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其它创业知识 > 慈菇叶斑病防治方法

慈菇叶斑病防治方法

时间: 莉莎748 分享

慈菇叶斑病防治方法

  慈姑生长在水中,种植易活,慈姑是一种珍贵药材,那么在种植慈姑期间,如何防治慈姑叶斑病呢?下面Sara小编给大家分享了慈菇主要病害的防治技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防治慈姑叶斑病

  慈姑叶斑病是慈姑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为了慈姑能更好的的生长,我们要及时采取一些详细的防治措施。 慈姑叶斑病叶片发病产生深褐色圆形小斑点,有时病斑四周有黄晕圈,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枯死;叶柄、茎部发病与叶片相似。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30%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3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0%福·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2.5%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1500—2000倍液;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52.5%异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慈姑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做药材,也可食用。种植高产量高质量的慈姑,增加农民朋友的经济收入。

  慈菇主要病害的防治技巧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黑粉病、叶斑病等。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小暑后高温高湿,叶片过密,通风不良和连作易发病。

  危害症状:

  发病后叶片和叶柄上呈黄绿色瘤状突起斑泡,手指揿病斑,有白色淡液流出,最后病泡枯黄破裂散出黑色粉粒(即孢子)继续传染,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摘除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病初期喷0.1%硫酸钠液(亩用150克硫酸铜加水150公斤),或喷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隔7-10天一次,共2-3次。

  延伸阅读

  紫圆慈姑在南方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特征与植物学特性

  1、 植物学性状

  紫圆慈姑原产江苏省宝应县,引种到南方地区,由于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植株比较高大,株高常达95厘米左右。叶箭形,色深,叶片长15~20厘米,宽8~15厘米,具长柄,柄长30~50厘米;茎为短缩茎,向下着生须根,向上环生叶柄,短缩茎上各叶腋向地下四周斜下方抽生葡匐枝,枝长约20~40厘米,粗0.8厘米左右;每株有葡匐枝10~12个,每枝先端着生膨大的球茎,卵圆或近球形, 一般高3厘米,横径4厘米,有2~3道环节,皮青紫色,肉白色,单球重40~50克,球茎先端有一顶芽,长2~4厘米,稍弯曲,外有数层芽鞘包被。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紫圆慈姑在南方地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表现为: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冻和干旱。球茎顶芽在15℃以上才能萌发,25℃萌发较快; 叶片生长以25~30℃为最适;抽生葡匐茎和球茎膨大以20~25℃为最适;球茎休眠过冬,以保持7~12℃为宜,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贮藏;紫圆为浅水生植物,萌芽期水位3~5厘米为宜,旺盛生长期水位加深至15~20厘米,最大不宜超过30厘米,结球期回落到10~15厘米为宜,进入休眠越冬期保持田间薄层浅水或湿润即可。

  3、适应性和抗逆性

  在华南地区,凡能种沙姑的地方均可种植紫圆慈姑,紫圆适应性广,株高、球大而喜肥,适应于土壤质地软烂、肥沃的田块栽培,以pH值为5.0~7.0,有机质含量达1.5%以上的壤土或粘壤土为好;紫圆喜光,不耐遮荫,特别是结球期光照要充足。紫圆对慈姑黑粉病抗性强,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黑粉病危害率仅为0.45%。www.cyone.com.cn南方地区气温高,柳江县田间气温高的可达42℃,但紫圆平均亩产量达1 150千克,说明紫圆耐性好,抗逆性强。

  二、育苗

  1.1 秧田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水田作紫圆慈姑育苗秧田,育苗田与大田比例为1∶10。整田时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1 500~2 000千克,带水耕耙、田平泥化,水层保持3厘米左右。

  1.2 选择种芽

  为培育壮苗,必须选用成熟、肥大、端正、无病、无损伤顶芽、具有本品种特性、顶芽粗短而弯曲的球茎作种。其顶芽粗度0.6~l厘米为宜。如种球过大,用种量大,且生长速度快,肉质疏松,不耐贮藏,育苗栽植后,植株茎叶生长易过盛,所结球茎反而偏小。但若种球茎过小,常导致植株生长量不足,产量和品质较差。

