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抗日英雄小故事有哪些

时间: 锦贤769 分享

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英雄小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抗日英雄小故事


更多“抗日英雄”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中国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有哪些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的作文

抗日战争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抗日英雄的名人名言名句


抗日英雄小故事1:抗日英雄李鉴恩

1916年,李鉴恩出生在枣庄街,时枣庄中兴矿局(中兴煤矿公司)已经开办多年,中兴公司驻地当时已是一派繁华。李鉴恩的父亲兄弟四人皆做生意为生,以东西南北四个“景兴”商号最为人知。李鉴恩弟兄三个,他家分得了南“景兴”商号,人气也是最旺。

1933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创办私立中兴中学,两年后改为中兴职业中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李鉴恩从职业中学毕业后,直接考入枣庄中兴公司工作,谋取了一个月薪30块银元的财务会计职位,这在当时可算是高薪。

安逸的生活没让李鉴恩过多久,随着卢沟桥的一声枪响,抗战爆发,日军一路南下,宁静的枣庄也未幸免,随即枣庄学校停课,中兴公司停产。日军占济南,吞滕县,枣庄城危在旦夕,一天竟遭日军12架飞机的轮番轰炸,百姓惶惶不安,中兴公司也被迫南迁汉口。就在这时,不能正常上班的李鉴恩听同学说国民党的军训部长白崇禧要来枣庄特招一批回教青年加入黄埔军校学习。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腔热血的李鉴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枣庄回民协会的保举推荐下,准备投考黄埔军校。

1937年农历11月中旬,21岁的李鉴恩眼含热泪,告别即将临产的妻子,然后看着母亲叫了一声娘,顶着凛冽的寒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李鉴恩是带着表侄李忠贤一起,辗转来到广西柳州,进入黄埔军校第15期炮科学习的。

经过9个月艰苦的入伍生训练,李鉴恩正式成为黄埔军校六分校的一员,然后被分到贵州都匀炮校学习。

据李鉴恩生前回忆,最令他难忘的是,在他上黄埔军校的时候,正值国共合作期间,作为共产党方面的邓小平曾给他上过课。邓小平问:你叫什么名字?他答:李鉴德(曾用名)。邓小平说:你别起这个名字,我给你起个能文会武的名字吧,叫李斌。于是,李鉴恩开始使用李斌这个名字很多年。

1939年9月,日军集结10万兵力,分别从赣北、鄂南和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方向发起进攻。时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的薛岳为保卫长沙,采取防御湘北为重点,调动中国军队24万多人参加此战,于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此时的李鉴恩正好刚刚从黄埔毕业,便积极投入了这次会战,并于一年后的9月,再次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屡建奇功。

长沙会战结束以后,李鉴恩又参加了湘西会战,在雪峰山一带御敌。一次在接受驰援武冈的战斗任务后,李鉴恩所在团途经湖南綦江冷水铺停车吃饭,遇一个老百姓问:你是什么部队?李鉴恩答:炮30团。老百姓很惊讶:30个团呀?李鉴恩点了下头。

经过三日夜疾驰,李鉴恩部傍晚到了武冈,迅速调整炮位,开始了猛烈射击,敌人闻听后,连夜撤退。原来日本人得到一重要情报,说此次国军来者不善,竟来了30个炮兵团支援,为免受炮兵轰击,只好悄悄撤离。因打响第一炮的就是李鉴恩,国民政府为他颁发了10万元奖金!原来,那个在冷水铺问李鉴恩的老百姓是个汉奸,多亏李鉴恩讲来了30个炮团支援,才改变了战局。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日本鬼子宣布投降那天,李鉴恩他们兴奋无比,就跑到饭店喝酒庆功。正遇见一个已经投降的日本军官也到饭店吃饭,日军军官进去一看都是国民党军官,马上深鞠一躬说,长官我可以在这里吃碗面吗?李鉴恩站起身来,凛然道:吃饭可以,但你不能站着吃,更不能坐着吃,得蹲到门后边去吃,因为你们在我们中国八年,作恶太多!那个鬼子军官果然端了一碗面,缩到一个墙角,满面羞愧地蹲着吃完了一顿饭。

