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种植>

如何种植生姜种植管理技术(2)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生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适期播种

  生姜起源于南方热带森林地区,长期的系统发育形成了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的特性,因而要将生姜的整个生长期安排在温暖无霜的季节。具体确定生姜的播种期应考虑以下3个条件:

  第一,需在终霜后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

  第二,从出苗至初霜适于生姜生长的天数应在135天以上,生长期间有效积温达1200-1300℃以上。

  第三,把根茎形成期安排在昼夜温差大而温度又适宜的月份里,以有利于产品器官的形成。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相差很大,满足上述条件的时间亦有较大差别,因而各生姜产区适宜的播种期各不相同。如广东、广西等地,全年气候温暖,冬季无霜,播种期不甚严格,1-4月均可播种;长江流域各省,露地栽培一般于谷雨立夏播种;而华北一带多在立夏至小满播种;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无霜期过短,露地条件下种植生姜产量较低。生姜应适期播种,不可过早或过晚。若播种太早,地温低,热量不足,播后种姜迟迟不能出苗,极易导致烂种或死苗;播种过晚,则出苗迟,从而缩短了生长期造成减产。据蒋先明等的试验,播期与产量的关系极为密切。5月8日播种者,产量达2978千克/亩,而6月8日播种者仅1334千克/亩,后者比前者减产50%以上。播种原则是在适宜的播种季节勾,以适当早播为好,播种越迟,产量越低。

  二、培育壮芽

  培育壮芽是获得生姜丰产的首要环节,因为只有健壮的幼芽才可能长出茁壮的幼苗,也才能为生姜的旺盛生长奠定好的基础,所以各姜区均对种姜进行必要处理,以培育壮芽。

  1、壮芽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生姜种芽有壮有弱,从其外部形态看,壮芽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则芽身细瘦,芽顶尖细。生姜种芽强弱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种姜的营养状

  俗话说母壮子肥,在一般情况下,凡是种姜肥胖而鲜亮的,因其营养状况好,其上所生幼芽多数较为肥壮;而种姜瘦弱干瘪者,由于营养较差,其上所生幼芽多数比较瘦弱。

  (2)种芽着生位置由于顶端优势现象的存在,种姜的上部芽及外侧芽多较为肥壮,而基部芽及内侧芽则往往细弱。

  (3)催芽温度与湿度在22-25℃适温条件下催芽,所生幼芽健壮,若催芽温度过高,长时间处在28℃以上,则所长的幼芽瘦弱细长。若催芽期间湿度过低(主要是晒姜种过度引起姜种失水过多所致),种芽往往细弱。

  2、培育壮芽的方法

  培育壮芽通常按3个步骤进行,即晒姜困姜、选种、催芽。

  (1)晒姜困 姜于适期播种前20-30天(北方多在清明前后,南方则春分前后),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傍晚收进室内,以防夜间受冻。晒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一般姜窖内的温度为13-14℃,生姜在此温度条件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经晒姜后,种姜体温明显提高。据测定,在室温22℃条件下,堆放室内而未经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1℃,内部温度为20℃,在阳光下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9.5℃,内部温度为28℃。

  第二,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由于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大,姜块含水量极高,经适当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过程中发生霉烂现象。

  第三,有利于选择健康无病姜种。带病姜块未经晾晒时,病症不甚明显,经晾晒之后,则往往表现为干瘪皱缩,色泽灰暗,病症十分明显,因而便于淘汰病姜。

  姜种晾晒1-2天后,即将其置于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以草帘,促进养分分解,称困姜。一般经2-3次晒姜、因姜,便可开始催芽了。

  必须注意,晒姜时要注意适度,切不可晒得过度,尤其是铰嫩的姜种,不可曝晒。中午若阳光强烈,可用席子遮荫,以免姜种失水过多,姜块干缩,出芽细弱。

  (2)选种 晒姜困姜过程中及催芽前须进行严格选种。选种时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做种,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

  (3)催芽 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使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我国南方温暖地区,种姜出窖后,多已现芽,可不经催芽即可播种。而多数地区春季仍低温多雨,因而应进行催芽。催芽的过程,北方群众称炕姜芽,多在谷雨前后进行;而南方叫熏姜或催青,多在清明前后进行。催芽的方法各地也有几种

  ①山东莱芜姜区室内催芽池催芽法:

