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指导>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2)

时间: 福萍1190 分享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六

  前些日子,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烈士曾经工作过、生活过以及关押和就以的地方,同时翻阅了他的绝笔之作--《多余的话》,可谓思绪万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在“灭绝的前夜”,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最后退路的瞿秋白,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有很多话要向世人交付。在汀洲监狱里,他沉思,梳理着自己短暂的人生历程,诉说自己的追求,自己的苦恼,自己的留恋…写下了《多余的话》。

  可是从他的整篇文章里,却读不出任何的怨恨,有的只是对自己的悔恨,更没有一句否定革命和斗争的话语。把想说出来的都说出来,毫不在意后人如何看。包括自己曾经的信仰,也归罪于自己人格懦弱和“无政府主义”残留下的惶惑。瞿秋白对自己无情的自我剖析,把他真实的心路历程展示在世人面前,可谓世上敢于直面自我的磊落勇者。他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冷静、坦荡的遗作,是何等的超俗脱尘!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灵魂深处的剖析。全篇都是在自我批评,而且能把自己袒露在世人眼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能不求原谅要求公正的判决,若是常人,只会选择不辱自己最后的名声。《多余的话》向人们展示了瞿秋白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多重色彩的介于文人和革命领袖之间,在乡绅思想和马克思主义间挣扎,在求索生命的意义旅途中孤独徘徊的瞿秋白,最后还要为自己的有限生命的结束负责。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敢于对自己的灵魂作剖析,曾说过“严格地讲,不论我自由不自由,你们早就有权利认为我也是叛徒的一种”的话,这的确容易让人误解……在我们看来,《多余的话》这篇文章,是一种对自己灵魂的洗涤。 如果不写那些话,他的烈士头像光芒万丈,作为中国红色革命两度最高领导人,他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他写了宁可被视为“叛徒”而“归罪”,不愿被人视为“英雄”而钦佩。对我们而言,他没有像顾顺章向忠发那样贪生怕死出卖战友,而是做了深刻的“罪己”解剖。他曾说过: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于动手去揭穿别人的痛快,就是对于被揭穿的也很痛快,尤其是自己能够揭穿。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气概。瞿秋白临刑前曾写下“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的绝命诗。说了“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临刑沿途用俄语唱着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和《红军歌》。到了枪决地还对行刑者说:“此地甚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年仅36岁。然而,是那场可诅咒的又颠倒了黑白,甚至连他的夫人也受到打击。后来,中央纪委还专此成立调查组,对瞿秋白被捕就义进行复查,后指出:瞿秋白被捕后拒绝劝降,坚持了党的原则,保持了节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此时他的崇敬,不是因为他的政治的头衔,而是他伟大的人格力量。面对生死抉择,能如此坦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顾全大局的梦想。瞿秋白至死都怀着一个文学梦。因为“顾全大局”而一直拖延下来,“着实违反了”他的“兴趣和性情”。瞿秋白有自己的文学梦,但他还是“为了顾全大局”,把他的梦“拖了下来”,直到被押赴刑场。这是一种怎样高尚的品质呀!让瞿秋白无奈的,还有体力上的感觉:每天只要用脑到两三小时以上,就觉得十分疲劳,或者过分的畸形的兴奋,以致于不能睡觉,脑痛……冷汗。整整十年除却躺在床上不能行动神志混沌的几天以外,他的脑筋从没有得到休息。当瞿秋白整理好行装,准备跟随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时,却被命令留守江西。他又一次选择了服从,去迎接死亡……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追求。全文描绘了瞿秋白的大半生,或许风卷云涌,实则不是他所希望的人生,即使如此,亦无悔恨。若一个人能背负自己不想做却非得做的事走那么多年,那这个人是多么的伟大!当下的我们总在追寻自己的梦想,而所谓的梦想,有多少和现实冲突,而当现实来的太重时,又该对它抱有怎样的态度。生长在如此的家庭,绅士观念深入于心,而社会却在变动,要改变骨子里的东西,谈何容易,而他一个文人,即使跟不上变化亦总在变化。即使文间字里翟秋白都在说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但是他在别人没有开始尝试的时候去尝试了,在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时候去做了,即使错了,第一个人也总是伟大。