李鉴恩在抗战期间经历了许多险境,可谓充满传奇色彩。有次在街头见两个老百姓因用假银元买东西发生争吵,李鉴恩目睹后,自己就掏出来一块真银元给换了过来,后来参加长沙会战时,他和两个战友站在一起,被鬼子打了冷枪,前后两个人都不幸中弹牺牲,而鬼子的枪正好打在他身上的那块假银元上,得以保住了性命。有一次,日军把他们团团包围起来,上面飞机扫射,下面大炮轰鸣,杀得他们无处藏身,无奈只有强渡湘江。因为没有船只,他的卫士就找一根大树干当船,可是李鉴恩却不会水,卫兵于是用一根绳子把李鉴恩捆在木头上,总算渡过了湘江,躲过了围追堵截。

李鉴恩不仅在战场上是杀敌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改革开放以后,他赞叹祖国大地日新月异,曾给邓小平写过一封信,赞扬改革开放,感叹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了补贴家用,李鉴恩64岁到枣庄市老邮电局门口摆摊,给人代写书信,而且一写就是五六年,后来他用一首《八半吟》诗自嘲平淡心态:半因谋生半因玩,半为助人半为钱;半是自愿半是迫,半觉心酸半觉甜。

抗日英雄小故事2:6个孩子全部抗日捐躯

北京密云县,有一位英雄母亲。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

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婚后,她和丈夫借住在亲戚家,靠租种地主家的几亩地,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7个儿子。

好日子还没有熬到,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就把邓玉芬的家乡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为了糊口,她被迫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在邓玉芬的家门口,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枪打鬼子,才能挽救国家、拯救自己。

当年6月,10团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咱家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9月,邓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谁知丈夫走后没几天,竟传来噩耗:丈夫、四儿子和五儿子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

坚强的邓玉芬没有屈服。亲友们劝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对他们说:“走,回家去。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留下的镐头,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

国难当头,人命如蝼蚁,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这位母亲身上。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同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了家里。三儿子也下落不明。

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沉重的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了。只是,往日性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春种秋收,做鞋做袜,照料伤员,她从不得闲。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干部战士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战士们就是她的亲儿子!邓玉芬为了让伤员能多吃点儿,自己节衣缩食。家里养的几只老母鸡,鸡蛋却一个也舍不得给亲儿子吃,统统送给了伤病员。战士们都知道在密云的猪头岭有个邓妈妈。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一连折腾了7天7夜。小六儿跑丢了,她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她为了掩护藏在附近的乡亲和干部们,眼睁睁地看着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怀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邓玉芬眼噙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咱们胜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惟一的儿子小六儿也被妈妈送去当兵。1948年在攻打黄坨子据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了保卫家国,邓玉芬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这是抗战时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抗日英雄小故事3:抗日英雄李爱民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乡县白家庄出了一个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庄的儿童团长李爱民。

儿童团长李爱民那时13岁,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热爱八路军,帮助八路军做了许多抗日的工作,最后英勇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给大家讲几个李爱民帮助八路军抗日的故事,同学们听了一定很感动。像李爱民这样的抗日小英雄很多,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记他们,要努力学习他们的爱国牺牲精神,立志献身全面建设小康,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标语、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

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

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

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

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

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

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

夜色黑黑的,只有远处鬼子的炮楼上不时地射出探照灯的灯光。人们屏住呼吸,在黑暗中悄悄地挥镰割麦。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但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

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

“口令!”

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家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

“收粮食啊!”

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里呗!”

“你们村的村长是谁?”

“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

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

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日英雄小故事4: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

抗日英雄小故事5: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最后,海娃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抗日英雄小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

抗日英雄小故事

中国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

抗日英雄小故事简介

抗日英雄小故事大全精选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有哪些

关于抗日英雄小故事

六年级抗日英雄小故事

抗日英雄小故事300字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选

97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