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 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

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

时间: 春芳953 分享

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最“中国”的词汇形式,最具有民族特色。成语大多从古代流传下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词汇的一些特点,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的个人感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篇一:图穷匕见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 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临行时,太子丹等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秦舞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篇二:固若金汤

  秦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部下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区。武臣自己也被加封为武信君。这时,武臣率军攻打到了范阳城,范阳令徐公准备誓死保城,到处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抵抗到底。

  当时,范阳城里有一个名叫蒯(kuǎi)通的人,口才极好,得知武臣已经兵临城下了,就去拜见徐公。他张口就向徐公致哀,然后又向他道喜,弄得徐公莫名其妙,连忙问他究竟怎么回事。

  蒯通说:“大人当范阳令十多年来,杀戮抢掠,作恶多端,弄得百姓对你怨声载道,只因先前有严厉的秦法在为你挡灾阻祸,你才幸免于难。现在天下大乱,秦法不管用了,百姓还不把你剥皮剔骨以泄心中怒气?但大人若听小人的话就不会死,而且还会富贵。”那范阳令一听,就赶紧让他给自己出主意。蒯通就启程去求见武臣。武臣此时正在招揽四方豪杰,非常愿意接见他。

  蒯通对武臣说:“您来到这里,肯定是要先战胜范阳令,然后才能攻克范阳城,这未免大费周章。我现在有一个良方,可不伤一兵一卒就让您得到范阳城,而且只要一纸檄文,就能让您得到几千里土地。不知您意下如何?”

  武臣一听就急忙问道:“有如此妙计,赶紧说来听听?”

  蒯通说:“范阳令听说您要去攻城,正在整顿兵马,守城力保,但他是个贪生怕死、爱慕官职的人。他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不肯归降,实在是因为您先前打下十个城县后,把守城的官吏都给杀掉了。他觉得投降是死,守城也是死,而且范阳城固若金汤,料您一时半会儿也难强攻下来。退一步想,就算范阳的人民对范阳令恨之入骨,起义杀死他,也未必会愿意投靠武信君您,说不定会拼死守城不降的。为您设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赦免范阳令,给他个一官半职,他喜得富贵,自然会愿意开城投降,而范阳城的人民也不敢随便杀他,这范阳城您不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吗?您还可以用豪华的车辆去接范阳令,让他乘坐此车到附近的守城去巡游一番。附近城县的官员就知道投降大人后非但不会有性命之忧,还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那他们一定会很快向您投降。如此一来,您不需花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得到天下,不用牺牲一兵一卒就使四方臣服。这就是我所说的用一纸檄文可定天下的良方!”

  武臣听完蒯通的计策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果然在范阳令投降后不久,附近几百里的守城官吏也都纷纷向武臣投降了。

  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篇三: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时,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xiáo)黑白。

  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篇四:焚书坑儒

  秦始皇憎恶儒生引用诗书来反对秦的法律,于是焚毁诗书,坑杀儒生,对中国文化带来极大的摧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议依据古制,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秦始皇采纳其建议,下令除秦国的史书、博士官收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凡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等均限期交出焚烧。此外还规定偶语《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诛,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30日不烧,黥为城旦。

  焚书对古代文化典籍造成极大的破坏。次年,为秦始皇寻觅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卢生,因难以继续行骗,便以始皇贪于权势,未可为求仙药为由,相约逃亡。秦始皇闻讯大怒,认为儒生多以妖言惑乱黔首,于是下令御史案问诸生,受株连的儒生达460余人,全被活埋于咸阳。焚书坑儒暴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看过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还看了:

1.秦朝有关的成语典故

2.秦朝时期的成语典故

3.秦朝的成语典故

4.成语典故及出处

5.有趣的成语典故

6.关于成功的成语故事

301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