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文体 > 日记大全 > 小学日记 >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

时间: 舒羽0 分享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5篇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1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春游。这次我们要到西施故里去春游,还要去做清明果呢!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

一走进西施故里大门,就可以闻到春天的气息,清新的空气。大树抽出了新的枝叶,小草探出了脑袋,各种各样的野花也开了,到处都有翠绿。

我们来到做清明果的地方。看到桌子上摆了两碗馅,一碗是甜的,一碗是咸的。甜的是用豆沙和白糖做成的,乍一看还像是一碗泥巴呢。咸的是用豆腐丁,咸菜,肉丁和葱丁做成的。做清明果的糯米一拿上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来做。青糯米是用艾草,糯米粉和水做成的。我先轻轻的把鸡蛋大小的糯米团揉成一个圆,然后把它压成一个小饼,再用手指一边转一边捏。渐渐的小饼变成了一只碧绿色的玉碗,包进去的馅好像就是一颗颗珍珠。最后,我把碗合一拢,用大拇指捏上卷边。鼓鼓的清明果仿佛像大将军的大肚子。我们就拿给厨师去煮了。

看着煮熟的清明果,它闪亮闪亮的,像绿宝石一样,看得我直咽口水。伸手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吃的满脸都是油。

春游真开心,清明果真好吃!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2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今天,我们做了清明果。

第一步找艾草。我和妈妈来到菜地,远远望去一片碧绿,什么是蔬菜什么是野草什么是艾草都分不清了。我不禁犯了苦恼,挠了挠后脑勺。妈妈见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说:“要辨认艾草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艾草叶的两面颜色明显不同,还有就是它特别的香味。”我听了,豁然开朗,马上找了起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艾草真的有两面颜色明显不同:一面是深绿色,一面是淡绿色。我摘下艾草闻了闻,真的有一股味道!可我又犯迷糊了,难道是要把艾草连根拔起吗?妈妈笑了笑说:“做清明果只能摘艾草的叶子来做,下面部分不能做的。”说着,摘了起来。我也立刻手忙脚乱乱摘了起来。

摘了满满的艾草叶子就可以做清明果了。先将艾草叶子洗干净;接着把艾草叶子煮一下,剁碎了放进碗里;然后准备糖水、糯米粉。下一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把艾草叶子、糖水、糯米粉和起来。妈妈将糯米粉倒在桌子上,加入糖水,艾草叶子,一起揉了起来,必须让艾草叶子融合在糯米粉中。我见了也跃跃欲试,洗了一下手,挽起袖子揉了起来。只见妈妈把面团翻来覆去,一会将面团对折再揉起来;一会像搓衣服似的,往前一推又返回来;一会将面团扔在空中再落下来揉起来。面团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一样,让妈妈捏捏脸,拍拍头。

下面就是搓清明团子了。先把面团擀成长条,再从一头揪下一些,开始搓起来。看妈妈得心应手,运转自如,看起来很好玩,我也做了起来。我揪下一团放在手心,两手合闭,只将清明团子放在放在中间搓了起来,没想到这可恶的团子碎了,怎么也合不拢了,我越看越着急,索性不干了。后来,还是妈妈帮忙“破镜重圆”的呢!

下面就是蒸清明果了,妈妈把清明团子一个个秩序井然地放进蒸笼里蒸了起来。在蒸的时候,不断有一股艾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引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等星星,等月亮,终于把蒸好的清明团子等来了。蒸好后的清明果看上去像一颗颗翡翠一样,让人忍不住吃掉它,更像是一件精美的玉器。清明团子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让人恨不得全吃完。这时,一只手伸向清明团子,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弟弟,看来他也被清明团子的香味引了过来。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3

虽说离清明还有一段时间,但我们农村人家已经开始采艾青,做些清明果尝个鲜了。

双休日,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村前的小溪边,采来了嫩嫩的艾青。收拾洗净后,妈妈把洗好的艾青放在水中煮了一会,并在水中放了少许碱末,说是这样煮出来的艾青不会变黄,当然,我是无法弄清这是什么缘故。当艾青煮熟后,妈妈就把早已磨好的米粉放进锅里,趁着热锅开始揉粉团。

做青果开始,妈妈边说边拧下一个青粉团,用大拇指与食指进行挤压使其成为一个“小碗”,放入一勺馅儿。妈妈说:“馅儿不能放得太多,否则拧花边时会拧不好。”说着手飞快地舞动着,花边是又漂亮又整齐,我看的是目瞪口呆,只顾着张大嘴巴,顾不上妈妈说的窍门了。

妈妈边做青果边给我讲清明果的来历: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接着,妈妈又告诉我家乡人做清明果分甜、咸两种。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加工成皮子,包入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果;包入冬笋丁、豆腐干、腌菜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

我一边听着妈妈的介绍,一边看妈妈的样子自己动手实践做青果。我拧了一块米粉团,像搓汤圆一样在我的手上滚啊滚,然后用手指捏,捏成了又薄又圆的一张面皮,再把馅儿放在面皮中央,像包饺子一样包了起来。刚开始包笨手笨脚的,把青果的花边拧得不成样子。不过,我没有放弃的,从失败中得出了经验:皮不能太薄,中间要厚一点,这样包出来的青果不会破皮。包了几只后,我做的青果有点像模像样了,为此妈妈直夸我有进步。