  《多余的话》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情操。撇开那些斗争,那些革命,瞿秋白很无私,他在《多余的话》最后一些字句中说到,“如果我还有可能支配我的躯壳,我愿意把它给医学校的解剖室”。瞿秋白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至死都没有动摇。囚禁他的国民党师长宋希濂前来劝降。面对这个自己昔日的学生,两人的谈话变成了一次关于共产主义在中国是否行得通的辩论,而辩论最终以后者的无言以对收场。就在行刑前,国民党还继续派员游说:不必发表声明和自首书,只要答应到南京政府下属机构去担任翻译即可。瞿秋白坚决拒绝,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多余的话》真的是多余的话吗?可以说,它最大的价值在于人性的回归 。于昨于今,一点都不多余。而今天我们因为此书,对瞿秋白更平添敬意,这种敬意比起他的“革命事迹”来,更具有历史生命力。看到当下腐败分子写下的《忏悔的泪》与《多余的话》相比,是何等的天壤之别;一些领导干部的自我剖析材料也是何等的肤浅和空洞。

  如今那个儒雅的身影,那个带着肺疾、为追逐光明勉力劳作、怀着痴心的文学之梦、放心不下自己心爱的人的鲜活的生命体已离我们远去,但这个内心世界晶莹通透的高尚的灵魂,至今还绱徉在这片先贤们的鲜血滋润的古老土地上,启迪今人作沉重的思索。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七

  《多余的话》是我常常阅读的文章之一,每次品读,每次都会有深深的感触。前几天刚就瞿秋白在文中坦诚磊勇的自白写了一篇读后感。今天比照着另一位当今文学大师的几篇散文作品,我再次复读了《多余的话》。我不得不说;瞿秋白的真诚与大师的做作,是真正地泾渭分明、立顿见优劣。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譬如大师那篇描写丑石的散文,无论是文章的结构布局、遣词用句,还是感情的抒发,无不让人感到虚假,再如那篇描写父爱的文章,虽然全文以酒作为主线,看似符合散文的写作要求。然而,读完全文,我的感受仍然是;情不真,意不切,虚假得很。还有那篇描写城西河沿的文章,根本就是一篇为文硬挤感情的矫揉之作。同样的题材,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及《我二十一岁的那年》就情真意切得多。

  当然,我知道;百姓自有百种性格,文章的写读也是因人而异的。但,不管如何,如果要让人们去读一篇缺乏真情实意的作品,毕竟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如果,推而广之地把这样的文章作为优秀佳作来赞赏,尤其是在作秀之风盛行的当今社会中。那更是中国文坛上的悲哀了!

  我非常喜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散文作品,几乎可以说每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随笔都是真情意切的优秀之作。也许,这是因为那时候的作家们,受中国传统文学与英美随笔作品的巨大影响,是有着很深远的关系吧。

  如我所喜欢的梁遇春、徐志摩、周作人、鲁迅、郁达夫、丰子恺等作家,虽然,他们的文章风格截然不同,但是百变最后都‘归真’。他们的作品真可谓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再如英美散文随笔作家中的查理。兰姆、华盛顿。欧文、爱默生、梭罗、卢梭、哈斯莱特等等的作品,至今都是无人能够超越。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作品没有一篇是虚情假意,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应景之作。

  如今,我也经常阅读发表在各类网络上的散文作品,用一句‘高手深藏在民间’的话,来概括我读网络散文作品后的感受,是非常贴切的。

  比如有一个《人间四月》的博文作者,其所写的很多文章,词句清秀、情真意切,我的心弦常常会被作者细腻的叙写而拨动。还有很多发表在“散文网”、“散文吧”、以及“在线散文”上的作品,我觉得完全可以和三四十年代中的散文大家的作品相媲美。

  可惜,我没有机会与这些作者取得联系,一如当年像《论语》、《创造社》、《七月》、《左联》、《星社》等等的文学社团那样,一批志趣相同的文学爱好者们能够经常会聚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各自的文学见解与心得……也许,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梦想,因为,我清楚,在当今价值观均以各自的财富有多少来作为评判标准的时代里。我这种愿望是非常迂腐的,可以说是完全脱离社会价值观的。

