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美容养生>

雨水节气与养生

时间: 保燕704 分享

  雨水节气,天气减缓,这时候阳气初生,而养生也要适时调整。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雨水节气与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雨水节气养生1:拌茼蒿调脾胃

  茼蒿既是时令蔬菜,又能养脾,在古代,即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后来更是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宫廷菜肴中的珍品,又名“皇帝菜”。

  茼蒿的茎和叶都可以食用,吃起来不仅感觉脆嫩爽口,更有一股清香气息沁人心脾。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蔬,更是一种良药。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理气、消食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症。所以,雨水节气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

  许多人只是将茼蒿作为火锅“伴侣”,实际上,茼蒿的吃法还有很多。最能保持茼蒿新鲜口感的吃法是凉拌。新摘的茼蒿洗净,下滚水焯一下。焯的时间要适度,时间长了会失掉茼蒿的脆嫩口感,短了又去不掉茼蒿的野气。焯过后沥干水分,装入乳白或浅绿的瓷盘,正好衬出茼蒿的碧色。再将一小块生姜、几颗蒜瓣细细地碾碎撒上,淋上麻油,加少许盐和糖,最后浇上两勺醋。这样凉拌出来的茼蒿,辛香清脆、甘酸爽口,配上黏稠的小米粥,再可口不过。

  不过,《本草逢原》上说,“茼蒿气浊,能助相火,禹锡言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所以,一次不要进食太多。同时,体质虚寒而腹泻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茼蒿。

  雨水节气养生2:巧点穴驱“春困”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转暖,春眠不觉晓,春困来袭,人们容易时常感到困倦,无精打采,迷迷糊糊。按摩以下几个养生穴位,就可以提神醒脑,摆脱春困。

  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10分钟,可起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的作用。

  神门穴:常按神门穴,对心慌、心悸以及失眠患者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揉此穴不需要力气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内关穴:用一只手握紧另一只手的手腕处,使第一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上。用指尖有节奏地进行按压,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最好。

  三阴交:三阴交为脾经、肾经、肝经交会之处,除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外,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雨水节气养生3:倒春寒捂一捂

  雨水时节,倒春寒时常“不请自来”,雨水降临会导致气温降低,所以不要过早脱去棉衣,以防风寒侵袭,引发感冒、关节炎等,“反了春,冻断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摄生消息论》中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膜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应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着“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等俗语,在这春寒料峭、湿气袭人之际,还是要多穿一些衣服,适当地捂一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为了抵御时邪、预防疾病。

  春捂重点是下半身--腿和脚,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多穿一些。所谓“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从经络学上来看,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感应点和反射区,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会聚的地方,这些地方受到湿寒侵袭,五脏六腑都会受影响。脚位于人体最底下,距心脏位置最远,血液循环最不畅,所以脚更易受湿寒之气的侵袭。脚部保暖除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热水泡脚。也可“干洗脚”,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重复按摩10~15次,可起到腿部保暖的作用。

  “春捂”的时间因人而异,体热的人少捂几天,老人和小孩等体质偏寒的人多捂几天。如果“捂”后身体易出汗,就可以脱掉厚重衣物了。若“捂”出了汗再被冷风吹袭,更易生病。

  雨水节气养生4:勤梳头,拒风邪

  风,是春天的主气。《黄帝内经》言:“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命的首要因素。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逐渐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邪的能力变弱,风邪就容易钻空子。民间有“春风如刀刮,死牛又瘦马”的说法。

  梳头能将风邪拒之门外。《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记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延寿经》认为“发多梳能明目祛风”。人脑后面有三个穴位,两个风池穴,一个风府穴。中医有“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的说法。经常梳头,能刺激这个几个穴位,通畅气血,让风邪绕道而行。

  梳头时,将头发散开,先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发端,然后慢慢旋转着梳拢。先从前额发际向后梳,疏到颈后的发根处,之后,俯身从后颈发根疏到发梢末端,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别向反方向梳理。

  头发稀疏的老人,可用手指代替梳子,边梳边按摩头皮。梳头时,身体可以稍稍往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梳时应用力均匀,不要过猛,速度应均匀缓慢。每个部位重复5~6次,平均每天梳理100次左右。

  雨水节气养生5:食粥膳胜补药

  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药材后,更能治疗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民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

  《千金月令》说:“正月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以祛四肢之风。三曰紫苏粥,发表散风寒。”

  地黄粥: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

  防风粥: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

  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

  雨水节气到来,春雨绵绵不绝,万物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但人体长期在这雨水的“滋润”下,不仅浑身会有黏腻感,往往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这是由于人的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祛湿极品粥非“薏苡仁党参粥”莫属。取薏苡仁30克,洗净后滤去杂质,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然后将三者放入锅中,并加入1000毫升清水。先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上约半小时,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

  薏苡仁,民间称之“天下第一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其美容功效也是众所周知。党参,其根形似人参,味甘性平,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将薏苡仁与党参一起熬粥,健脾胃,祛脾湿,补气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这个薏苡仁党参粥,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

72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