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大全 >

元宵节主题作文

时间: 新华0 分享

通过写作文,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同时也可以向他人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怎样才能写好元宵节主题作文?这里给大家提供元宵节主题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元宵节主题作文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1

正月十五元宵节,听父亲母亲说这是个中国民间传统风俗的节日,这个节日主要是观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听起来好有趣。碰巧萧山小记者活动在举行一个亲子活动——-自己动手做灯笼,可以DIY自己想要的图案;知道后好激动,特别想去试试,结果母亲告诉我,没报上名,瞬间有点小小的失落,还好后来有小朋友请假,我又有机会可以参加了,真是喜出望外啊。

中午跟父亲母亲来到举办地——-湘湖下孙文化村祠堂,子弹哥哥和其他老师已经早早到了那里等候,我签到后领了猜灯谜的游戏关卡、笔、衣服等。游戏规则是猜对十个谜底后才能领到做灯笼的材料;我们先来到了祠堂内,里面柱子上挂了大概三十个谜语,谜语条都是系在小灯笼底下,围一圈有序的排着,看着好精致。接着我们就猜灯谜了,我记得有这么一个谜题:石头太顽皮(打一字),经母亲的引导,我竟然猜出来了,是“破”字;还有一这么一题:“说竹不是竹,营养价值高;外面像茶籽,里面像蒜瓣(打一水果),”我又一喜,这不是我吃过的山竹么,我又猜对了,就这样我们连续猜对了10题,然后拿题卡去领做灯笼的材料。

接下来就是自己动手做灯笼的环节了,这是我最期待的环节,因为是第一次,母亲也没做过,看着母亲拿支架比划着,不知道怎么下手,后来看了指导说明书,用支架卡着两个小孔就可以撑起灯笼的外壳了,我们把外壳固定好后就选择做灯笼的图案了,我选择做的是小白兔,因为我觉得温柔漂亮的小白兔是最可爱的。我用剪刀剪出小白兔的两只耳朵、眼睛、嘴巴、胡须。开始总是剪不好,不是小了就是大了,后来多剪几次就剪好了;第二步骤就是把它们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其他的都好贴,就是小白兔的耳朵最难贴,老是贴不稳,母亲歪着脑袋问,这可怎么办呢宝贝?后来想了个办法,用两颗小星星贴在小白兔的耳根上,即固定住了又好看,这样可爱的小耳朵就稳稳的竖起来了,这样总算大概完成了,差一根提灯笼的杆子就大功告成了。看,这是我自制的小白!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2

春节虽然已经过完了,但真正的新年却没有过完。元宵节是新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四下午,我参加了一个德州晚报小记者的猜灯谜活动,并从中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这个活动的地点是德州游乐园。走进大门,放眼望去,到处悬挂着红灯笼,红灯笼上贴着灯谜。我看了好几个,都不会。我有些泄气。后来,我突然看到一个“耕一半读一半”字谜时,就不假思索地说是“讲”,结果正确!

我还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从前,有一位宫女叫元宵,因无法回家看老父母,心里非常难过。这件事让一位大臣知道了,他决定帮她。让她正月十五扮火神从大街上走过就行。当天,火神真的来了,她是元宵假扮的。她让百姓把一封信给皇上。皇上看完了信后,向大臣请教。大臣说:“火神爱吃汤圆,让百姓吃汤圆、提花灯、上街游也许有效。”

正月十五这天,元宵在花灯上写上了名字,元宵家人看见了她,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于是,每年正月十五做汤圆、提花灯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3

今天中午吃饭时,我无意中在政教处旁边的黑板上看见了一个通知,元宵猜灯谜时间: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一看见,立刻跑进了教室,告诉同学们。谁知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早就知道了,还用你说呀!”

从中午一直到下午第一节课,我和同学们一直在讨论灯谜会会是什么样的。大家七嘴八舍,议论纷纷。我说:“应该是在校园里挂着一个个灯笼,灯笼上写着谜语,然后谁猜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拿下来猜。或者是想猜中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拿掉。”李家耀不以为然地说:“我觉得应该是用气球挂谜语。”我们两个人谁也争不过谁,只好打赌。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到了下午第二节课的时间,我们争先恐后地向操场跑去。结果发现是李家耀猜对了。呼!幸好没有赌注,我心里暗自窃喜。呵呵! 灯谜会开始了,我们向绿色的纸条跑去。我马上猜出了一个:什么东西打破后还完好如初?当然是水了。我向兑奖处跑去。结果还真是猜对了,得到了一支笔。第二次,我又看见了一个谜语:如果有一辆车,王子坐在左,公主坐在右,这辆车是谁的?很明显嘛,都告诉你了,是如果的。我再一次向兑奖处跑去,兑奖处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挤进去,又被人潮涌了出来。我使用了“大力脚”,终于踩了进去。结果竟然被人猜过了,接下来几次,不是挤不进去,就是好不容易进去了结果被人猜过了。 这次灯谜会真让我大开眼界呀!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4

晚上,我看见奶奶和妈妈在和面,十分疑惑,就问道:“你们和面干什么?包饺子?今天又不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奶奶和妈妈没有回答我,只是呆呆地盯着我。不一会儿我就被他们给盯毛了,傻乎乎地问:“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今天……今天不是元宵节吗?”“什么!今天是元宵节!你们不早点告诉我,我也要包饺子!”