  在室内一角用土坯或砖建一长方形催芽池,池墙高80厘米,长、宽依姜种多少而定。放姜种前,先在池底及四周铺一层10厘米厚的、事先晒过的麦穰,再铺上3-4层草纸。选晴暖天气在最后一次晒后,趁姜体温度高,将种姜层层平放池内,堆放厚度以50-60厘米为宜。若姜堆太厚,往往温度不匀,发芽不够整齐。姜种排好之后,经1小时散热,于第二天盖池。盖池时先在姜堆上部铺10厘米厚的麦穰,再盖上棉被或棉毯保温。保持池内20-25℃的温度,经10-12天幼芽萌动,再过10天左右,幼芽可长至1.0-1.5厘米,此时即可下地播种。

  ②山东莱芜室外种法:

  选择房前院内阳光充足处建催芽池。催芽池有地上式、半地下式两种。地上式是在地面以上垒成一个四周墙高80厘米的池子,半地下式是在地面下挖25-30厘米,地上垒50-55厘米高的墙,其余皆同地上式。长宽依姜种多少而定。放姜种前,将干净无霉烂的麦穰曝晒一天,铺于池底10-15厘米厚(若姜块干燥,可在麦穰上洒适量温水调湿),然后将姜种层层放好,随放姜随在四周塞上5-10厘米厚的麦穰。姜种放好以后,再在上层盖5-10厘米厚的麦穰。姜种放好以后,再在上层盖5-10厘米厚的麦穰,顶部用麦穰泥封住。为了方便,亦可不事先垒池,而将姜种直接堆放于阳光充足处,四周盖以麦穰,最后用麦穰泥封好。该催芽方法堆放姜种厚度一般不应超过60-70厘米,否则往往因透气不良,上、下层温差大使姜芽萌发不匀,甚至在湿度大时还会引起烂种。为了增加催芽池内部的透气性,可根据姜种多少及池的大小,在池内姜堆上部留一个直径15-20厘米的通气孔,孔中竖插几把高粱或玉米作物秸秆,使其伸出顶部。这样经20-25天即可使芽长到1厘米左右。

  ③山东滕州席篓、竹筐催芽法:

  在席篓、竹筐等容器内四周及成部垫3-5层草纸,将晒好的姜种平放其中,排好之后将口封严。然后在厨房里用木棍搭成架子,架高2.2-2.5米,把篓、筐放置其上,利用每天生火烧饭时产生的热气提高温度进行催芽。

  ④浙江临平等地熏姜灶催芽法:

  在室内用砖砌熏姜灶。灶高0.4米,灶顶用竹竿或竹席铺平,然后用泥封好,灶中墙下面开烧火门,高30厘米、宽20厘米左右。灶上用木板做成高1.8米,长、宽各1-1.2米左右的熏仓,在熏仓一侧设有活动抽板,以便于存取姜种。熏仓内侧垫以稻草或贴3-5层草纸,然后排放姜种,种姜顶上再盖厚20厘米左在的稻草。最后在灶下点燃木柴、锯末或砻糠等燃料小火力(不见明火)加热,用产生的热烟熏烘姜种,使之达到适于发芽的温度。在熏烘过程中,种姜表面发潮,群众称为发汗,经25天左右,发汗完毕,幼芽可长至1厘米左右,此可停止熏姜,下地播种。

  ⑤铜陵姜阁催芽法:

  选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处建高8米,长、宽各4-8米的姜阁,其墙内外均敷泥封实,以防冷风侵入,屋顶上盖瓦,以利通气。阁内距地面回1.3-2米处用木料架设楼栅,在栅上相间铺钉毛竹片,井用竹栅分成4-8室,状如蒸笼底,中央留一约70厘米见方的火道(或称人行道),作为烧火时热气上升和摆放姜种时操作人员的下通道。贮姜前在竹栅上垫3-4层干荷叶,在姜阁一侧上部开一窗,约33厘米见方,以便排除水气。种姜上阁入室后,上面再用荷叶盖严,以后在楼下烧火加温,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烧40-60分钟,目的是使生姜发汗脱水,使阁内温度保持在12-14℃。春分前后,改烧文火,使温度达20-25℃,以促进发芽。一般至4月中旬,即可催出1厘米左右的姜芽。铜陵姜阁既可用于催芽,亦可用于贮姜,在我国各生姜产区独具特色。但建造姜阁成本高,烧火加温达5个多月,管理复杂。

  ⑥砂床催芽:

  辽宁金县光明姜区的催芽方法是:在立壕内的防寒沟里架设塑料小拱棚砂床,砂床湿度以手握砂土团,落地散开为宜,过干可适量喷水。种姜平铺于砂床10厘米厚,其上覆盖3厘米左右厚的湿砂。当种芽长至0.5厘米左右时,可扒出种姜,放入温凉屋内炼芽,以适应外界环境,至5月上中旬播种。

  ⑦湖南来阳山区深洞催芽法:

