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如何管理一家快递公司最好

时间: 晓敏706 分享

  现在管理一家快递公司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如何进行管理快递公司?管理快递公司的好方法相信大家都想知道吧,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如何管理好一家快递公司

  关于人才

  大家知道,对于人才管理,有句话叫“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如果把人才再细分一下,除了能者、平者,庸者以外,还可以分成5种类型:明星、瘦狗、野狗、小白兔和牛。以此为基础,产生一个矩阵,这个矩阵的横坐标代表价值观认同,纵坐标代表个人能力(见图1):

  1.明星。这种员工个人能力强(核心标志是业绩突出),价值观认同度高。对于明星员工,不仅要对他们在工作上倾斜资源,提供支持,在物质上慷慨给予,提供待遇,在精神上予以表彰,及时晋升,更要将他们作为典型,树立成公司里的榜样。

  2.瘦狗。这种员工个人能力弱(核心标志是业绩萎靡),价值观认同度低。对于瘦狗员工,要采取的方针是:开除。公司里不养闲人,如果一个团队不能随时剔除瘦狗员工,那公司就会越来越走向衰败。

  3.野狗。这种员工个人能力强,价值观认同度却极低。野狗员工的特点,源于性格中恃才傲物的本质,对于有这样苗头的员工,如果不能提高他的价值观认同度,使其成为明星员工,就会给团队带来负能量,长此以往,会削弱管理和制度的威望,形成不可估量的后患。对其个人而言,也很可能走上违规甚至违法的道路,所以对于公司来讲,无论他个人的业绩贡献多大,这种员工也是不能要的。

  4.小白兔。这种员工的个人能力弱,但工作态度好。小白兔往往让人不忍下手或者无从下手,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激起普遍同情,从而在大多数人中形成“管理者缺乏人情味”的观念,但如果你不管,小白兔就会成长为大白兔,公司的业绩慢慢就越来越下滑,所以我们对小白兔的做法是:发现小白兔员工以后,调动其工作岗位,比如,把她从原来的销售部门转为客服部门,如果换岗以后还是能力不能胜任,那就只能劝退。

  5.牛。这种员工能力一般,做事态度也一般,是每个公司中数量最多的员工类型。牛型员工的最大特点是随风倒。当一个团队中由明星员工成为主导时,明星就会成为牛的成长方向;反之,当一个团队中野狗成风时,他们就会将野狗作为自己的工作榜样。

  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在公司里,表彰和提拔明星,使其影响牛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干掉野狗和瘦狗,最后合理安排小白兔。

  关于罚款

  关于罚款这个问题,不同级别员工要差别对待:如果你的部下是一群基层的员工,你不仅要罚,而且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罚。可是当你处于高管地位,身为总经理,而你的下属是一群部门经理的时候,罚款的效果其实是最差的。

  就好像当你是个小孩子时,你犯了错,你父亲可能会当众打你,可是当你长大成人之后,你父亲就不会这么做了,因为你的角色、你的身份已经不一样了。如果你父亲还像小时候那么对你,你以后就不能做人了。

  同理,对于经理级别的人也是这样,他的荣誉和过失不是他个人的事,而是属于整个集体的。如果你今天当着公司所有员工的面骂你的部门经理,让他颜面尽失,可能他第二天就辞职了。

  松下幸之助有一个行为准则:只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骂其经理,出了办公室,就对他非常尊重,在他的员工面前,还要维护他的权威,鼓励他,让他的员工以他为荣,否则,以后他布置工作,就不会再有人听他的了。

  关于放权

  公司做大了,老板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不懂得放权的公司,老板就是自己一直干到死,公司也做不大。但如何放权,又是一个技术活。我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自己开公司,他们公司是在电脑城里卖笔记本电脑的,公司有几十人,我每次去,都看到他一个人在公司里忙得不可开交:进货,销售,结账,售后维修,他都亲自参与。后来,他有事情出差半个月,没想到公司里的业务一落千丈。销售卖不出去东西,顾客只认他本人;员工又不懂技术,顾客想维修,把机器拿来,看他不在,只能去找其他店。他这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公司离了他就没法运转了!

