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大全 >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

时间: 新华0 分享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1

论语中有很多论述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小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大到一个地区的管理,都有指导意义。

《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的行动准则,孔子说,那就是宽恕、原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果现在的人能够按照孔子所说的那样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万万不能发生的,比如暴力强拆,又比如抢劫,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不论社会地位是卑贱,还是高贵,我们都应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越来越和谐、安定,人们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3

《论语》是经典作品,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我细细品读了这本书,感受经典的魅力。

读着,读着,我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见到了慈眉善目、聪慧睿智的孔子,并且幸运地成为他三干弟子之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那是孔子教导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实事求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是孔子教导我们要勤学善问,多多发现他人的长处;"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那是孔子教导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里记载了孔子的许多弟子向他问孝的事情。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种.种言论可见孔子对于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地散发着清香;孝是一种博大,它包容世间万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孝是东汉孔融四岁让梨,黄香九岁替父温席,晋代王祥“卧冰求鲤“,古人的孝感天动地,今人的孝同样为人称道。电视里播放过的“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老师,不仅上课风趣幽默,而且非常孝顺母亲。为了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家住县城的陈老师,每周都会将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摩托车30公里,带着母亲去上班,风雨无阻。从陈老师的身上,我们更深地读懂了孝的含义。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4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新的学期,我们学习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当我再次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想起了以前写作业时的场景:放假了,老师总会留一些作业,一开始还认真的在写,过了十几分钟,我就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当我拿起课外书要看时,还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看十分钟。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我仍然还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钟吧!反正作业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写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放下手中的书。直到书的最后一页被我翻过,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才发觉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才埋头奋笔疾书,但作业还是没有在一天之内写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书桌前,下定决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业写完,可是我写着写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饭时看的电影,里面的搞笑情节让我不禁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才认真地埋头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时,已经是晚上了,本来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为我写作业时的不专心,这个计划才“泡汤”的。就这样,周末过去了。当我学了《论语》中的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浪费”掉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回来的。想想我看课外书,想电影里的情节时,那些时间用来写作业该多好啊!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有,都是因为我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做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时间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流逝。

  《论语》,这部书中的一则就可以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别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是多么大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5

《论语》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这部著作不过区区万字,语言十分简洁精炼,但含义却十分深刻隽永,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北宋著名政治家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足以见《论语》对当时社会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而读完这部著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论语》在说理方面的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尤其善于以小见大,常常通过随处可见的日常事物来反映深刻至理。大到一个国家的治理方略,小到一个人的处世之道, 都被一种十分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甚至是接近于口语的语言呈现给读者。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篇》)就用寥寥数字向我们阐释了治理国家的大道理:先立法,同时赦免一些有细小过错的人,同时推举能干的人才。九个字便点明了从政治国的几大要点:建立司法机构及司法制度,使国家一切有法可依;恩威并重,赏罚分明;广纳贤才,重用人才。看似极为简单的几点却道出了治国的真谛。首先,法制是治国的根本,是其他一切制度的根基,这说明孔子注重“仁政”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而“赦小过”则又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爱”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思想体系中“仁”与“法”的辩证性,即两者都不是绝对适用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以仁为主还是以法为主,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孔子在治国方略上还是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的。对人才的重视也再次证明了孔子以人为本、爱惜人才的思想。治理一个国家的政策方针就这样被孔子以自己的方式看似漫不经心简单明了的说出,实则包涵了孔子的深意和苦心以及他治国安邦的殷切期盼,可谓是言至简而理至深。