  选地势高、土层深厚的山边挖深洞贮姜,种姜贮藏期间可发芽。具体做法是将选好的种姜用竹篓装好,放入洞内,密封洞口,至谷雨时开洞取姜。此时种姜即生长出鲜嫩肥壮、颜色洁白的幼芽,可选晴暖天气下种。

  ⑧阳畦及温室催芽法:

  随着保护地蔬菜的发展,各地阳畦发展很快,湖南衡阳及四川成都等地已利用阳畦进行催芽。具体做法是先挖宽1.5米,深0.6米,长依姜种多少而定的阳畦,在畦底及四周铺一层10厘米左右厚的麦穰,将晒好的姜种摆放其中,厚30-35厘米,姜块上面再盖15厘米左右厚的麦穰,保持黑暗,上部插上支架,盖好塑料薄膜即可。为防夜间受冻,太阳落山前即在薄膜上加盖草苫保温,有条件者还可在阳畦内铺地热线加温。阳畦催芽法美种摆放薄,内部通气性好,温度也较易控制,因而催芽时间可缩短3-5天。有温室的地方,可利用温室进行催芽。即先在竹筐或纸箱内铺垫一层厚5-10厘米的麦穰,将晒好的姜种盛放其中,顶上再盖一层麦穰,将竹筐或纸箱放入温室内,可在筐顶再盖草若保温,并保持黑暗状态。

  不论采用哪种催芽方法,催芽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调节温度。据试验,在29-30℃条件下,催芽10天左右,芽长达1.5-2厘米、芽粗0.8-1厘米,芽较细长;在24-25℃条件下,催芽20天左右,幼芽粗壮,已达播种要求;在20-21℃条件下,催芽30天,芽长1.6-1.9厘米、芽粗1.1-1.4厘米,幼芽肥壮,已达播种要求;在16-17℃条件下,幼芽生长缓慢,催芽60天,芽长0.9-1厘米,芽粗0.8-1厘米,可以播种。由此可知,种姜在16℃以上即可开始萌芽,在20℃以下,发芽缓慢;在发芽过程中,以保持22-25℃较为适宜;如高于28℃,虽发芽较快,但姜芽往往徒长瘦弱。因此在催芽期间应按种姜发芽要求的适宜温度进行管理。否则,如温度过低,出芽太慢,影响适时播种。但温度亦不可过高,尤其是阳畦催芽,晴天中午应特别注意温度变化,若温度太高,应及时通风降温。

  3、催芽大小对生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笔者将种芽按大小分为3级(大芽长超过2厘米、粗0.8-1厘米,芽基部已发生不定根;中芽后1-2厘米、粗1厘米左右,芽基部仅见根的突起;小芽长不超过1厘米、粗0.5-0.7厘米,芽基部未见根的突起)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芽越大,出苗越早,大芽可比小芽提早1周左右出苗。由于大芽早出苗,所以在幼苗期其株高、茎粗、分枝数以及时片数等均比中、小芽略占优势。但大芽生理年龄相对较老,进入旺盛生长期以后,植株表现早衰,生长缓慢,长势渐弱。而中、小芽播种后虽出苗稍晚,但旺盛生长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无论是茎叶生长还是根茎生长,均很快超过大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种芽大小不仅影响茎叶的生长,也同样影响到根系的扩展及吸收能力的强弱。生姜为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当根系受损时,发根困难、不易恢复。由于大芽已发生不定根,根尖柔嫩,播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损伤,使幼根生长受阻,影响根系正常发育。据测定,6月20日,中、小芽的根重分别比大芽重18.3%和平共处2.7%;8月20日则分别高69.7%和75.8%,而且中小芽植株根系的吸收面积,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大芽植株,收获时经测定,中、小芽植株对氮的吸收量分别比大芽植株高58.3%和65.9%;对磷的吸收分别高36.9%和35.9%;对钾的吸收量分别高54.4%和63.6%。试验结果表明,中、小芽根系比较发达,其吸收能力强,而大芽根系生长不良,严重影响了对水分及无机盐的吸收。由于芽的大小影响着地上茎叶及地下根系的生长,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制约着产量的高低。据连续2年测产表明,中、小芽植株产量比大芽植株高20%以上。综上所述,播种前的种芽大小对生姜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因而适度催芽就显得十分重要。种芽大小的标准可以认为芽长0.5-2厘米、粗0.5-1厘米,其形态上要求色泽鲜黄光亮,顶部钝圆,芽基部仅见根的突起,该类芽可称为'短壮芽'。用短壮芽播种可比用大芽播种增产20%以上。

