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要学习一个关于比例的知识点,要让学生尽快理解比例的定义,掌握比例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做一套合理的教案加以引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第一节: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

  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

  【新课讲授】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②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③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

  2.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2.4∶1.6=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2.4∶1.6=60∶40,也可以写成33;60∶40=。222.460。 1.640

  师: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做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教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教师用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3.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吗?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师生共同归纳。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第二节: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

  是43∶0.5=1.2∶,两个外项的积5443×=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54

  39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515

  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178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