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看《人民的名义》有感500字作文心得体会(4)

小琼 时间: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学生1

最近一部反腐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走“红”了,不但收视率和好评度持续攀高,还赢得了一大帮“92中老年”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评。这部剧之所以能“红”,除了剧情跌宕起伏、反腐题材劲爆、演员演技精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官场百态的艺术化再现,传递出了一种立党为公、用权为民的正能量与价值观。从这部剧的走“红”,笔者得到了以下三点感悟。

权力需要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犹脱缰之野马,必然滋生腐败。剧中开篇就是某省会城市分管项目招商的副市长,在某高级酒店参加企业招商活动时觥筹交错的场景,除了现场多个企业老板排队敬酒以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这位副市长系着“LV”的皮带,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表哥”和“房姐”,而这位副市长果然也是贪腐的“人设”,剧情发展没多久就“跑路”了。令人遗憾的是他因贪腐问题“跑路”后,当地党委和监督部门竟然没有事先察觉和控制。由此可见,党内监督无禁区、无例外,无论职务高低,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无条件接受监督,同时还要从细微处发现干部贪腐的端倪,不能对领导干部平时的工作、生活表现没有洞察,尤其是让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监管成为“南柯一梦”。诚然,当前党内监督确实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但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和新常态下,我们的反腐制度会越来越健全,拒腐防变的“篱笆”也会越扎越紧,让贪腐分子无处遁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是不是真心干事,群众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表现在行动上。从《人民的名义》开头几集放出的剧情来看,里面的领导干部可谓个个深藏不漏,角色的好坏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定义。其中“达康书记”一角就迅速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笔者认为“达康书记”之所以能迅速圈粉,不光在于演员有演技,还在于这个角色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除了一心盯着“GDP”让人觉得有些不妥以外,他雷厉风行、手段强硬,并且能办实事,尤其是在处理大风厂“血拆事件”过程中,给老干部陈岩石披衣服、让工人们先吃饭等情节,足以表明“达康书记”是一个实在人,这和剧中某些领导干部一心想着自己的升迁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大风厂之所以引发“血拆事件”,也和领导干部不关心民生、只想着政绩甚至一心想着贪腐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忽略了民生民意,老百姓就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回应和惩罚,不管当多大的官,为人民服务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官一定要表里如一,两面派的人生,只会一面更比一面坏。《人民的名义》刻画了当前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干部的正面形象,但也反映了贪腐干部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两面派作风。例如有的领导干部城府极深、滴水不漏;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有的干部虽然平时骑自行车上班、住在老式公寓楼里吃着炸酱面,但在外却有隐秘别墅,且藏有大量贪腐得来的现金。前两年媒体披露的被查处的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就藏有人民币2亿余元。这样的干部可谓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两张皮”,影视剧和媒体曝光这样的干部,能使我们睁大眼睛、辨明是非,时刻警醒自己不在思想上滑坡,不在行为上出轨。也只有摒弃丑恶、追求高尚,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干净的心灵和清白的名声,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学生2

最近一部叫做《人民的名义》的反腐剧正在热播。这部大尺度的“极现实主义”电视剧以摧古拉朽之势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剧是打着“十年之后反腐剧重现荧屏”的旗号登陆电视台的,本来观众都以为这次又是雷声大雨点小,触及不到什么敏感点,但是在播出第一集之后,就不由得发出感慨,真的是大尺度,前无古人。

第一集一开场就是北京小官巨贪被捕,国家部委项目部部委赵德汉被捕,在人前是穿着朴素,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吃炸酱面,每月只给母亲300元的清官,当豪华别墅里的冰箱被打开,一冰箱的钱出现时,赵德汉汗如雨下,房间里那一堵两亿人民币的钞票墙让观众唏嘘不已,赵德汉最后在钱堆上留下悔恨的泪水。如此触目惊心的抓贪细节,赤裸裸的黑色现实被无情的揭开。

特别是有一句台词发人深省,“现在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再不管,党就要完了,国家就要毁了”中国反腐已经是到了再不刮骨治疗,老百姓就要骂娘的地步了。

如何刮骨治疗,挽回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是个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电视剧中赵德汉在证据面前哭诉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自己拿本子记着贪污的每一笔钱,一分钱没花。赵德汉在外是两袖清风的好官,如果能表里如一,坚持农民淳朴的本性,对诱惑说不,就不会在权力面前迷失了自我,走上了一条贪腐之路,走进铁网高墙。

高举党规党纪戒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责不担,正气难彰;失责不问,百弊丛生。剧中赵德汉被捕,正是侯亮平这样一群人民检察官,才让蛀虫无处可逃,纪委检察机关要严格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扮演好裁判员的角色,及时亮剑,出示黄牌。

反腐一直在路上,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清除党和政府中间的蛀虫,才能做到真正的风清气正。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学生3

近日,《人民的名义》热播。这个不仅是普通观众的期待,也是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

《人民的名义》,既有平民百姓一碗炸酱面的“底层”写照,又有一杯高档酒的“阶层”腐朽,既有三百块孝顺金的初心残留,又有两亿元贪腐金的人心异变,这样的故事,在大刀阔斧反腐、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时今日,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引发共鸣。

党的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贪必肃,真反腐败,坚持铁腕反腐,“打虎拍蝇”,尤其是坚决查处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腐败案件,体现了捍卫国家政治制度和根除腐败顽疾的决心意志,在党内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党中央向全党表明,在贪腐问题上,没有特殊党员,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作为一名党员,要自觉地、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对党的路线和党的领导采取对抗、消极抵制或阳奉阴违的两面派态度,是党的纪律所不容许的。同时,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

二是进一步落实廉洁自律规定。中共中央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已经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关键是要认真执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都要不折不扣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按照规定的要求,严格检查自己。广大的党员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真正在廉洁自律方面带个好头,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要正确对待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真正做到领导人员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作用。  >>>返回首页

人民的名义精彩资讯推荐阅读

人民的名义结局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百度云资源全集下载视频在线观看迅雷网盘链接

>>>下一页是人民的名义入党积极分子观后感

看《人民的名义》有感500字作文心得体会(4)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学生1 最近一部反腐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走“红”了,不但收视率和好评度持续攀高,还赢得了一大帮“92中老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2017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周梅森编剧,李路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张凯丽、

  •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_反腐倡廉人人有责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_反腐倡廉人人有责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十八大后首部深度描写反腐斗争的文艺作品,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起到了积极引领大众文艺创作方向的作用,之前首发的

  •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人民的名义该剧一开篇即让人看到了反腐的威力,第一个大案就是某部委某处长贪污几个亿,副市长潜逃国外。令人惊叹的大胆设定和表现力度,以及气氛

  •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人民的名义》该剧保持了周梅森一贯的贴近时代、家国情怀、重视悬念、层层剥笋的风格,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

298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