  之前他不懂得放权,总觉得员工的能力不如他,怕丢单可惜,每单生意都希望能够获取最大利润;员工也不懂任何技术,遇到问题全推给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他虽然累得要死,但公司并没有发展得很好!员工因为看不到什么上升的空间,每天上班都无所适从。

  后来我就劝他,一定要学会放权。之后刚好有一个契机,他们公司需要成立一个维修部门,他就借此机会开始放权,他让公司里一个技术不错的老员工当了维修部门的负责人,又招聘了3个新人,由老员工负责带。没想到两个月过去了,维修部业务毫无起色,除了那个老员工外,后进来的新人基本什么都修不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老员工怕丢了饭碗,不愿意把技术教给那些新来的员工,导致新来的员工什么都学不到,基本上等于他花钱白养了3个闲人。

  放权这种事,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英特尔老板安迪·格鲁夫在《给经理人的第一堂课》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完备监督计划的放权等于渎职!全程监督整个被放权的案子,是确保结果尽如人意的唯一方式。监督不是干涉,而是通过不时的检查,来确定活动的进行一如预期。要定期向高级主管,也就是当初将项目放权给他们的人汇报!”

  关于成本

  对公司的日常运营来说,成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策略性成本,就是能够给公司创造出利润的花销,比如产品的包装费、广告费,甚至是员工身上高档的制服,因为这些钱跟利润成正比,花得越多赚得就越多,所以这种钱不能省。另一种是非策略性成本,就是不能创造利润的花销,比如办公打印,要给员工规定:打印纸必须要用满双面,只用一面就是浪费公司资源;业务员出去跑业务打出租车,有1.8元的,就最好不要坐2.6元1公里的。因为这些是不能创造利润的花销,你花了你的客户也不知道(客户不会因为你坐2.6的出租车,就选择你们公司的产品)。

  控制好成本,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就都是这么一点一滴挤出来的。比如说,如果你们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是10%,假设你们公司现在的月流水是100万元,那利润就是10万元,你如果想让你们公司的利润翻一倍,想赚到20万元,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业绩再提高一倍,把月流水变成200万元。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这个难度非常大。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把经营的总成本降低,包括跟供应商降低拿货价、砍掉运营中非策略性成本、在公司内开展节约竞赛等,这样下来,同样也是100元万流水,你省下来10万元,加上原来的利润10万元,你的利润就是20万元,你就把你的利润翻了一倍!当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都是10%的利润时,你却可以达到20%!长此以往,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是你!

  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需要管理

  文/彼得·德鲁克

  人们在不久以前还广泛地认为,小企业不必过多地注意或根本不用去注意管理,因为管理只是为“大家伙”准备的。小企业中现在还有人这样说,“管理吗?那是通用电气公司才需要的;我们很小,又很简单,用不着去注意管理。”但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小企业甚至比大企业更需要有组织的、有系统的管理。它的确无需有庞大的中央参谋服务部门,在许多领域中也无需有复杂的程序和技术。事实上,小企业也负担不起庞大的参谋服务部门和复杂的程序,但它的确需要有高度的管理。

  1.小企业需要有战略

  小企业经不起处于边缘状态,却长期处于这种危险之中。因此,它必须仔细考虑出一种能使它显出特色的战略来。

  用生物学上的术语来说,它必须找到一个特殊的生态位置,在其中它具有优势并能经得起竞争。这种特殊位置可能是在某一特别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无论它是从地理上说、消费需要上说,还是从消费者的价值观上说),也可能表现为在某一方面非常卓越(如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或有某种独特的技术。

  这种生态利基的一个例子是美国的一家小型制药公司。它在一个由巨型跨国公司占领导地位的市场中足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并绰绰有余。它把自己的力量集中于眼科医师治疗病人的需要,特别是眼科手术的需要,为自己建立了一种生态市场利基。在这种生态市场利基上,虽然并不是没有竞争的,但它却确立了强大的领先地位。

  还有一个例子是只为美国大城市制造出租汽车的契克出租汽车公司(Checker Cab)。契克公司每年只生产四千辆汽车,但在出租汽车制造业中占领先地位;美国汽车公司(American Motors)的产量80倍于它,却是一个处于边缘状态的企业。

>>>下一页更多公司管理精彩内容

161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