  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文学只能是我业余时光的爱好。但是,不管社会是如何地变迁,时代是如何地前进。无论是在白日的商务活动中,还是在业余时候的文学写作中。我对真、善、美的追求应该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就像瞿秋白在他《多余的话》中所说的那样;“虽然我明知道这里所写的,未必能够到得读者手里,也未必有出版的价值,但是,我还是写一写罢。人往往喜欢谈天,有时候不管听的人是谁,能够乱谈几句,心上也就痛快了。”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八

  最近看完电影《秋之白华》后,总感觉意犹未尽,对瞿秋白这个人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他的遗作——《多余的话》。在那个风雨动荡生灵涂炭之际,曾是中国最高领导的他,最后又会留下怎样的人生感慨呢?

  正是带着这种强烈的好奇,我一气呵成的读完了他的《多余的话》,看完后久久无法回过神来,带给我的震撼实在太大,又带着重重疑惑认真地看了一遍,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来自秋白内心最真实的独白,竟是这样意想不到:他竟是在时势的逼迫下懵懵懂懂地走上中国最高领导的职位。一个一心只想搞文学的人,在那样一个暴风雨飘摇的年代,阴错阳差的走到最高领导的地位,对政治没有多少兴趣的他,却无意攀到了政治的顶峰,这其中的误会实在难以解释,他内心的煎熬也可想而知。

  他死后,因为《多余的话》,这最后的坦白,还给他和他的家人带来重大的灾难和侮辱,可能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如果知道,他定然不会留下这《多余的话》,这些真实的内心坦白,也会随着他一起长眠地下,永无见世的机会吧,那么,真实的他永远也不会被世人所知了,而留下的只是一个虚伪的躯壳,虽然会受到后人的推崇和赞扬,但是对于历史他也只是一个虚像,一个看似华美实则虚无的领导者。

  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毅然勇敢的选择直面人生,将隐藏在内心多年的话全然释怀,还历史一个真实的瞿秋白,也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做一次深刻的评析,把自己的罪过全然的摆在世人的面前,任人评论。这是一种怎样的大无畏的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上简直史无前例。

  在中国,文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追求美名的虚伪,即便是那些自诩清高,不为名利折腰的所谓高尚者,在他们的内心其实都渴望着功成名就,希望受人敬仰,所以,他们都会选择将自己完美的作品和高尚的一面展示在世人面前,而对于内心阴暗的罪恶则完全的掩盖。而秋白呢?他却选择直面历史,直面人生,将那些历史的误会解释清楚,还原历史一份真实,对那些虚名和内心压抑的无奈彻底的释放,一切功过在历史的真实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想到这些,不禁对他油然而生一份强烈的敬意,一个敢于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将自己的过错全然坦白在世人面前,尊重历史的真实,坦诚自己的人生,他是伟大的,即便那些坦白的错误,在后人看来也是一份真诚而勇敢的可爱。也不由得联想起十八世纪伟大思想家卢梭的《忏悔录》,它们都是对自己生命最后的坦白,对自己人生的深刻解析,将自己内心掩藏一辈子的独白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当然也涵盖了他们这一生犯下的很多错误及一些思想的污点,这样毫无遮掩的将自己的内心赤裸裸的坦诚出来,这份勇气和坦诚值得我们钦佩。

