你是否登过鹳雀楼,观看过它的美景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登鹳雀楼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登鹳雀楼的作文1

我是王之涣,正孤独地走在回乡的路上。走着走着,我抬头一望,便看见了鹳雀楼。我便加快了脚步,向鹳雀楼走去。

我登上了第一层楼,向远处望去,只见晚霞染红了天际,一轮落日像是挂在连绵起伏的山顶上,就快落下山坡了。山上一片绿油油的,山上的树,一定枝繁叶茂吧?才让这山从远处望去一片碧绿。满山的苍翠之间,掩映这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海,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

再上走一层楼,只见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波涛汹涌,奔腾的浪花像一群要去赶集的人,飞快地向东海流去。在河岸边,有的人在耕地;有的小孩在放风筝;还有的人在放牧。远远地传来一阵牧笛的声响,是那么悦耳、那么悠扬。

我登上了顶层楼,外面的风景尽收眼底。苍翠的山、浩荡的河、辛勤工作的农民、和天真烂漫的孩童。这真是一幅美好的山水画呀!

此刻,我的烦恼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要登高,就能欣赏到更美妙的风景;只要不懈努力,就能登上人生的巅峰,抵达胜利的彼岸。

关于登鹳雀楼的作文2

阳光正好,蓝天依旧,万里无云。趋步前行,不多时,一座历史名楼跃然眼前,心生向往,便去观楼。

远望,楼高七层,朱漆红瓦,恢弘大气,似有王者之风;近看,雕栏玉砌,虽庞大巍峨,仍不妨碍它的精致美观,各类饰品均匀地排放在房檐四周,小巧玲珑,衬得古楼越发朱红,大气。趋步上楼,第一层是宽敞的大殿,高约5米,长宽不可计量,迎面走入,寒风扑面,却不是那种刺骨的寒,而是一种悄怆幽邃的空寂。大殿四周,朱红色的柱子似能擎天,任凭风吹雨打总是屹立不动,稳稳地支撑起了整栋楼的硕大楼身。大殿正前方,隔着玻璃,一副三维图像清晰可见,古风古色,似梦回古时,把酒临风,登高望月,月圆风萧,顿生咏怀之情。

走马观花地浏览完一层大殿,缓步沿着通道向二层前行,通道不宽也不窄,高度也足以让一个七尺大汉昂首通过。缓缓迈着脚步,静静地,悄悄地,唯恐打扰了它的寂静与闲适。认真聆听,可以听见风声在外呼啸,似也能听见这座古楼的心跳与呼吸。

慢慢地,时光似已过去千年,又回现代,我的脚迈上了第四层的地板,第四层比一、二、三层都要亮了许多,阳光透过外面的走廊映照进来,整层都被照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悄悄迈进走廊,迎面风声呼啸,趴在护栏边,极目远眺,四周景色尽收眼底,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游人如织,黄河如带,我竟也是醉了,久久沉浸其中,顿觉心旷神怡,恨不得仰天长啸,一抒胸臆,将烦恼与困苦,淹没在这风中,埋没在这历史的洪流中。

月有阴晴圆缺,遗憾的是,我只得浏览六层,第七层游人禁入,终也是不能屹立于鹳雀楼之巅,与王之涣一道,共赏千里景色,心中不免生出几分遗憾。已而夕阳在山,便兴尽而归。

登鹳雀楼,醉于鹳雀楼,憾别鹳雀楼,不觉梦回千古……

关于登鹳雀楼的作文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古代很多的诗人和名人都去游玩过。

黄鹤楼很美。大门口人山人海,里面有小吃,银饰,扇子,明信片等,商品琳琅满目。大门前的池子叫“洗笔池”,爸爸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这个池子,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在这里洗过笔,池子因此而得名!

再往上走,进入黄鹤楼,一幅色彩斑斓的壁画出现在我面前:一个人,骑着一只白鸟,正欲飞向天空。我一脸的问号,爸爸又说:“黄鹤楼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上仙吕洞宾游完峨眉山,沿着长江下游来到了武昌城的蛇山。他往下一看,觉得景色多美,要是能在山顶建造一栋楼,那该多好啊!于是他请来张果老、何仙姑等仙人,商量建楼,可众仙不答应。这时,鲁班骑着黄色的木鹤来到他面前,答应他在蛇山顶造楼。第二天,吕洞宾来到蛇山顶上,只见一栋大楼屹立在山顶。他高兴极了,他骑着白鹤在天空盘旋了几圈,然后就飞进了白云里,消失不见了…天长日久,人们都称此楼为黄鹤楼!”说完我们走到楼顶,整个武昌城尽收眼底,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

游完黄鹤楼,我觉得黄鹤楼可真美啊!你们要是有空,一定要来看一看哟!