  三、整地与施基肥

  生姜根系不发达,在土壤中分布浅,吸水吸肥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因而姜田应选择上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呈微酸性反应的肥沃壤土。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一般说来,近2-3年内发生过姜瘟病的地块不可种姜。选定姜田后,通常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南方为冬耕)冬季经雨雪风化,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效养分含量。翌年土壤解冻后,细耙1-2遍,并结合耙地施入大量农家肥,一般亩施优质厩肥5000-8000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然后将地面整平整细。由于南北方气候条件不同,生姜的栽培方式也不相同。北方多采用沟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整平耙细的土壤上按东西向或由北向开沟,沟距48-52厘米、沟宽25厘米、沟深15厘米左右。为便于浇水,沟不宜太长,一般以20米以内为宜。若地块过长,可打截划区种植。北方姜区种姜,有集中施用豆饼的习惯,即先在开好的沟内用窄镢沿姜沟南侧(东西向沟)开一小沟,叫施肥沟,再将粉碎的饼肥集中施入施肥沟中。一般肥料用量可亩施饼肥75-100千克,另施硫酸铵15干克、过磷酸钙25千克、硫酸钾10千克,或直接施入氮磷钾复合肥25克。南方姜区因雨水多,一册采用高畦栽培,以便于排水。具体方式有畦宽1.2米、畦间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高畦,可种生姜3行;有畦宽2-2.4米、畦间沟宽40厘米、深40-50厘米的深沟宽高畦,可种生姜4-6行;还有间距40厘米、高30厘米的高垄,在垄上开10-12厘米浅沟栽培生姜的埂子姜。有的地方,采用3-4米宽高畦,在畦面上横向按35-40厘米行距开深10-13厘米沟栽培生姜。

  南方种姜的施肥方式多采用盖粪方式,即先摆放姜种,然后盖上一薄层细土,再撒入5000千克/亩农家肥或少许化肥,最后盖土2厘米左右厚即可。

  四、播种

  1、播前的准备

  (1)掰姜种 种姜催芽时,姜块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姜种下地前多进行掰姜。掰姜的过程实质上是进行块选和芽选的过程。掰姜时一般要求每块姜上只保留1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养 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的姜块断面褐变,应严格剔除。掰姜除应选留壮芽外,还应考虑姜块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种块越大,出苗越早,姜苗生长越旺,产量也越高。反之,种块过小,出苗迟、幼苗弱,产量也较低。经笔者多年试验证明,种块以75克左右为宜。掰姜时还应注意,为了以后便于管理,可按种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即瘦小的姜块和瘦弱芽姜块放在一起,肥胖姜块和具壮芽的姜块放在一起。种植时分区种植,分别视生长情况进行管理。

  (2)浇底水 因生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的出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必须在播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于播种前1-2小时进行,浇水量不宜太大,否则姜垄湿透,不便下地操作。

  2、播种方法

  底水渗下后,即可按一定株距将事先准备好的姜种摆放沟内。摆放姜种的方法,各姜区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若东西向沟,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沟,则幼芽一律向西。放好姜块后,用手轻轻按入泥中,使姜芽与土面相平即可。而后随手扒下部分湿土,盖住幼芽,以防强光灼伤幼芽。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姜母垂直相连,便于以后扒老姜 。二是竖播法,即将姜块竖直插入泥中,姜芽一律向上。这种播种方法,种姜与新株上的姜母上下相连,扒老姜时易伤根,操作也不方便。

  南方有的姜区为便于扒老姜,将姜种倒放,该法虽便于收获老姜,但影响幼芽出土,生产上不宜采用。

  3、覆土

  种姜排好后,可用镢或二齿钩将垄上的湿土扒入沟内盖住种姜,而后用铁耙子搂平荡细 即可。一般要求覆土厚度为4-5厘米,不可过厚或过薄。若覆土过厚,则下部地温低,不利发芽;反之,若覆土过薄,则土壤表土易干,同样影响发芽

  4、播种量

  生姜的播种量受姜块大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是姜农尤其是新发展姜区姜农关心的主要问题。一般高产优质栽培用种块大,用种量也多,每亩500千克左右。若一般地块或新发展姜区,用种量可略少,但不能低于300千克。事实上,用种量多虽当时投资高些,但姜种不烂,还可回收,故消耗性投入并不高,所以生产上只要条件具备,应尽量用适当大些的姜块做种,有利于生产,提高效益。

  五、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丰产的重要措施,但确定合理的种植密 度是很复杂的,它受土壤、肥水条件、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高肥水条件下,每亩种植7000株,植株生长健壮,群体可得到较好的发展。每亩产量可达3535.1千克;而在中肥水条件下,同样每亩种植7000株,由于营养条件所限,则植株长势一般,群体偏小,每亩产量为2948.3千克。上述现象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通常在土质肥沃、肥水足的条件下,往往茎叶茂盛,植株高大,因而行、株距亦适当加大;相反,在山岭薄地及肥水不足的条件下往往植株矮小,因而营养面积也应适当缩小。