  可是,对于他们这两部具有同样性质的遗作,却遭到世人不同的态度,卢梭的《忏悔录》享誉全球,而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却是知之甚少。面对这样的现状,对秋白,更多一份怜悯;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多了一份理解;对于文学,也多了一份思考。因为西方文化自由开放的氛围,对于那些突破世俗的思想和言论很容易吸收,并发扬传播开来;而中国文化则一直推崇含蓄美,追求一种大同思想,对于那些直白的坦露就显得有些反感。另一方面,中国当权者正是共产党,他们的核心政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秋白却在《多雨的话》中表明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没有丝毫的兴趣,走上那条道路完全是一个误会,当权者当然也不会让他的这些思想言论传播开来,在那会它还受到极大的打压了。虽然现在思想开放了,言论也自由了,但是毕竟传统文化还根植在我们思想骨子里,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统治思想在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也不容动摇呀,所以,瞿秋白的《多余的话》还是很难在中国这片思想比较保守、思维比较禁锢的土地上大放异彩,这也注定它无法盛传开来,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在历史的舞台上找到一个绽放的契机,像卢梭的《忏悔录》一样带来一场思想的解放,又或者它会永远这样冷冷清清的流传着。不管怎样,我都相信在历史的洗涤中,它都会守住自己的独特和真实。也因着这份真实的坦然,引发了我很多的深思,它也一定会给更多的读者带来全新的思考,关于人,关于思想,关于文化,关于自我,关于历史…

  《多余的话》引发我思考的不只是这些,还有对人和生命更深刻本质的思考。在我没有读秋白的遗作之前,我一直将他定位在一个纯粹的坚定不屈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信仰者,一个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领路人,一个骨子里正气凌然的文人,总之,是他那个时代所造就的典型的坚定革命者,为理想为事业奋斗不息的战士。然而,在我读完了《多余的话》后,他的这种形象在我心底完全打碎,这些刚毅有力的赞美之词用在他的身上完全是一种扭曲,就像他所说的“历史的误会”一样,完全是一种误解。

  这个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引发了我久久的思索,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毫无政治头脑的无政府主义者,怎么就在一种无形的浪潮中被推上政治风暴的顶端,还在这条政治之路上走完自己的短暂的一生,难道仅仅只是他身上那点特有的中国文人的软弱和积习吗?肯定不只是这些,那个时期的文化浪潮对于他人生的走向也有很大的冲击吧,他也只是时势造就的一个压抑自己内心的畸形人物,在压抑很久以后,在临终的时候终于憋不住要全然爆发,将内心的真实情感宣泄出来,也不枉自己来这是残酷的现实走一遭。

  在每个时代中,像他这样的人也是不可胜数,只是少有人敢像他这样完全的坦露出来,人总是想着即使离开这个世界也要将自己美好的一面留下来,而那些不好的则随着自己一起掩埋在土里永不见天日,所以,对于历史人物,我们看到听到的都只是一些美好的故事,他们也在不断的流传中渐渐被加以神化和完美化。可是,秋白着突破性的壮举,毁灭掉的不仅是他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也毁灭掉了我一直以来对历史文人和伟人的盲目推崇的思维定势,而教给我一个深入人物的内心去了解一个人才能正真全面看清一个人,不要被许多表面的现象所欺骗而产生严重的误解和曲解。

  此外,我也清晰的认识到:要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并不是一件易事,即便是朝夕相处的人,对他的习性和性格完全掌握的人,我们也很难读懂那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感受。因此,对于身边人所做出一些奇特而出人意料的极端举动,我们不能持有讽刺和嘲笑的态度,更应该怜悯和理解,静静地细心去了解和感受他们的内心承受的煎熬,并对之表现出我们应有的关切和友爱。特别是一个成功的人,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他们身上所闪烁的耀眼光环,更要明白他们取得这些走向成功这一路所经受的心灵煎熬和身心折磨,或者更深入地想想,我们所羡慕的这些成功,也是不是他内心真心渴望得到的呢,还是他也只是被逼无奈以下走到这个自己毫不感兴趣的顶端,或许他的内心所向往的并不是这些。

  人,时常在现实的逼迫下做一些违心的事,甚至一旦做了就无奈地做了一辈子,这也是无可避免的现状,真正能够忠于自己的内心,完全按自己的意愿一直生活下去的人又有几人呢?在可怕的现实面前,我们总是选择做自己内心的叛徒,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我们常常要改变自己的内心,其中也有好也有坏,在这些选择中我们多少次违背自己的内心,没有办法,人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就必然会被社会的潮流所左右,也会被自己的生活圈子所影响,而我们的内心却只是站在一个独立的自我思想空间,它与那个处所的现实或多或少有些格格不入,所以,我们有些时候也很难把握自己的内心方向,正如古语言的“无心摘柳柳成荫,有意插花花不开”一样。