关于登鹳雀楼的作文4

“十年同窗枕,不知木兰是女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英勇的花木兰,豪气的文天祥,爱国的杜甫,在诗中我们总能认识君子,或是能见到作者的君子气概。

从唐代诗人李白诗中能知道,他是个开朗豪迈的君子。“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是个多么豪迈的人,他把自己称为“天之子”,用千金才能让他回朝廷做官。这种人豪气,还有谁可以和他比?我自己从没想过自己是个天之骄子,而李白能如此大气地说出这种话来,真让我佩服。李白也从不忧伤,他遇见困难总是想的开,有办法解决,是个开朗的君子。正如“今日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样,我在李白的一首首诗中,我认识了一位豪迈开朗的君子。

在各地工作学习的游子们,无不用诗来表达他们的思乡、思亲,死友之情。孟郊在外学习,他思念感激母亲,便写《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王维在外当官,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他思念他在远方的好兄弟,便写下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把他与汪伦的友情比作桃花潭水,可见他们的友情有多深啊!怪不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呢。王维思念离去的元二,又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元二的不舍。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在不同的地方做官,又到中秋佳节,苏轼极其思念他的弟弟就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这些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热爱生活的诗人们,无不拥有君子之柔情。

无数文人墨客对于一些事情总有自己的想法,唐代诗人王之涣再登鹳雀楼时感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正是苏轼在庐山旅游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发现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白了看问题要全面。当朱熹看到那一渠水就有了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渠水是因为有新的水不断的流入才清澈,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才能变得聪明。我们要多做事少说话,正如陆游告诫他儿子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诗中,我遇见了一位位博学的君子。

在文人墨客的诗中,我见到了他们的开朗,他们的豪迈,他们的胸怀,他们的博学,这些诗人是我在诗中所遇见的君子啊!

关于登鹳雀楼的作文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愈加深厚,成为我们民族的精髓。从琴棋书画到诗词歌赋,由“诗仙”李白到“画圣”吴道子,历经一代代人的传承,伴随一代代人的成长。其中的经典诗词,更是中华之瑰宝,伴随着我的成长。

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特顽皮,一点也坐不住,一刻都不消停。但当我跟着妈妈读到《登鹳雀楼》这首诗时,竟然出奇地安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时,也不知怎么的,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听了妈妈的讲解,竟能在脑海里勾勒出诗意的画面:美丽的落日“咕噜咕噜”从山上慢慢滚落下去,滔滔的黄河咏唱着壮丽的史诗向远方奔腾而去。鹳雀楼上,大诗人王之涣站在楼上遥望着这一切……

多么优美的意境啊!我不知不觉就迷上了古诗词,主动请求妈妈教我,背了一首又一首。当时,我从未想到过,这些古诗词对我会有什么帮助,会有什么影响,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很快,我上小学了,一级又一级,到三年级要写作文了。初学作文,感觉有些吃力,不太会写。一次,我作文中写到“这幢楼可真高哇!”感觉空空的,根本没写出究竟有多高,一点儿也不生动。这时,我灵感闪现:这里不就能用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来形容吗?我连忙添加了这一句古诗。

结果,这篇作文我获得了“优”的最高荣誉。我欣喜若狂,激动地翻看着哪里被老师圈上了好词佳句的弧线。呀,用上古诗的句子被划上了弧线!原来,把古诗词恰当地引用到作文中,可以使文章增色添彩。从此,中华经典诗词这一瑰宝更是成了我的至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积累了这些中华经典诗词,我的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会用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宽慰自己;当我取得成绩骄傲自满时,我会想到“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来告诫自己不可得意忘形;当我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时,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铿锵诗句指引我正确的航向……

就这样,中华经典诗词伴随我一路走来,从小不点儿到“大块头”六年级学生。可以说,经典诗词见证了我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我的阅读感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作文频频发表获奖,这都离不开经典诗词的功劳。经典诗词更是见证了我的喜怒哀乐,陪伴着我成长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和平凡时光,伴随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将继续学习中华经典诗词,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不断积累,让中华经典诗词继续滋养我的心灵,润泽我的童年,丰富我的生活!


关于登鹳雀楼的作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

关于比较的作文合集5篇

关于意料之外作文合集5篇

关于爱惜的作文合集5篇

关于我的一片天空作文合集5篇

关于百变作文合集5篇

关于不忘初心作文合集5篇

关于不屈的作文合集5篇

关于拥抱的作文合集5篇

关于吃货的作文合集5篇

关于安吉的作文合集5篇

55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