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睡眠基础知识

睡眠基础知识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睡眠基础知识

  睡眠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那么你对睡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睡眠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睡眠的原因

  睡眠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人们认识了脑电活动后,认为睡眠是由于脑的功能活动而引起的动物生理性活动低下,给予适当刺激可使之达到完全清醒的状态。

  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需的休息,有专门的中枢管理睡眠与觉醒,睡时人脑只是换了一个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贮存,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保证。接受处理内外刺激并做出反应的兴奋度较高的神经细胞因防止没有经过深加工的刺激联结相互干扰,这就表现为缓解疲劳。而睡眠质量不高是指屏蔽度不够或睡眠时间不足以充分消化刺激联结的现象。嗜睡则是病态的过多过久屏蔽。这些都是神经控制不足的表现。在睡眠中由于主动性活动减弱,身体的状态也得到恢复。

  睡眠最主要的功能体现在大脑,睡眠状态通过做梦将大脑中的分散的记忆碎片连贯起来整理在一起。

  睡眠的生理变化

  睡眠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通常发生在躺在床上和夜里我们允许自己休息的时候。与觉醒状态相比较,睡眠的时候人与周围的接触停止,自觉意识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处在睡眠状态的人肌肉放松,神经反射减弱,体温下降,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胃肠道的蠕动也明显减弱。这时候看上去睡着的人是静止的,被动的,实际不然,如果在一个人睡眠时给他作脑电图,我们会发现,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发放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大脑并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间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归巢休息,但实际上所有的蜜蜂都在为酿造蜂蜜而通宵达旦地忙碌。

  正常成年人入睡后,首先进入慢波相,通常依次为1~2~3~4~3~2等期,历时70~120分钟不等,即转入异相睡眠,约5~15分钟,这样便结束第1个时相转换,接着又开始慢波相,并转入下一个异相睡眠,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整个睡眠过程,一般有4~6次转换,慢波相时程逐次缩短,并以第2期为主,而异相时程则逐步延长。以睡眠全时为100%,则慢波睡眠约占80%,而异相睡眠占20%。将睡眠不同时相和觉醒态按出现先后的时间序列排列,可绘制成睡眠图,它能直观地反映睡眠各时相的动态变化。

  睡眠的方式

  睡眠由两个交替出现的不同时相所组成,一个是慢波相,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另一个则是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此时相中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并经常做梦。快速眼动睡眠主要用于恢复体力,非快速眼动主要用于恢复脑力。

  慢波睡眠

  根据人脑电波的特征,通常将此时相区分为4个不同的期,即相应于睡眠由浅入深的过程。第1期呈现低电压脑波,频率快慢混合,而以4~7周/秒的频率为主,它常出现在睡眠伊始和夜间短暂苏醒

  非快速眼动睡眠在前半夜较多,主要是常人经过一天的用脑后,脑力消枆很大,对于脑细胞与脑组织都是压力与伤害,生理时钟自然会诱使我们睡觉,让脑部温度降下,进入修护阶段,这对生命的维系相当重要。后半夜睡眠快速动眼睡眠会较多,则是与学习工作有关,当一天中经历了许多不管是好是坏的景物,都要纳入记忆中,而非快速动眼睡眠就包含了学习新事物、整合日间情绪等作用。

  异相睡眠

  异相睡眠是指当睡眠时眼皮下方的两颗眼球呈现出规则性的左右摆动。整夜有规律地交错进行着,睡眠医学上叫做睡眠循环。一个晚上会有4至5次的睡眠循环,非快速动眼睡眠在前半夜维持较多,后半夜几乎没有;但快速动眼睡眠到后半夜则是愈来愈多。