  在北方,种植生姜多采用沟种扶垄的栽培方式,根据一般姜田的土壤肥力状况及管理水平,可将生姜的适宜种植密度大致分为3种类型,供生产者参考。

  1、高肥水田:指水源充足,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含碱解氮100ppm以上,速效磷40ppm以上,速效钾120ppm以上的田块,可采用行距50厘米,株距19-20厘米,每亩种植6500-7000株。

  2、中肥水田:指水浇条件良好,含有机质1.2-2%,含碱解氮60-100ppm速效磷15-40ppm,速效钾80-120ppm的田块,可采用行距50厘米,株距16-17厘米,每亩种植7800-8300株。

  3、低肥水田指浇水条件一般,含有机质在1.2%以下,碱解氢60ppm以下速效磷15ppm以下,速效钾80ppm以下的田块,可采用行距48-50厘米,株距15厘米,每亩种植9000株左右。

  在生姜旺盛生长期,保持最大叶面积指数5.5-6.5较为适宜。在南方各地,栽植方式各异,种植密度也不相同。一般可分为埂子姜、平畦姜及窝子姜3种方式。

  1、埂子姜

  即开沟筑姜埂,种姜栽于沟中,沟底宽40厘米,埂底宽33厘米,一般株距16-17厘米。四川重庆种埂子姜较多。

  2、平畦姜

  一般做1米宽的高畦,行距50厘米,每畦两行,株距17-24厘米。

  3、窝子姜

  一般畦宽115-130厘米,按株距和行距各33厘米挖窝子播种,生长期内分次培 土,软化栽培采收嫩姜。

  安徽铜陵生姜,采用高畦栽培方式,通常畦宽2米左右,顺畦开横沟,沟距60厘米,株距20-24厘米。福建省有的地区也采用此种种植方式。另据曲丁等介绍,湖南省新邵县的做法是:整地后做高畦,畦宽38-45厘米,每畦种植一行生姜,或做成宽度45-65厘米的畦,每畦种姜两行,姜行与畦长平行。一般平地肥土姜田为行距33-40厘米株距24厘米,每亩4500蔸左右。坡地瘦土每亩种5500-6500蔸,单行,行距33-40厘米,株距或穴距20-22厘米。

  六、遮荫

  生姜为阳性耐阴植物,不耐高温,不耐强光,在花荫状态下生长良好,因此,无论南方或北方均进行遮荫栽培。生姜幼苗期正处在初夏季节,天气炎热,阳光强烈,空气干燥,如无遮荫措施,则姜苗矮黄,生长不良。

  1、遮荫的方式方法

  北方传统的遮荫方式是插姜草或称插影草,即用谷草插成稀疏的花篱为姜苗遮荫,具体方法是:种姜播种后,趁土壤潮湿松软时,在姜沟的南侧插上谷草,每3-4根谷草为一束,按10一15厘米的距离交互斜插土中,并编成花篱,高70-80厘米,稍稍向北倾斜10°-12°,使姜沟沟面呈花荫状态。每亩用谷草400干克左右。如为南北向沟,应将谷草插在姜沟的西面。在没有谷草的地方, 可用新鲜玉米秸或麦秸作遮荫材料。山区种姜,可就地取材,如山东莱芜市的丘陵地区栽培生姜,用干柞树枝代替草,也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但用新鲜杨树枝荫的,在很短时间内树叶就会落光,遮荫效果较差。

  南方多搭棚遮荫,称搭姜棚。如安徽铜陵姜区,于姜苗高15-18厘米时,用木棍或竹竿支架。架高1.6-1.7米,架上铺盖茅草、麦秆或油菜秆,然后用绳固定。铺草不可过稀或过密,据铜陵委农经验,以姜棚下保持三分阳七分阴的花荫状态为好。浙江省临平姜区,多搭矮棚遮荫,即苗高14-16厘米时开始搭棚,棚高1米左右,在每回畦上搭2行竹竿,在2行竹竿上再绑横杆搭起棚架,然后用藁秆稀疏地盖在姜棚上以遮阳光。

  湖南省姜区,多在生姜出苗后,选用有杈松树干或直径7厘米以上的竹竿4根,根据畦的长度和宽度插入土层30-40厘米然后在上部用4根竹竿缚绑成一层横铺的骨架,架高一般在1.3-2.4米,架上均匀地铺盖麦秆或稻草,每亩250-400千克,这样的天棚这光度一般在70-75%、在湖南新邵、邵东、隆回等地,有在姜田里插马尾松枝或杉树枝遮荫的,用松树护荫时,一般每亩需170-220个,高度2-2.4米。插枝时要注意插匀插稳,不可过稀或过密。

