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疾病知识 > 治疗胆囊息肉

治疗胆囊息肉

时间: 美琪745 分享

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那么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有什么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和您去看看,希望下面文章对您有帮助哦!

  胆囊息肉的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部分人认为息肉>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认为年龄高于60岁、有胆石共存、对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还有专家认为,只是将年龄改为高于50岁,>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mm,显著小于有蒂癌22±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也应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则可掌握为>10mm时施行手术。

  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LC作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作扩大的胆囊切除,甚至加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治疗胆囊息肉方法:

  手术时机选择:

  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

  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胆囊息肉的治疗机理有哪些?

  一抑制息肉新生血管增长.使息肉缩小、消失。

  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逐步萎缩消除息肉细胞

  三使息肉细胞坏死,钙化或液化。

  四促使息肉细胞周围组织纤维化,阻断生长。

62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