  它是在睡眠过程中周期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脑电图呈现快频低压电波,类似清醒时脑波。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如心率、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脑血流及耗氧量均增加,在男性则有阴茎勃起。此外,睡者时时翻身,面和指(趾)端肌肉不时抽动。在实验动物还记录到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活动非但高于慢波相,有时还超过清醒状态下的活动水平。人的异相睡眠,和动物的一样,表现出3个特征:①低电压,快频脑波;②颈部肌肉张力松弛以及脊髓反射被抑制,此时运动系统受到很强抑制;③频繁出现快速的眼球运动,同时在一些和视觉有关的脑结构,包括大脑皮层视区,出现高大锐波,统称脑桥-膝状体-枕区皮层波(PGO)。由于快速眼动只存在于异相睡眠中,故后者常被叫做快速眼动睡眠。

  深度睡眠

  一般是以身体活动减少和感觉灵敏度降低作为衡量的指标。此外,一些生理指标,特别是唤醒阈,也指示慢波相的第3、4期是深睡时期。至于异相睡眠的深度则很难判定,因为它即表现肌张力松弛,又常出现全身翻转和面、指肌抽动;在感觉方面,外界无关的刺激较难唤醒睡者,可是当刺激具有特殊含义或者和他做梦的内容有关时,第一次则他会认为是梦里发生的事情,如果刺激多次以上,则极易唤醒。这些矛盾提示,在异相睡眠中脑内发生一种主动过程能切断它和外界无关刺激的联系。如果依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强弱来判别,则异相睡眠更接近觉醒状态,如在此时相唤醒睡者,他会说自己正在熟睡;反之,在慢波相时唤醒他,则说睡得不熟。推测这种主观的睡眠意识可能与他的梦境有关联。综上所述,对睡眠深度的精确测定是困难的,趋向是将异相和慢波相看作两个独立的状态。

  有些自主神经活动随睡眠过程的发展而变化,似和两个时相关系不大。例如,体温从睡眠开始便逐渐下降,5~6小时达最低点,然后又逐渐回升。有人提出,睡眠时仍能学习口述材料,可是脑电图的分析证明,睡者实际上是处在朦胧状态。梦呓多发生在慢波睡眠的第2期,而梦游则无例外地发生在慢波第4期中,并且两者一般都和梦的内容无关。

  睡眠的时间

  新生儿平均每天睡16小时,婴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至2岁时约睡9~12小时。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通常为6~9小时不等,一般认为7小时半是合适的。可是老年人的睡眠经常少到6小时。根据脑电图的分析,新生儿的异相睡眠约占睡眠总时间的50%,并且入睡后很快就进入异相时期,成年人约占20%,而老人则不到20%。在成年人凡异相睡眠时间低于15%或高于25%的则被认为不正常。同样,慢波相第4期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至于睡眠与觉醒的周期更替,新生儿一天中约5~6次,婴儿逐渐减少,学龄儿童每天约1~2次的睡眠。有些老年人又恢复一日睡几次的习惯。

  默认的“生物钟”的“睡眠时间”,就是在睡后的6-8小时“苏醒”;而什么时候“睡觉”并不是最重要的。并且只要您“睡觉”了,那些睡后会发生的“生理活动”还是会照样进行的,或者说:只要您的“睡眠时间”足够了,无论您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睡觉的,都不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而“作息时间”,只是一个“习惯”而已,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当然,一个新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一般是3-6天,所以这种习惯的交替最好不要太频繁。

  睡眠时间因人而异,虽说成年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八小时,但其实足够的睡眠不是从时间上的多与少来分别,而是视乎能否达到熟睡的状态,专家建议的睡眠时间一般应维持7~8小时,视个体差异而定。如果的确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无梦或少梦者,睡上6小时可完全恢复精力,当然未有不可;而入睡慢而浅,睡眠多、常多梦者,即使睡上10小时,精神仍难清爽,应通过各种治疗,以获得有效睡眠,单纯延长睡眠时间也对身体无益。
看过“睡眠基础知识“的人还看了:

1.睡眠好习惯有哪些

2.中医养生睡眠

3.有助于睡眠的窍门有哪些

4.秋季睡眠养生知识

5.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

1085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