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_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2)

时间: 宁静642 分享

(三)不忽略个别的读者心理。

作者在书中曾写道“在看此书时要带着挑刺的眼光去看”,他知道读者并不可能都同意他的论述观点,毕竟“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他聪明地用变相的激将法来引起这部分读者对书本的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此书来思考作者的思想是否正确,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当然,读一本书除了要看到作者的用意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学到了什么在没看此书之前没学到的。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使我对经济学的学习有了极大的兴趣,更让我从中学到了以下几点:

(1)不是没有好的知识学,而是没有好的洞察能力。所以,要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习惯,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2)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管在阅读什么书籍,都应该学会用带着挑刺的眼光去阅读,这样才不会被书控制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在把书看进脑子里去后要学会把脑子从书中走出。

(3)“如果你不能把概念拿出教室应用它,就不算真正理解了它。可一旦你能自己用它,它就永远属于你了”,而让“核心概念成为自身应用知识的一部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实践”。这两句话是我在阅读中最喜欢的两句话,我想这两句话将勉励我在大学的学习中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篇4

大学的时候曾经自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买了好厚的上下两册,一路看过来,也没什么人和自己进行探讨,自己琢磨着学习。

在看到投资和储蓄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就有一些迷糊了,后面当学到需要数学知识的“乘数”概念的时候,我就决定放弃了。

后面做媒体,看到汪丁丁写的那些专栏文章,我觉得那简直不是人看的,于是对经济学敬而远之,但同时,我没有减少对经济学的兴趣,当看到有诸如《生活中的经济学》之类的书的时候,我都会拿来翻一翻。

当我看到《牛奶可乐经济学》这个可爱的书名的时候,当我看到如同《货币战争》一样设置谜题的宣传方式,我已经决定要读这本书了。

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

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

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

为什么许多年后的饮料可以免费续杯;

为什么许多超市 24 小时营业;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不会;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

为什么 DvD 制式各地不同,而 CD 一样;

为什么单行道上谦让反而降低效率;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看了之后,说老实话,可能因为我期望值比较高的缘故,觉得没有找到能够吸引到我的地方。

虽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趣,但解释却很简单,我们平时也可以自己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过是作者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概念。

当我不是很看得上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陈寅恪大师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姜亮夫在清华时曾写了一篇批评容庚的文章,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容庚把这篇文章送给陈寅恪看。陈寅恪对姜亮夫说:“你花这么大的精力批评别人,为什么不把精力集中在建立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姜亮夫听了,大受震动,从此不太愿意写批评文章了。

所以,其实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要多看别人的优点,没有完美的事,什么作品都有缺陷,重要的是在于我们能从中学到哪些好的方面。

仔细想想这本书还是能给我带来不少启发的:

其一,主题与角度很重要。

虽然都是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虽然解释起来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但本书胜在接近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近,此外就是以博物经济学来总括所有的案例,确定书籍的范围。

其二,我们往往在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总想学习得快些,但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却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

比如在经济学课程中“机会成本”的概念,作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并且用这个问题去向经济学的学生与业内人士提问:

如果你上过经挤学课程,至少听说过“机会成本”这个词吧。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享情的价值。举个例子,假设你森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 · 克莱普顿 ( Eric Clapton )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 · 迪伦( Boh Dylan )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 40 美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 50 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 50 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 50 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叨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 50 一 4D 二 10 (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 10 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鼓近,经济学家保罗 · 费雷罗(Paul Ferraro )和劳拉 · 泰勒( Laura Taylor )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 4 个答案: a . 0 美元 b , 10 美元 c . 40 美元 d . 50 美元

你的选择呢?

看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每本书都有它的优点与缺点,多看优点部分,择其善者而从之。

猜你喜欢:

1.《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2.《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00字

3.《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

4.《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19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