  有的地区采用姜菜或姜麦间作方式为姜遮荫。如广东省实行姜芋间作,即于姜畦四周栽培芋头,芋头植株高大,可为生姜起遮荫降温作用,9月以后,光照渐弱,温度也逐渐降低,芋头便可收获。湖南有实行姜瓜间作的,方法是每两畦搭一棚架,畦边种植苦瓜或丝瓜,待苦瓜或丝瓜甩蔓以后,顺着棚架往棚上爬,为生姜遮荫。湖南新邵、邵阳、邵东各地,在姜田行间或畦沟分种植玉米、向日葵等高种作物遮荫,效果也较好。山东莱芜市及滕州市姜区,采用麦姜套种方式,即第一年收姜以后,按50厘术行距种植小麦,第二年立夏前后在小麦行间套种生姜,芒种前后收获小麦时,只割下麦穗,留下麦杆为生姜遮荫,这样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减少了购买姜草的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栽培方式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通常北方在立秋以后,长江以南在处署以后,天气逐渐转凉,光照渐弱,即可拔除姜草或拆除姜棚。如遮荫物拆除过晚,容易造成植株徒长致使产量降低。遮荫栽培的生姜,植株生长势强而分枝多,尤其在苗期表现更为明显。不遮荫的姜田,则姜苗矮小,长势不旺。遮荫姜田一般可比不遮荫姜田增产15-23%。

  2、遮荫的作用

  第一,遮荫可减弱光照强度,避免强光直射,为姜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光照条件。生姜幼苗期,正处在夏季高温季节,阳光强烈,中午前后,自然光强对达8万勒克斯以上,插姜草后,可遮光65-70%,使姜苗处在花荫状态,也就是姜区群众所说的'三分阳七分阴的状态。经多次测定,当自然光强为7万-8万勒克斯时,遮荫姜田的株间光强为24000-26000勒克斯,约为自然光强的30%左右,对生姜生长比较适宜。从6月中旬姜田光照强度的日变化来看,遮荫姜田在一天当中,光照一般不超过5万勒克斯,姜苗大部分时间处在较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而不遮荫姜田,姜苗大部分时间(7小时以上)处在5万勒克斯强光下。

  第二,遮荫可改善田间小气候,为姜苗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据6月中旬至7月中旬测定,遮荫可降低温度。在晴朗天气,气温可比不遮荫田降低1-2℃,阴天降低0.5-1℃。遮荫对0-5厘米处地温影响较大,晴天,可比不遮荫田降低3-6℃,中午可降低5-6℃,早晨和傍晚可降低1.5-4℃。在干热天气,遮荫可减少土壤蒸发,使土壤不分比较稳定。同时,还可以保持空气湿润,减轻干热风对姜苗的不良影响。

  第三,遮荫可减轻强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使姜叶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降低蒸腾速度,对促进姜苗旺盛生长起重要作用。

  七、中耕除草

  生姜为浅根性作物,其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伤根。一般只在出苗后,结合浇水浅中耕1-2次,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清除杂草。生姜幼苗期长且生长缓慢,又处在高温多雨季节,杂草萌生力强,若管理不及时,极易造成草荒,以致大量的杂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阳光,使姜苗得不到正常的营养而生长不良,造成减产。所以在幼苗期,及时除草是一项重要管理措施,但人工拔草,劳动强度大且费工较多,近年来用化学除草剂消灭杂草,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化学除草,杀草效果好,简便易行,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可节约用工,还可保持田园清洁,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氟乐灵和胺草磷等除草剂,适于姜田除草。其中,以拉索杀草效果最好,对姜苗安全,药效较持久,施药后35天调查,防效仍达95%以上。氟乐灵和胺草磷,杀草效果也比较好,于播后苗前施用对姜苗无害。

  八、合理浇水

  生姜喜湿润而不耐干旱,但其根系较浅,吸收水分能力较弱,难以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因此,必须合理浇水才能满足生姜生长的需要。

  1、发芽期水分管理

  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时必须浇透底水,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但也应根据当地的土质及墒情灵活掌握,如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遇干旱天气,虽然尚未出苗,但土壤已十分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则应酌情浇水。浇了这一水之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表面板结,影响出苗。如为粘质土,保水性好,则可待出苗70%左右再浇水。出苗后的第一水要烧得适时,不可太早或大晚。如浇得大早,土表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十枯。山东莱芜姜区的经验是:在浇第一水后2-3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壮旺。