  ……

  千言万语说不尽此刻的感慨和深思,就让言语止于此,思想不断飞扬吧!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九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读瞿秋白《多余的话》便能感受这种来自生命的真实和心灵的表白。仿佛看见了那个午后,一个戴着眼镜书生模样的人,手带铁铐,在几个武装人员的押解下,缓步前行。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处草坪,中年人回头对押解的人笑笑说:“此地很好。”稍后,枪响了,中年人应声倒地。

  瞿秋白是不幸的,一个中国传统书生的不幸,他的不幸源自他的懦弱。也让我们看清了“政治”与“政客”。他在人生的尽头一吐为快,说出了“最后的最坦白的话”,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将成为一份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册,润泽后代,成为永恒。

  瞿秋白本立志“文学”,但却因交不起北大的“学膳费”而改投“俄文”。那时俄国已经革命,本想以俄文谋口饭吃,谁曾想被卷进了“政治漩涡”。不能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已够痛苦,他却更不幸地登上了一个自己不擅长的“政治”舞台。他用书生式的懦弱对待人生,几乎没有什么反抗。在接二连三地受到政治打击后,又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之名,被王明、博古他们有意地将这个包袱甩给了敌人,客观地讲王明、博古是在借刀杀人。

  瞿秋白在走向刑场前写下这《多余的话》,算是一种解脱。至少他敢于讲出许多人不敢讲的话:参加革命仅是历史的安排,并非追求什么马列主义。尽管招致了身后无穷无尽的是非,但时间已经开始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瞿秋白做出在临死前一吐心曲的决定是极其正确的,他最终以这一篇《多余的话》而真正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和名誉。

  直到最后,瞿秋白才真正感受到一种人生的超脱。在说完心里话后,他还不忘“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临刑前,瞿秋白曾经写过一首《卜算子》词,其中有:“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一场悲剧就这样结束。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十

  瞿秋白是一位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及马克思主义者。

  《多余的话》中瞿秋白对自己进行了严格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也介绍了瞿秋白入党前后发生的事情,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情使这个对文学很在行的人搞上了政治工作,走向了革命道路。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在国民党汀州监狱中写成的,在狱中他坚守革命气节,使敌人的阴谋彻底失败。他对这篇文章的感觉是多余的,但后人的看法却不一样。因为《多余的话》告诉了人们革命的艰辛、困苦。瞿秋白从他对他丝毫不感兴趣的马克思主义学起,刚开始,只懂一些皮毛,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懂得了更深的层次。瞿秋白还得了肺结核等病,却仍然从事政治工作,可到后来竟被误解成了叛徒!人们也为他打抱不平。

  可是,瞿秋白却从未因为任何的影响,而动摇他的信仰。而就是这么一个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伟人,却于1935年6月18日慷慨就义了。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当时革命前辈的艰难革命,更告诉我们面对敌人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伟人瞿秋白的精神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好好学习,增长才干,长大了为祖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一个出生在战火中的文人,面对敌人毫不惧怕,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对一般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但瞿秋白做到了,他留下的不是崇高的荣誉,留下的是不怕牺牲的精神!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作文范文10篇(2)

《多余的话》读书感悟范文六 前些日子,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烈士曾经工作过、生活过以及关押和就以的地方,同时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21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精选5篇
    2021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精选5篇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通过设立公祭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

  • 2021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上册作文500字
    2021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上册作文500字

    如果你想把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其他人,就要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用途、习性、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讲出来。下面是小

  • 2022年虎年欢度春节作文最新5篇
    2022年虎年欢度春节作文最新5篇

    伴随着集市的叫卖声,还有那熙熙攘攘的人流,新的一年即将拉开序幕,各个习俗也相继登场了,过年的味儿自然就洋溢开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

  • 初中生2022年虎年春节作文满分5篇
    初中生2022年虎年春节作文满分5篇

    翻开精美的日历,我们细数着春节的来临。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们一直期盼的佳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生2022年虎年春节作

17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