  1.3 插播

  育苗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将球茎从留种田中挖出,清洗干净,在太阳下晒1~2天,至顶芽尖端略有萎缩,然后装在草包里催芽。催芽期间,每天可将草包放在水里浸泡一下,以保证每只种茎都有充足的水分供给,搬动时注意不要将芽碰断。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一般经15天左右,顶芽就会开始萌发,顶芽萌发后,就可以插播到事先平整好的秧田中。生产上常用两段育秧方式来缓解秧田紧张的局面,即先按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将球茎栽于播种田中进行第一阶段育苗,6~7月利用部分春藕田、早稻田作第二段育苗大田,将播种田中的分株苗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移栽于整理好的水田中,进一步扩大繁殖。

  1.4 秧田管理

  秧苗萌芽生长期间,保持2~3厘米的浅水,以利提高土温,促进发根。播后7~l0天,开始发根生长,可追施苗肥1次,667平方米施20%的腐熟粪肥1 300千克或尿素25千克,促苗早发。同时应注意除草和防治蚜虫等。此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应逐步加深水层到6~l0厘米,适当增施磷钾肥,既要防止生长过旺,又要防止生长不良。

  顶芽发芽生根后长成幼苗,在幼苗长出2~3片叶时,适当追施稀薄腐熟人粪尿或化肥1~2次,促使姑苗生长健壮整齐。幼苗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抽出匍匐茎。随着气温升高和幼苗生长的加快,地下匍匐茎顶芽便发育成为许多分株,当分株长出了3~4片叶,苗高26~30厘米时即可移栽到大田。

  三、大田栽植

  1、 适时套种

  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秋藕的结藕肥施后不久,秋藕有10%以上的藕叶枯黄时套种。按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定植,667平方米栽植4 000株左右。栽植时将苗带根掘出,摘去主根及外围叶片,仅留叶柄20厘米左右,每株留3叶1心。用手捏住顶芽基部,将根插入土中10厘米左右,随时回土填平根旁空隙。保持水层2~3厘米。此时,基肥视藕田肥水情况决定是否施用,若高肥力的藕田,可不施底肥,肥力较差的藕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粪肥1 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作基肥。

  2、 田间管理

  2.1 剥叶

  紫圆慈姑生长至7~8片叶时,要进行剥叶,将外围老叶和侧芽去掉埋入土中作肥料,每株慈姑苗留新叶4叶1心,以利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一般剥叶2次。

  2.2 施肥

  定植成活后追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10千克;第一次剥叶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10千克、钙镁磷肥15~20千克;第二次剥叶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钾30~35千克。

  2.3 管水

  紫圆慈姑从定植长叶、匍匐茎伸长、球茎膨大全过程都要求浅水灌溉。但不同生长阶段又稍有区别,定植时要求浅水灌溉,水层2~3厘米即可;到生长旺盛阶段,水层保持5~10厘米,球茎膨大期,植株需水量减少,水层可以降到2~3厘米,这样白天水温、地温容易增高,夜间水温、地温降低,有利于养分积累和球茎膨大。如球茎在田里越冬,只要保持土壤长期湿润即可。

  2.4 病虫防治

  紫圆慈姑病害主要是斑纹病。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叶片上的病斑灰褐色,呈圆形、椭圆、多角或不规则形,上生同心圆状灰色霉层,周围具明显的黄绿色或深绿色晕带。叶柄上的病斑,呈褐色,短线状。该病由真菌即慈姑尾孢菌侵染所引起。主要以菌丝块附着于病部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慈姑及其它泽泻科植物。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轮换使用。每隔7~l0天l次,共喷3~4次进行防治。

  紫圆慈姑的害虫主要是蚜虫。在植株上集中于嫩叶刺吸汁液,使植株矮缩,生长不良,并可繁殖多代,加重危害,气温22~30℃,相对湿度80%~85%,最适蚜虫繁殖。蚜虫的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喷雾进行防治。

  四、采收

  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下旬,一般地上茎叶逐步枯黄、球茎充分膨大成熟时即可采收,根据市场行情和需求或单独采收或结合秋藕同时采收上市。

  
猜你感兴趣:

1.慈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2.慈姑夏秋露地栽培技术

3.冰球子的种植技术

361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