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初中三年级历史复习题有哪些(2)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第十九、二十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同盟国:1879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协约国: 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

  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3、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4、一战影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损失,是人类一场巨大灾难;客观上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

  第二十二课世界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世纪,最先兴起于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核心: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17—18世纪,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核心: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

  1、时间:17——18世纪

  2、核心:理性主义1)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2)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

  3)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

  3、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性质:17——18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1.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2.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如上述第一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试题第7题“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又如第8题“‘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该题主要考查门户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三、高密度串连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抓点。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士族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士族势力发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这样,对士族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些都是“点”,由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猜你喜欢:

1.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初三历史练习题

3.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4.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

5.中考历史复习典型例题含答案

初中三年级历史复习题有哪些(2)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局限性: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第十九、二十课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84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