我也下手了,瞧,我们包的饺子五颜六色,有紫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绿色的。“下锅了!”饺子像五颜六色的气球一样,“飘”在滚滚的开水中。

吃完饺子,我长叹了一声,心里想到:因为疫情,我们不能出去买汤圆吃,不能赏花灯,不能猜灯谜,不能……

今年的元宵节晚会也与往年大不相同,以前的气氛是欢快喜庆的,而现在,因为疫情,元宵晚会全变成了歌颂医护人员的主场。白衣天使们为了抗击疫情,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人,从全国各地奔向武汉,勇敢地救助患者。有的医护人员为了不浪费防护衣,12小时才吃一次饭,累了,就在椅子上歇一会。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为了救人自己也染上了新冠病毒。他们的这种敢于奉献自身,不求回报的精神感染着我,我在心中呐喊:“加油!白衣天使们!你们都要平安归来!”

以前的元宵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大街小巷都热热闹闹的,而现在,大街上几乎一个人都没有,冷冷清清的,大家都在家里躲避病毒。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句话:希望我们赶快消灭病毒!

这个元宵节,我们只能躲在家中度过。不过,我还是要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5

按照濮阳的老规矩,元宵节差不多在正月十二就开始了。大年初十和初十一这两天。大街上陆续挂上了红灯笼。道路两旁的树枝上也挂满了亮晶晶的彩灯。

孩子们准备过元宵节,第一件大事儿就是买手提灯笼,这些五花八门形状万千,有会自动转的,有会带音乐的,还有会一闪一闪五颜六色的。孩子们喜欢玩灯笼,这是孩子们像同龄人显摆的好机会。第二件大事儿就是拉着爸爸妈妈去逛庙会,那里可以吃到各种平时吃不到的小吃。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元宵——各个超市的冰柜里都摆放着黑芝麻的,豆沙的,香脆花生的,五仁的,芝麻的,水果的等等应有尽有。

孩子们高兴坏了,大人们也忙乱了。他们必须有计划的安排所有的活动,不让元宵假期留下遗憾。

正月十二到十六城市的街道上晚上特别热闹。各个公园和广场灯光璀璨,比白天还亮。

濮阳最热闹的莫过于绿色庄园了。这里人海如潮,人群像巨龙一样缓缓前行。大家的头上无数的花花绿绿的彩灯多的数不清。 可以与天空密密麻麻的繁星比赛。有形象逼真的动物灯展,还有的动漫形象人物展。这里的灯展个个诗情画意,玲珑别致,巧夺天工。

白天的光景于夜晚截然不同。公园和广场不受欢迎了,小吃街的庙会迎来了万众瞩目。小孩儿拉着大人的衣角,在各个小吃摊前逗留。文化宫的门口也热闹非凡。一些退休了的爷爷奶奶们会有组织的在这里扭秧歌,跳广场舞。各大街道上也会有花车巡演,无论走到哪,都是喜气洋洋,分外热闹。

小孩子们提着各种灯笼,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在街上还是在家中都能开开心心的玩耍。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元宵节在正月十七结束了。学生还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上班。正月,在城市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元宵节,春暖花开,大家又去忙着学习和工作了。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6

今天是正月十五,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问妈妈为什么今天称“元宵节”呢?妈妈告诉我:“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一下子我明白了,原来“元宵节”就是这样由来的。我们这里的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来庆祝。元宵节过后,也就是说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了。

由于今年疫情害得我们都不能出家门,赏花灯、放烟花就泡汤了。今天妈妈买了芝麻汤圆来庆祝元宵节,我都忍不住了,希望快点吃上汤圆。首先,妈妈把水放到锅里,然后点开煤气,妈妈一边做一边告诉我说:“等水烧开后再把汤圆入锅。”水开了,我看妈妈把汤圆放入锅中,一边搅一边还不忘告诉我:“等汤圆飘上来,慢慢煮一会儿,等变大了就好了。”煮好了,妈妈把几个汤圆放到神像前供奉,把剩下的让我吃,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好烫啊!真的是心急吃不了热汤圆,妈妈说:“要吹一下才能吃。”我一边吹一边吃,吃到嘴里真的是又软又香,简直回味无穷。

