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叔本华哲学的论文(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叔本华哲学的论文篇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我继《苏菲的世界》之后所读的第二本哲学书。哲学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门新的语言,即晦涩难懂又充满挑战。我认为,要想真正读懂理解叔本华的这部书,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思考与不懈的努力。但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仅是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观后感。

  此书作者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叔本华,在这本著作中,分为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伦理学四个部分,表述了他的主要哲学思想。他所开创的唯意志主义及生命哲学学派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深。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并认为它是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的,且将其确定为意志。在哲学家当中,他是一个在很多方面都与众不同的人。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哲学家中大多数都是乐观主义者,而叔本华却是个悲观主义者。也正是由于他悲观的思想,使得他对“意志”和“表象”有划时代的见解。

  “世界是我的表象”是这本书的开篇。他在书中写到,人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感触着地球,那么围绕着人的世界只作为表象存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它对一个其他事物、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由此可见,人类的思维至多只能表现出世界的外部现象,表现为一个接一个的事物,而不可能在本质上说明这些事物。在大千世界中,只有人与众不同,因为人具有意志,意志是人的本性,是万物的基础、它单一、玄奥、超越时空,无原因、无目的,不可改变的。我认为,感知这个世界的基础是人的感官,但是感官所感知的世界是否就是真实的,是否就是事物本体的存在状态呢?或许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如“缸中之脑”的实验,它会让你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会让你思考一个人真正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在此书中,叔本华的悲观哲学让我最为难解和困惑。他对人的生存、欲求、意志和苦难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和剖析。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尝试着从非理性的角度去寻找新的出路,并提出了生存意志论。

  其一,他认为,世界只是反映这一意志的欲求的镜子;世界所包含的一切有限性,一切痛苦,一切烦恼都属于它所欲求的那东西的表现;其所以是如此这般的痛苦烦恼,也是因为意志,它要这样;依此说来,每一生物根本都是以最严格的公平合理在担负着一般的生存,然后是担负着它那族类的生存和它那特有个体的生存。在我对他生存意志论的理解中,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此刻,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然而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

  其二,他认为:“生物,在生命意志的驱使下所做的一切,就是不断地产生欲求,并为之奋斗。欲求产生痛苦,为了避免痛苦,必须满足欲求。欲求满足之后,痛苦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无聊。”我觉得,既然生命意志体现为永无止尽的欲求、永无止尽的为了生存而挣扎,并且这一切必将以失败和死亡告终,那么,这死亡的终极原因何在?然而,如果说意志是蕴藏在世间万物之中的本质,那么,它将是混沌而不明的;可见,不能说意志只是欲求着开始,因为它同样欲求着终结。人生的意义不能仅仅体现为生存意志,还应该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上。

  在初次看完这本著作后,我对于叔本华想要在书中表达怎样的观点和见解都没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当我参考了一些关于他的讲解的文献后,再来细读这本巨作,不禁被他的思想深度和见解独特而折服,他深入剖析表象和意志的关系;但是由于局限与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只能有一个肤浅的认识。在叔本华之后,佛洛依德和尼采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他的理论;正像这位倔强的老人在自己著作的序中所言,“我不为同时代的人,也不为同民族的人,而是为了全人类写下了这本著作。”

  参考文献《叔本华人生哲学》

  看了“叔本华哲学的论文”的人还看了:

1.西方哲学的相关论文

2.关于哲学论文

3.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

4.哲学论文

5.关于哲学的论文范文

257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