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海派时装与窈窕旗袍

时间: 若木632 分享

  从基本形式上看,男女服饰均为30年代的延续。但风格却愈加西化,海派时髦为全国效仿,西式服装与中山装、旗袍合成40年代民国时尚。

  西服、中山装及当时的军服是重大场合的礼仪服装。通常政界人士、洋行职员着西服;党政官员着中山装;知识分子中有长衫、长袍的中式打扮,也有西装打扮。劳动阶层的衣着一般变化不大,基本装束依旧是中式褂袄和缅档裤。

  上海、天津等沿海大都市的社会中上层视拎“司帝克”(stick,手杖)、戴礼帽、吃火腿面包,能讲几句“洋泾浜”英文为时髦。甚至男性流行穿轻佻的大几何纹浅色面料的西裤和外套,夏季则为白色以及大花卉纹或几何图案纹样的短袖衬衣和浅色西裤,西裤腰节较高,裤脚常有1公分左右的翻边。抗战后开始流行类似美式空军军服的短夹克,被称之为艾森豪威尔夹克,年轻小开们竞相穿着,并配搭上一副“雷鹏”墨镜。

  战后,旗袍再度兴盛,为女性最主要穿着,实可谓之“国服”。无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均为一袭旗袍而摩登。旗袍风度收则不张,雅则不佻,十分符合国人的普遍审美。旗袍款式简洁,视用料、加工方可辨参差高低。旗袍面料主要有国产和进口印花面料的丝绸、洋绢、洋布,及提花的丝绒、锦缎、香云纱,再加上手工蕾丝、色织布与土布等。40年代的上层女性对进口蕾丝十分着迷,蕾丝镂空旗袍配以真丝薄料衬裙,风韵别致。讲究的旗袍仍以刺绣、花边、镶滚、珠片等装饰,但绝不似当年“三镶三滚”的繁复。校服旗袍以朴素淡雅为妥,长度上缩短一寸,袖子完全是西式装袖。女工们的旗袍更是简易朴素。

  都市女性喜穿西式服装,逐渐成风。一时间,样式和用料日趋丰富多样,西式服装和中式旗袍争奇斗艳,相辅相成。可用西式大衣、外套、背心、毛衣、围巾与旗袍搭配,长短宽窄都相宜。于旗袍外罩一件长度在腰线以上的,双排纽或单排纽前开身绒线上衣或背心,为知识女性的典型装束。

海派时装与窈窕旗袍

从基本形式上看,男女服饰均为30年代的延续。但风格却愈加西化,海派时髦为全国效仿,西式服装与中山装、旗袍合成40年代民国时尚。 西服、中山装及当时的军服是重大场合的礼仪服装。通常政界人士、洋行职员着西服;党政官员着中山装;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改良旗袍与月份牌画的历史
    改良旗袍与月份牌画的历史

    30年代始,旗袍已成为中国都市女性的重要服装。名媛明星、女学生、工厂女工尽数接受,仅面料、做工和搭配略见差异。形成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民国典

  • 亦土亦洋与土洋结合的混合杂处
    亦土亦洋与土洋结合的混合杂处

    20年代国人的穿戴日趋开放,但未免华洋杂处。男子长袍马褂瓜皮帽洒鞋、女子的上袄下裙梳髻有之;男子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女子西式套裙开衫烫发亦有之

  • 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的并行不悖
    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的并行不悖

    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与民国初年革命、共和、改元之举直接的触及,莫过于家家户户的男人剪辫和女人

  • 辫发凉帽与“十八镶滚”的陈旧繁缛
    辫发凉帽与“十八镶滚”的陈旧繁缛

    最初的十年恰是满清王朝最后的十年。庚子之变促使清政府从政治上作了些许改良,但服饰方面依然固守其旧,基本上保持着二百年前的规矩,其中以男人

8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