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指导 > 名师作文指导:家长关于“写作”的几大认识误区 (一)

名师作文指导:家长关于“写作”的几大认识误区 (一)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名师作文指导:家长关于“写作”的几大认识误区 (一)

  家长对“写作”的认识误区: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因为缺乏写作素材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听到这样一个观点: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单调了,一天到晚活在作业堆里,作文哪有什么东西可写呢。说这话的,有专家,有学者,有官员,有作家,也有一线老师。他们大都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可是学生的生活都在“闹饥荒”,恨不得啃树皮,咬鞋根了,哪里还有什么“米粒”呢?对于这种观点的流行,我深感不安。

  事实真是这样吗?管建刚老师曾经拿监狱的生活举过一个例子。常人都知道监狱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到监狱里蹲个一年半载回来,他肯定能写出一本书,书名就叫《监狱揭密》,或者《我的监狱生活》、《监狱内幕》。当然,我是不会到监狱里去的,若是真为了什么创作,非得去体验一下生活,估计关个一两年也能写出一本书来,书名都想好了《大佬的浮沉》,我相信能进到监狱里的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大把曲折离奇、荣辱兴衰的故事,只是到后来,他们把握不住故事的尺度,以至于“故事”成了“事故”,只好进了监狱。

  比起监狱,学生的生活还算自由吧!虽然也有一些人愤愤地将学校比作监狱,但至少还可以来去自如,还可以开怀畅笑,还可以交个三五好友,还可以闹个矛盾、打个嘴仗……那为什么还有人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简直是“无米可炊”呢?

  女儿现在读二年级,每次回来都会津津有味地和我谈她们班级的“趣闻”。她们班里有五个男生美其名曰——“五大金钢”,一个是“小太监”,爱传老师的“圣旨”,有时甚至假传“圣旨”吓唬别人;一个是 “爱哭鬼”,芝麻大点的事,就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哭得跟泪人儿似的;一个是“慢镜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转个身也要老半天,女儿笑称他是“得了关节炎的蜗牛”;一个是“邋遢王”,每天放学后一看他的抽屉,什么都有——横七竖八的课外书、无家可归的铅笔橡皮、偷吃零食留下的包装袋,甚至还有擦过的纸巾,上面还残留着令人恶心的鼻涕;还有一个男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做事经常不按套路出牌的,被她们冠名为“哈里波特”。这五个人,每天轮番出场,倾情演出,给全班同学添加了许多有趣的话题,如果拍成一部韩剧的话,估计也有个百来集的。

  我想,不只是女儿班级,每个班级应该都这样,都会有类似的“母夜叉”、“霸王龙”、“四大金钢”和“十八罗汉”,还都会有男女生心目中的“班草”、“班花”,以至于毕业十来年后相聚还津津乐道,乐此不疲。遗憾的是,他们从来不知道,这些是可以写成作文的,更可悲的是,也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们,作文是可以写这些事情的。

  以前班级有个后进生,经常被我请进办公室补作业,可是渐渐的,我发现作用并不大,字迹依然潦草,答题没有起色。后来,我找到了原因,他到了办公室,身子在这里做作业,但心不在这里。他的眼睛盯着作业本,看起来很认真,他的耳朵在哪里呢?他的耳朵在听,听隔壁班的老师说:昨天晚上看韩剧看到十二点多,那个都教授,简直了,真是迷死人了。他又听到旁边一老师对大家说:前几天团购的芒果味道真不错,要不要来尝一尝。(他的嘴巴开始有点湿润了!)过了会儿,又有一老师小压低声音:嘿,昨天那谁谁谁发生的事,你们晓得吗?(以下省略一万字)。此刻,他早已按捺不住,出于人性的本能,他把头微微侧过去,尽已所能把耳朵对准“事发地”,以便能全面地接收信息,好回去作为向其他同学炫耀的资本。

  这些事儿,跟作文有什么关系,太有关系了。你知道,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小孩子都是大事。他一回到班级,办公室里的“八卦”,那都是国家机密啊!而这,只有他才能获得,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可是,他不知道这些也是可以写成作文的,而且有能耐点儿,还可以写成一部小说,题目就叫《办公室秘闻》。

  后进生是这样,中等生呢?他们辅差轮不上,培优挨不上。中等生在老师的视线之外,过着属于自己的、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他们完全不必担心某个参观团来了,要去做讲解,某个上级领导来了,要去当“礼仪”。他们完全可以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温暖的阳光下,席地而坐,看一本书、发阵子呆,高兴起来还可以呼朋引伴地在学校里找一找蜗牛,挖一挖蚯蚓……中等生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优等生呢,也有很多生活内容啊!他们帮助老师管理、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许许多多的故事。

  所以事情的本质,不是在“米”上,还是在“巧妇”身上。如果她真的有心,没米还不能去找“米”,去借“米”吗?为什么宁愿守着一个空锅,在那里愁眉苦脸地等米,盼望着别人塞给他米呢?

  很多学生现在写作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心中无话,提笔无语。于是跟爸爸妈妈讨价还价,答应带他出去玩一下,到什么地方旅游一番,去什么地方参观,看一场什么电影,尝一下什么美食……然后,才能东拼西凑的挤出一些干巴巴的东西。家长们,也居然相信了这样一个事实——孩子写不出作文,是因为生活太单调了,没有什么可写。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帮凶”。

  还有一些家长反应,学生在培训班里作文写的不错的,可是到了学校就写不出好文章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拿过来一看,确实不错,但都是活动作文居多。这样的作文,学生不用选材,老师都帮你选好了,端到你面前了。活动中,老师会帮学生理出提纲,理出重点,重点还会你说我说大家说,说过了再写,重点自然突出了。我不是说这样就没有好处,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写作,还不知从何下手,我们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一些写作的方法,如何看图写话?如何写一个活动?如何写一个景物?……这是为其以后自能作文打下基础,可以的。但是,到了五六年级还这样,就好比是孩子们肚子饿了,你总是把食材准备好,而且是烧好煮好亲自端到他们面前,甚至有的还喂给他们吃,那么以后怎么办?长此以往,他们更加发现不了——他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培训班只能负责教你们一种方法,更多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去体验。

  我曾经有一个做法觉得挺好,就是从周一到周五让每个学生写“百字作文”,字数不多,负担不重,而且内容不限,只要是一天之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他们兴趣很浓,好多学生刚开始只字片言,到了最后,都控制不住超出一百了。但是,我只要百字。到了周末,我再让他们从中挑选一篇写成周记,他们也很乐意,因为不缺什么材料,打开本子一看,就知道要写什么了。“百字作文”的做法训练了学生寻找写作素材的能力,打开了其视野,让他们懂得如何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挺好!后来,我在一本书中也看到另外一个相似的例子,更简单!就是让学生每天回忆有意思的事并写好一个作文题目,然后周末再撰写成文。这也挺好!

  学生的生活原本就是一座金矿,我们要做的就是带领他们去发现,去挖掘,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做看吧!做不好了,我们再扶一把,帮一把,也许真的就不一样!

  【本文作者:李晓阳(微信公众号:跟着小羊学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2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