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残疾人创业搞养殖案例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残疾人创业有许多可以参考的方向,或许选择的机会少,但是做好了一样是成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搞养殖案例相关文章

  残疾人搞养殖 开辟致富之路

  6月14日,简阳市五合乡时新村四组村民卿文平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将后院鸡舍的鸡赶到后山坡觅食。

  “现在大家都讲究吃绿色食品,我养的‘跑山鸡’是纯天然绿色土鸡,吃起来绝对放心!”两年前,双手残疾的卿文平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能成为一家养鸡场的主人,“这多亏政府的‘量体裁衣’服务,让我从一名打工仔成为老板!”

  2011年6月,资阳市全面开展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以来,五合乡干部深入全乡13个村87个组,900多名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需求调查,逐项落实“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项目。针对残疾人家庭可挖掘的潜力、优势、特长,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量身”科学制定帮扶方案,让残疾人(监护人)知道“我要做什么”,党和政府、社会力量已帮扶些什么,下一步还将帮扶些什么,怎样帮扶。帮扶和被帮扶良性互动,从办得了,办得好入手。“量服”方案力求看得见,摸得着,操作性强,帮扶效果“立竿见影”。

  在入户调查中,乡村干部得知卿文平有十多年的养鸡经验和技术,却一直在外地养殖场帮别人养鸡后,进一步了解卿文平需要什么帮助,并耐心地向他讲解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我想自己搞个养鸡场,自己当老板!”卿文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乡残联工作人员。

  2011年下半年,卿文平接到乡政府通知,乡残联已经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脱贫致富计划,让他先参加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然后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让他建立起自己的养殖场,助他完成自己的梦想。

  如今,卿文平养殖的绿色“跑山鸡”已经远近有名,大家还半开玩笑地给他养的鸡取了个外号“断手杆鸡”。乡邻看见他获得成功,也纷纷上门讨教。

  “接下来我将扩大养殖规模,政府还引导我种植药瓜,在药瓜林下养鸡,发展立体经济。”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卿文平充满了信心。

  截止今年6月,五合乡已有800户残疾人获得“量体裁衣”服务,占全乡残疾人的80%。落实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100多名。为实现求生存到求发展的转变,党委政府从资金、物资、技术、信息上进行扶持,助他们发展种植、养殖和第三产业。

  “量服”工作启动以来,五合乡落实兑现帮扶项目4700多项,对210人次残疾人进行种养殖业技术培训,培育扶持了15户有规模的残疾人种养殖大户。今年,全乡1000多名残疾人获100多万元的项目补贴,残疾人家庭栽植以核桃为主的经济苗木4.5万株,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通过“输血”式扶贫,增强了他们的“造血”功能。

  残疾人合作搞养殖 重拾信心走上致富路

  在江苏溧阳市别桥镇,有一个“爱心园专业水产合作社”,尽管2010年才成立,现在已经吸引了316名成员,其中2/3成员是残疾人,通过水产养殖,他们不仅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黄春林是该合作社的创始人之一。2006年,在国外打工的黄春林在工地上不小心被钢板压住了身子,手臂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由于当地的医疗水平差,黄春林只接受了保守治疗。回国后,由于治疗时间延误了,身体也落下了病根。“半边身子基本使不上力,走路也走不快。”黄春林说。为了维持生计,他一直在家附近的厂里做做门卫,勉强糊口。

  “别桥有很多水面,要是能找个家门口的地方养养鱼、养养虾,肯定生活要比现在好。”黄春林心想。2010年,在和其他5位残疾人朋友商量了之后,大家都认为这是一条好出路,也都充满了信心,6个人一拍板,成立了“爱心园水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地址就放在了黄春林的家中。

  经过4年的发展,“爱心园水产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壮大,这里已经成了社员们的另一个家。社员们有空的时候就会聚在一起,讨论一下各自遇到的问题,时间一长,彼此的感情也加深了。“一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人多的话,每人贡献一条经验,那都是财富啊。”黄春林说。

  黄春林自己承包的水面现在已经达到了120亩,养了虾、鱼、蟹等多个品种。他自创的用谷物喂养的生态养殖技术也成了当地的一个特色。“我的鱼不吃饲料,只吃谷物,很多人听说了之后都特地跑来买我的鱼,销量很好,一点也不愁。”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路,黄春林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2010年他在别桥镇社区教育中心参加的一期残疾人技能培训课。

  2010年,别桥镇社区教育中心与市残联合作,在李嘉诚基金长江高科技助残项目的扶持下,举办了第一期残疾人技能培训课程。“当时我们推出了三期培训,每期15天,共一个半月。培训结束后,大家反映效果特别好。”别桥镇社区教育中心戴九大校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经过技能培训的残疾人能够初步掌握上网的基本操作技能,还有电子商务、机械制图等专业技能。现在,该校残疾人技能培训已经连续开展了4年,培训内容也从计算机技术扩展到了农民更加关注的养殖和种植行业。4年来,学校共培训了610人次,其中90%的人都已经找到了适合的工作,还有些人选择了像黄春林一样自己创业。