而在更为具体的为人处世方面,孔子在《论语》中也给了我们很多金玉良言。比如“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篇》)这六个字字面意思十分浅显,一看即知: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做)伙伴。这是在劝谏人们坚守道德,无论周围有没有理解自己的人。同时也是孔子在提醒自己即使周围人不认同也要在道德的路上坚持走下去。从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孔子对他人的谆谆教导,也听到了孔子对他自己道德操守的坚定呼喊。然而,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当时社会中道德的缺失,正是因为“德之孤”才让孔子深感忧虑,从而借“必有邻”来为自己和那些所有正在孤独地坚守着道德的人坚定信心。短短六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道德道路上郁郁独行但又无比坚定的孔子以及当时那个世风日下、道德缺失的社会,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没有连篇累牍的长篇大论,也没有艰涩难懂的深奥语言,《论语》选择了用一种平易近人的简单方式来告诉我们那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各种道理。这样的平易近人在如今这个各种著作论文动辄以百万计且语言都力求专业的时代早已十分罕见。当然,语录体决定了《论语》的语言不会太书面太晦涩,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这种平易近人。毕竟写文章的目的不过是阐释道理表达和自己观点,往往我们在追求篇幅和语言专业度的同时忽略了写文章所应该达到的目的,而如果简洁的语言和直白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那我们为什么不在写文章时努力做到删繁就简,将深奥的道理、艰涩的语言浅显化、直白化呢?这一点也是我读《论语》之后最深的感触。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6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着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

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8

作为一名曲阜人,如果不读论语,可以说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当你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吃完晚饭,在家里泡上一杯热茶,拿起论语细细品味,真是一种享受啊!上学时,看着人家背《论语》也跟着背了不少,通过资料书浅显的弄懂了意思,但当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任务而已,从来没有一种享受的感觉。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感觉《论语》越来越难读懂了,有时看上一则,会品味半天,感觉还挺有滋味的呢。

对于城市道德的建设,对于个人修养的提高,《论语》都是一本好的“教材”。我们青年人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的营养。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是一个淡泊为志的人,他不会巧言令色,但是他没有辜负孔子的期望,他的见解也高出同门一筹。他知道孔子的学问其实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事。所以他说:“我每天多次的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言而有信呢?老师教给我的东西,一些好的传承,我真的去实践、去履行了没有?”现在的青年人究竟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反思呢?“反思能使人进步”,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如果一个人为别人办事能够尽心竭力的话,如果一个人对待朋友能够言而有信的话,那他的本职工作也肯定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了,他在工作中也会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和肯定,这对于他是有

利而无害的。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的城市需要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在外要友爱同门,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弟子”有两层意思,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很多人认为应该解释为前一种,但我觉得也可以是第二种。中国古代老师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子一样。而学生也把老师当作父亲来尊敬,师生之间有如父子,过去有“一日从师,终身若父”的情形。这里能体现出一种“尊师重道”的精神。而现在的我们对于“尊师”还不如古代做得好。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尊师”的人。不一定是自己的老师,教给我们东西的人,给我们指导和帮助的人,我们都要尊敬。孔子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孝敬。而且把“孝”放在第一位,体现了“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其实,孔子说的很对: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去爱的人还会去爱别人吗?还会“泛众爱”吗?孔子不光告诉我们在家里怎么做,还告诉我们在外怎样做:在外要尊重同门,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我们又不得不佩服孔子语言的艺术性,从“内”到“外”,由“近”及“远”,语言严谨而又给人一种层次的美感。我们还可以看出,孔子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孔子是“以德为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们青年人多读一下《论语》,对于我们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于

我们曲阜“文明道德城市”的建设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会继续享受我的《论语》之旅。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9

君子自古就是被赞颂的对象,他们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洁。一本《论语》读毕,我对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将食、住视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对待他人,以温、良、恭、俭、让为主,亲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实无欺,做事周而不比。贫而乐,富而好礼,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对国家的热忱之心吧。古有陶潜范仲淹,今有鲁迅李大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待敌人横眉冷对,掀起复兴的革命。对待民众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澜。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为了大义,代众生所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对于自身的修养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为重金而屈服,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为君子所恶。匿怨而友其人,亦为君子所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爱憎分明者,岂不为君子,人而为仁者,岂非君子耶?仁德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为仁的代名词,德是君子的昵称。与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饭。与之情谊,并不浓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汤。君子如天上北辰,众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诠释君子之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这样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论语作文素材万能篇10

俗话说的好: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现代名著是这样,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同样如此,比如孔子的论语就是一部很好的书!

《论语》的作者孔子也是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聪明好学,青年时期便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493章,大部分内容为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一部分不属于问答,只是孔子的言论。《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论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中的知识是无穷的,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的确不超出《论语》。过去臣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论语》里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东方智慧,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了世界的财富。

193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