看着筛子里的一只只青果,我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正是在几百年前的今天,大诗人杜牧即兴创作的。一提到清明节,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种美食——青团。

在去买青团的路上,转念一想:我吃了那么多次青团,这次我为什么不自己包一次青团呢?于是,我参加了一个关于青团的特别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先跟我们介绍了青团的由来。相传在上千年前,晋文公与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见不符,介子推很生气,就跑到山上去了。晋文公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这个人非常固执,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烧死在山上。晋文公非常后悔,下令在他的祭日里,所有人都不能生火。于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进米团中,并把豆沙塞入,这就是青团了。

接着,就是做青团了,我将艾草的汁拌入米团,使米团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团豆沙塞进去,向下一按,只听“卟”的一声,豆沙溅得我满脸都是。用各种吃法吃掉这些豆沙后,我想:应该是豆沙放多了,应该少放一些。

我再次调好青团皮后,用小勺子轻轻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团的皮中,再把皮合起来,一个豆沙少得可怜的青团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满意,因为豆沙实在太少了,都是皮,一点都不好吃,所以我又进入了尝试阶段,我包了各种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个一样,把豆沙“还”给了我,还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总是太少。

终于,在不断地尝试中,我终于得到了最多而又不会“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号试验品,口感很好。

慢!虽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颜色上,我与老师包出来的样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师的青团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进去。我的青团却是绿绿的,没有那样漂亮的颜色。再次经历了一番尝试,我终于得到了一个还比较好看的绿,勉强算得上“青”。

就这样,我学会了做青团,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团,一股清香在我嘴里荡漾。正是这股清香让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战场上的情景,让我想起了烈士永远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这样的一个节日里,青团让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烈为我们现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贡献与付出!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5

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祭拜祖先和过世亲人的日子。

到了清明节,有一个传统的糕点是这个节日里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清明团子。这个绿油油的团子我吃过好几回了,只知道味道还可以,有甜馅和咸馅两种,我是比较喜欢吃甜馅的那种。清明团子我问过妈妈做法,妈妈说她只知道是用艾草做材料,怎么做就不清楚了。今天清明小长假第一天休息,妈妈就带我到外婆家去看外公外婆,到外婆家后就看到外婆在厨房忙活,我过去问候的时候看到外婆在那里柔面团,面团还是青色的,我就问外婆:“外婆好!你是在做清明团子吗?”外婆开心地回答道:“昕妤来了,真聪明,一看就知道外婆在做什么。哈哈!”我得意的说道:“当然喽!清明到了嘛!外婆,我跟你一起做吧?”“好啊。先去洗手!”外婆说。我撸起袖子就_颠_颠的去洗手了。洗完手来到外婆身边,外婆指着一个个小面盆介绍道:“这个是盛切碎的艾草,这是糯米粉,这是水,这个是糖,这个是咸菜。”然后给我弄出来一些糯米粉加上一点水让我先慢慢的揉,看我揉成面团的时候给我加了一些艾草,我在继续慢慢的揉,慢慢的白色的面团变成了绿色的了,揉到整团面团都是绿色并且有点韧性的时候,外婆就告诉我这样就好了,开始包馅了,就看着外婆在整团面团上扯下一块,揉成条状,然后扯下鸡蛋大小的一块,在掌心搓成球形,压扁,用勺子将馅料放在中间,然后就像饺子一样合拢或者直接再搓圆了也可以,这样就完成了。

当然,它比饺子要大多了,哈哈!看完外婆的演示,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按照外婆的方式开始做起来,因为我喜欢吃甜的,所以先做一个甜馅的,起先到还比较顺利,只是在最后因为饺子状我弄不好就直接把它搓圆了,外婆直夸我聪明。接下来又做了一个咸菜馅的,搓成圆的就比较困难了,后来还是交给外婆完成的。再后来基本上甜的就都是我做了。等都做完以后,我们把它们都请进了一个大蒸笼里面,大概蒸了有15分钟左右,蒸笼里飘出了阵阵清香。大概又过了10分钟,外婆打开蒸笼盖,就看到里面躺着一个一个绿油油的大饺子和大汤圆冒着热气,并且散发着阵阵让人流哈喇子的香味。外婆给我盛了两个圆的到碗里,我迫不及待的就要咬上一口,外婆制止了,说刚出锅的很烫,等凉一点在吃,说的同时就把我的碗拿过去用嘴吹团子。这个时候,我看着外婆那慈祥的脸,我对着外婆说:“谢谢外婆!”外婆对着我微笑了一下就转过头继续给我吹团子了。等到差不多了,外婆把碗给我,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外婆在边上急道:“慢点,慢点,小心噎到!”我以最快的速度把第二个塞到嘴里,咕哝着嘴模糊的说道:“没事,没事。再来两个,太好吃了!”外婆笑呵呵的帮我又盛了两个。

就这样我既学会了做清明团子,又大饱了口福。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如果学会了,就自己动手试一试吧,我想,肯定比外面买来的要好吃的多,行动起来吧。

做青团的日记一年级相关文章:

欢度2021年小学生重阳节日记10篇

100个字左右的日记大全集

小学五年级的清明节日记

春节的日记600字左右

三年级日记200字

难忘的2022年春节学生优秀日记

清明节的日记经典借鉴模板

清明日记500字学生

四年级的清明节日记

小学生国庆节日记300字

139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