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

时间: 春芳953 分享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成语作为语言中定型化的固定短语,形象生动,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篇一:不懂装懂

  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可这位先生可不想去问别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岂不是太没面子了。他宁肯不懂装懂,结果惹出许多笑话来。

  有一次,地方上一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这位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又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

  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那人答道:“多得很呐!山前山后到处都有的长呢。”主人不禁哑然失笑。还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场上,他们看到一个人在卖姜。这人没见过姜是怎么生长的,就问道:“一棵树上一年能结多少姜?”卖姜的人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他们说:“姜是地里长的,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他却硬是和别人争辩个没完:“你们真是笨呀,姜是树上结的,我会不知道?我们邻居家就有一棵姜树,不信,我们问问去?”他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他的邻居家根本没有姜树,他不过是为自己解围罢了。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装懂,于是,便故意对大家说:“他这么有学问的人会不知道姜是地里长的吗?他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对的,就要敢于坚持,错的,也要敢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啊!”那人听了朋友的话,脸红了。

  启示: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不明白的问题时,不会就是不会,要多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要装懂,反而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在学习的路上,我们不知道、不明白的知识很多,不懂就是不懂,大胆说出来。然后问题解决了,而你也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不是很好吗?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篇二:价值连城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

  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

  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为宝物珍藏起来。又过了400余年,楚威王为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

  50余年后,赵国邯郸人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玉工鉴别,此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在邯郸城出现,遂据为己有。

  秦昭王获悉此事后,致信赵王说,愿以秦国十五座城池换取玉璧。赵王慑于秦国威力,派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机智过人的蔺相如不辱使命,设计取回玉璧,送回邯郸。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启示:秦昭王虽然是假装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但是这也足以说明和氏璧的确是很有价值的,要不然这些王室也不会争着要。不过世间还有许多的东西是用金钱都买不到的,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篇三:一叶障目

  很久以前,楚国有个书生,一天,他从书中得知,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身体的那片叶子,有隐身的功效。书生放下书,暗暗窃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这么一片树叶,岂不是能够拥有隐身之术?

  于是,书生放下手中的书,来到郊外的树林里,找啊找,找了好久,终于在一棵大树下,看见一只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正准备捕蝉。书生顾不得礼仪体统,脱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树。

  嗬,所有的叶子都是一个模样,书生也分不清楚,哪片才是螳螂遮蔽身体的叶子了。情急之下,书生把整个枝头的叶子都摘了下来,然后背起叶子,哼着小曲儿回家了。

  一到家,书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进房间,拿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问妻子:“夫人,你能看见我吗?”妻子不明白缘由,老实地点点头说:“能看到。”书生扔掉这片叶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挡在眼前,问:“夫人,你能看见我吗?”

  他们试了一片又一片,最后,妻子不耐烦了,把眼一斜,说了句“看不见”就离开了。书生大喜,把树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喃喃地说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终于可以拥有隐身之术啦!”

  书生来到集市,一个老农正在路边叫卖:“卖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来买啊!”书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灵,顿时馋得直咽口水。可是一摸口袋,一文钱也没带,这可如何是好呢?

  忽然,书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宝贝给忘了呢?”说完,便掏出那片宝贝叶子,挡在自己眼前,大摇大摆地来到老农的摊前,伸手拿了一个梨扭头就走。

  谁知,刚迈出一步,书生就被老农一把抓住,“好大胆的贼人,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书生一脸茫然地说:“我有隐身之术,你是看不见我的,你是看不见我的…”老农可没功夫听他解释,将他送上了公堂。

  书生跪在公堂上,羞愧地说:“我从书上看到的,谁如果拥有螳螂捕蝉时遮身的叶子,别人就看不见他。”县官听了哈哈大笑:“你啊,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启示:故事中的楚人居贫而不能守志,心生邪念、利令智昏,因而做出自欺欺人的蠢事。一叶障目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看过历史成语典故和启示的还看了:

1.历史的成语典故大全

2.历史成语典故和出处

3.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

4.成语故事大全及启示

5.历史成语的典故

6.常考的历史成语典故

293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