  2、幼苗期水分管理

  幼苗期植株小,生长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不可缺水。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宜,浇水后趁土壤见干见湿时,进行浅锄,松土保墒,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幼苗后期,处在炎夏季节,天气干热,土壤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70%,既防土壤干旱,又可降低地温。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另外,暴雨之后,应以浇跑马水的方式浇井水降温,并及时排水,以防姜田积水,引起连块腐烂。在整个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若供水不均匀,不但姜苗矮小,生长受到抑制,而且发生的新叶,常扭曲不展,群众称为挽辫子,影响姜苗正常生长。

  3.旺盛生长期浇水

  立秋以后,地上部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此期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为满足旺盛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一般每4-6天浇大水1次,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有利于产品器官的迅速形成。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可带潮湿泥士,有利于下窖贮藏。南方各地,前期气温低,雨水多,影响姜苗根系的生长。为了防止姜田积水和姜苗受涝,应搞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有利于姜苗生长。幼苗生长后期,气温升高,有些地方利用青草、油菜壳、蚕豆荚秆等覆盖畦面,对减少土壤蒸发,防旱保墒有良好效果。当姜苗具5-6片叶时,湖南新邵县姜区,在上午和晚卜灌水抗旱,使沟内保持2-3厘米深的水。夏秋久晴无雨时,有些地方采取傍晚灌水,早晨排水的方法,或于傍晚灌跑马水的方法,均可收到较好效果。浙江新丰地区和福建有些地区,在天气干旱时,使畦为中保持3-6厘米的水位,使土壤湿润,以利植株生长。

  九、追肥与培土

  生姜在其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吸肥特点,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按其吸肥规律施肥,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生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欲获丰产,除施足基肥外,还应分期进行追肥,才可满足生姜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亩需施氮25-30干克,磷8-10千克,钾30-35干克,分别在3次追肥中施用。

  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长,为使幼苗生长健壮,通常于苗高30厘米左右并具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每亩可施硫酸铵15-20千克。

  立秋前后,是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也是吸收养分的转折期。自此以后,植株生长速度大大加快,是大量积累养分并形成产品的主要时期,对肥水需求量大,欲获高产,必须保证养分的充分供应。因此,立秋前后应结合拔除姜草或拆除姜棚进行第二次追肥,又称大追肥或转折肥,这次追肥对促进根茎膨大并获取高产起重要作用。这次追肥要求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亩可施细碎饼肥70-80千克,或腐熟优质厩肥3000千克,另加复合肥成硫酸按15-20千克。在姜苗北侧距植株基部大约15厘米处开一施肥沟,将肥料施入沟中,使士、肥混合,然后覆土封沟。

  9月上旬,当姜苗具6-8个分枝时,也正是根茎迅速膨大时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酌情进行第三次追肥,称为补充肥。对土壤肥力较差和植株长势一般的姜田,每亩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20-25千克;对土壤肥力较好、植株生长旺盛的姜田,亦可酌情少施或不施,以免茎叶徒长,影响根茎膨大。从表41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施肥时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在肥料种类和施肥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以按生姜吸肥特点进行分期追肥效果最好,产量最高,比对照田(集中一次施肥)增产8.7%,单株产量也最好。试验结果还表明,追施转折肥对产量形成起重要作用,缺施转折肥对产量影响最大,产量降低。

  目前,在生姜栽培中,有两种施肥偏向应予以注意。第一,不按需肥规律追肥,施肥时期过于集中,前重后轻,其结果造成前期姜苗徒长,大量养分流失浪费,后期缺肥,植株枯黄早衰,产量降低。第二,偏施氮肥及氮素化肥用量过多,不注意与磷、钾等各种元素的配合,其结果不仅造成氮素养分的流失和浪费,而目使氮、磷、钾比例失调,往往造成植株徒长、抗病力减弱、姜块品质下降等不良后果。

  南方各姜区,由于降雨量较多,雨水充沛,为防养分渗漏和流失,多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多次追肥。如安徽铜陵姜区,一般在姜苗高8-10厘米时追施提苗肥,每亩用硫酸按10千克或人畜粪1000千克;第二次追施壮苗肥,每亩施腐熟油饼40千克左右;6月下旬第三次重施催了肥,每亩施腐熟油饼120干克,灰粪4000千克,施后用湖草或牛栏粪覆盖,以保持土壤湿润;第四次、第五次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追施壮姜肥,促进姜块迅速膨大。