吃完汤圆,我和妈妈玩猜灯谜,妈妈给我出了一个谜面:上下一条心(打一字),我脱口而出:谜底是“卡”。妈妈说我回答正确,接点妈妈又出了一个谜面:化装完人显俏(打一节日名),我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都没猜出来,妈妈提醒我:今天是什么节日?我立马明白了,赶快回答:谜底是“元宵”,妈妈点了一下头。后来妈妈又给我出了很多谜面,有猜人名的、地方名的……原来猜灯谜真有意思。

过元宵节真好啊!不仅能吃上我喜欢的汤圆,还能和妈妈一起玩猜灯谜呢!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7

弯下腰,意欲寻找那一片枯黄,竟然一无所获;抬起头,欲仰望蓝天,视线却已被刚抽出嫩芽的枝条吸引住——惊觉,这是春的足迹,是元宵使者的呼唤。

是呀!时光风车吹来了春,也吹来了令我期待已久的元宵节!听到这儿,你肯定忍不住要问了:为什么你就偏偏期待元宵节而非儿童节呢?那原因就多了!让我逐一告诉你吧!

元宵节吃汤圆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当然,这也是我们家的老习惯了,就说今早吧!我刚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便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着:“快点儿来吃汤圆哟!晚了就没啦!”我急了,从床上一跃而起,叫到:“筷下留圆!”接着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戴好,也不洗漱,立马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餐桌。看着碗里白白胖胖的汤圆,我还没动筷,心里就已经甜滋滋的了。轻轻咬上一口,软软的,滑滑的。

当汤圆的味儿还在嘴里徘徊时,弟弟来找我放烟花。嗬这下可把我乐坏了。可不是吗?天空在我们的舞动下,一会儿传来绵延不绝的连响炮,一会儿又绽放出璀璨的艳珠炮,简直是乐趣无穷。午饭后,我看见爷爷用许多芦苇,扎成一个火把,心里很纳闷。爷爷见我一脸迷惑,便解释道:“今天正月十五,傍晚带你们到田里去舞火把!”为什么要舞呢?”我刨根问底。“求好收成啊!”奶奶插了一句。哦,我明白了!它是用来祈福的!原来这也是我们农村庆祝元宵节的一种方式啊!

傍晚,爷爷带着我和弟弟,每人手里一个火把,进入自家田野。他拿着打火机,点燃了那“福棒”,我的心,随着这火把一般狂热地燃烧起来,脸也被熏得绯红。于是,我们快乐地举起火把迎着田间小道一路小跑,你追我赶,火星四溅,在夜幕中托出一片灿烂的光辉,像一条火龙在田间游动。忽然,一直沉默的爷爷拍手叫起好来:“好好好!你们俩儿都这么诚心,不怕今年没有好收成!”

“砰——啪”,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知道,吃团圆饭的时间到了。到了家门口,跺跺脚上的泥土,抬头一看,妈妈和奶奶正忙着往桌上端菜呢!“哇!太丰盛了耶!”我赶紧招呼叔叔婶婶,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多么快乐的元宵节,多么和谐的元宵节,多么令人回味的元宵节啊!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8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作文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

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宵节是春节过后又一个重大的节日。——题记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而那些节日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元宵。元宵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夕等。在那天晚上吃汤圆赏月,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的意思,吃完汤圆,人们都会到街上去看花灯猜灯谜,街上灯火通明,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灯都挂在街上。亲人们有的看花灯,有的猜灯谜。这也就是别的地方为什么叫灯节的原因。却上还有各种花车花船,还有人在里面表演十分热闹。

最特别的就是孔明灯,只要你在灯上写下你的愿望,点亮灯,双手轻轻一举,孔明灯就会飞上天,把你的愿望告诉天上的神仙,实现你的愿望。

留心的人总会发现,每一盏灯底下会有一张小纸条,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就是猜灯谜,你要是相中了这盏灯,就可以找到店家,这店家就会在你的灯笼上写下一个灯谜,你猜出来,不但把这盏灯送给你,还送给你一盒精美的礼品。说到汤圆,这十五元宵节可不能忘了汤圆呀!

这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把汤圆放在锅里熬熟,盛上来。一闻,啊!好香,你就会忍不住流口水。一咬,里面的馅就流了出来,有黑芝麻的,有白糖的,有花生的,最重要的还是鸡油馅的。这种汤圆在我们平时是吃不到它的,只有到了过年我们才会拿出来吃。

没错,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你们的元宵节肯定又跟我们的不一样。

元宵节主题作文篇10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

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216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