  上月中旬,当得知最新的一期残疾人技能培训课程开班时,黄春林又迫不及待地赶去听课。“这次来讲课的是苏州大学的专家教授,对水产养殖有很丰富的经验,我们听了都很受启发。”黄春林说,专家教授不仅现场给他们讲解了相关的知识,还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如果遇到了问题,可以直接联系专家教授。“正是有来自各方的帮助,再加上成员们的齐心努力,我们合作社才能闯出一片天。”黄春林对合作社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合作社成立之初遇到了一些注册上的困难,培训中心给帮着解决了;养鱼虾的过程中需要的饲料没有现金购买,饲料店里也给他们赊了账,等水产全部卖完了再还。黄春林说,社员们还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互相帮助,这个合作社里充满了爱心,让人感到很温暖。

  “其实别看我们身体有缺陷,但我们想要奋斗的心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差。”黄春林告诉记者,自己身边的残疾人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都很乐观,大家都有说有笑,“在这么多人的帮助下,正常人能做的我们能做到,正常人不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

  黄贵贤:残疾人创业建养殖场,猪和鸭子不愁卖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人来喂食,鸭舍里的几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人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人员工,喂鸭子、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身体都有残疾,做起工来比较费力,可稍微慢一些,这些小家伙们就会‘抗议’,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忙了。”黄贵贤一边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 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儿子又患智力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为了挣巨额的医疗费用,黄贵贤与妻子放下村里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肉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里最大的房子,都是用养猪赚来的钱建的。”黄贵贤颇为自豪地说。

  可房子建好后,黄贵贤手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而且粮所的房子也被征收回去。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我们家不是有一片地吗?荒着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里干点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从侧面“敲了敲”他的脑袋。有了妻子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立起信心,打算大干一场!

  2 在爱心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金缺乏,我借了贷款。后来在县残联的支持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一筹莫展。后来,黄贵贤了解到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县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县残联的支持下,2007年黄贵贤向农行借了6万元,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加上亲戚朋友的支持,他共筹集到了17万元。黄贵贤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当时能筹到那么多钱还真是不容易,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2007年8月,场房建好,猪舍盖好,黄贵贤马上引进了50头母猪,120头肉猪。可17万元很快就所剩无几了,后来,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黄贵贤穷则思变,当年他带着户口薄、身份证、残疾证和养殖场的相片,亲自到南宁百粮饲料厂求助。作为残疾人,却有如此大的信心和决心,厂方被黄贵贤的精神感动,答应黄贵贤赊饲料的请求,让其卖猪后才付款,这让黄贵贤激动了好几天。可好景不长,由于技术跟不上,加上肉猪价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黄贵贤养的第二批猪严重亏本。饲料钱没能如期汇给厂家,十几万的贷款也没有办法还,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猪连同30多头母猪都给卖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县残联向我伸出了援手。给我买猪仔,送鸭苗,选派我到南宁、崇左取经学技术,帮助我走出困境。”黄贵贤感激地说,县里的技术培训,残联每期都让他参加,现在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期数了。特别是黄贵贤的生态养殖场被定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后,县残联给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给他建鱼塘、修鸭舍、硬化道路,完善办公室、培训室等设施。在采访中,黄贵贤的手机不停地响。“黄老板,你的猪要留给我10头哦!”、“黄老板,明天我要到你的养殖场买400只鸭子。”……黄贵贤说养殖场里的猪和鸭子现在都不愁卖。

  3 爱心回报扶持残疾人

  “我家的母猪难产,他半夜就来帮处置;我家的鸭苗,是他帮打的预防针;我家缺饲料,是他先免费提供;我家的鸡卖不出,是他帮联系老板……”对于黄贵贤的好,周边的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搞养殖难,搞生态养殖更难;用工难,用残疾人员工更难。然而,黄贵贤就是这么一个身残志坚、在创业路上迎难而上的残疾人,他搞起了生态养殖,专用残疾人员工,还帮扶周边的村民特别是残疾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黄贵贤的养殖场有猪舍500平方米,鸭舍3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0头以上,麻鸭年出栏27000羽以上,他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养殖场有三名残疾人员工,我每个月发给他们1000多元工资,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们已经在我这里工作三年多了。”采访中,黄贵贤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难处,他深有体会,他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近几年来,黄贵贤协助县残联开展党员扶残项目和阳光助残项目,已为300多个残疾户提供种猪,每年发放14吨以上饲料帮助残疾人发展养猪、养鸭项目。未来黄贵贤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争取今后让更多的残疾人到他的养殖场就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

残疾人创业搞养殖案例相关文章:

1.残疾人创业案例3篇

2.残疾人创业成功案例

3.残疾人网络创业案例

4.两个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

5.一个残疾人的创业故事

65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