  湖南姜区,在姜苗发黄缺肥时,用氮素化肥和腐熟人粪尿对水浇施,但浓度不可过大,不可淋在叶片上,以防烧伤姜叶。另外,苗期追肥种类,还因栽培目的不同而异,如以收获嫩姜为主,则适当多施氮肥,促使姜块鲜肥细嫩,纤维少,辛辣味淡;若以收获老姜为主,则在适量追施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使姜块辛辣味浓,适于作调味品或加工制成姜干。还有些姜区,在苗高15厘米左右时开始追肥,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肥1次,共追施3-4次,每亩施人畜粪尿5000千克左右。

  除了合理施用氮、磷、钾三要素以外,在缺锌和缺硼的土壤上,适当增施锌肥和硼肥,对提高根茎产量有明显效果。据王晓云(1990)试验,增施锌肥或增施锌肥加硼肥,对生姜茎叶和根茎的生长,都起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在生长后期,对促进根茎膨大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每亩施2千克硫酸锌,比对照田(不施锌田)增产23.9%;每亩施硫酸锌2干克,加硼砂1千克,比对照田增产38.9%。

  施肥种类不仅影响生姜的产量,对生姜根茎的品质亦有明显的影响。山东莱芜姜区,喜施用饼肥作基肥和追肥,或用饼肥加炕土,或用黑豆煮熟后施入姜沟中,其养分完全而肥效持久,尤其可向土壤中补充较多的钾肥,对提高生姜品质起良好作用。从表43可以看出,施用饼肥,其根茎的挥发油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均明显提高。单纯施用碳酸氢铵化肥,产品品质明显下降。

  生姜的根茎在土壤里生长,要求黑暗、湿润条件,因此需培土。山东各姜区一般在立秋前后,结合拔姜草和大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把原来沟背的土培在植株基部,变沟为垄。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逐渐把垄面加宽、加厚,为根茎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安徽铜陵姜区于收种姜后,结合锄地进行第一次培土,7-10天后,再培高10厘米,第三次培土要求培成18-20厘米高的土埂,不可将根茎露出地面。南方各姜区,培土工作多结合中耕除草和追肥进行,从夏至收娘姜时开始培土,一般培土3次,埂子姜需培土4-5次。

  生姜的价值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另外,生姜皮有清除或抑制“青春痘”的作用。方法:睡前净面后,用筷子的棱面刮下洗净的生姜姜皮,贴在痘痘上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姜皮一定要薄不带姜肉,贴时姜皮的新面向内。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6.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鲜生姜50g,洗净切碎,加水300ml,煎30分钟。3次/日,2日服完。结果: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遗留较长的胃部堵塞感。

  7.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1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之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生姜的具体功效

  一、抗氧化,抑制肿瘤

  抑制肿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二、开胃健脾,促进食欲

  在炎热的夏天,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谁说夏日没胃口,姜黄炒饭能让你胃口大开。这道美味佳肴具体做法是:1、材料:白饭两碗、青豆、红萝卜丁、香菇丁、木耳丁、青椒丁、红椒丁各2汤匙、姜末半汤匙、姜黄粉1茶匙、生抽1茶匙、盐少许;2、做法:热锅放适量油,下所有蔬菜拌炒,下酱油和少许盐;下白饭,中火翻炒至饭粒分明,再下姜黄粉炒至均匀即可关火品尝。

  三、防暑、降温、提神

  在炎热的气温下吃一些生姜能起到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于有一般暑热表现,如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情况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是大有裨益的。中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8]

  四、杀菌解毒,消肿止痛

  科学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热的气温下,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而且生长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猜你喜欢:

1.生姜种植管理技术

2.生姜栽培技术

3.生姜高产最新栽培技术

4.大姜高产管理技术

5.生姜的种植技术

6.生姜怎样种植才能高产

如何种植生姜种植管理技术(2)

生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适期播种 生姜起源于南方热带森林地区,长期的系统发育形成了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的特性,因而要将生姜的整个生长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生姜种植的方法

下一篇:生姜种植技术

精选文章

  • 生姜种植的方法
    生姜种植的方法

    生姜的种植一般需要沙壤土。而且劳动强度较大。不适合丧失劳动力的人去做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生姜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生姜种

  • 生姜种植的技巧
    生姜种植的技巧

    生姜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品,又可药用, 具有健胃、祛寒、发汗等功效,近年来消费量不断增长,种植效益较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生姜

  • 生姜家庭种植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生姜家庭种植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很多的农民在种植生姜的时候都会烦恼疾病虫害等问题,那么你们知道生姜种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生姜种植病虫害防

  • 怎样种植生姜才能高产的方法
    怎样种植生姜才能高产的方法

    生姜有着很大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人体也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生姜怎样种植才能高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生姜种植高产的方法,一起来看

26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