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疾病知识 > 病理性吐奶症状

病理性吐奶症状

时间: 美琪745 分享

病理性吐奶症状

  说起吐奶,大家会想到宝宝吐奶的样子,其实大多数的吐奶是无需担心的,因为大多数的宝宝吐奶属于生理性吐奶,只有少数一部分是因为和疾病有关系,俗称病理性吐奶。那么病理性吐奶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编来看看吧!

  病理性吐奶症状:

  一、从发生的原因辨溢奶与吐奶。

  溢奶对大多数婴儿来说多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通常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溢奶主要跟婴幼儿胃的生理特点有关,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食道末端的括约肌发育还不成熟,如果遇上喂养不当,如喂食量过度、人工喂养的奶头不适宜(太大或太小)、喂养姿势不当、喂奶后过早翻动、逗乐等,都有可能导致进入胃的奶水再反流到食道里,从嘴角边溢出,即溢奶。

  而吐奶则多因新生儿食管、胃、幽门等消化道不通畅,或者功能障碍(如贲门失弛缓、幽门痉挛等)所致,进食后一旦胃蠕动强烈,食物就会从胃反流食道从口中吐出。

  二、从呕吐的方式辨溢奶与吐奶。

  溢奶一般是从嘴角边溢出,即溢奶,较缓和。吐奶是强而有力地从嘴巴吐出,甚至呈喷射状,较剧烈。

  三、从呕吐物的性质辨溢奶与吐奶。

  生理性的溢奶一般是较新鲜的奶液,而病理性的呕吐一般是奶块,有酸臭味,有时可见黄绿色胆汁样物, 甚至吐出咖啡色液,这些通常是疾病发出的信号,家长可得要警惕了。

  四、从发生及持续的时间辨溢奶与吐奶。

  溢奶多见于出生后半个月的小婴儿,通常1~2个月大的小婴儿出现溢奶的情况会更加多一些,但由于这种溢奶是跟婴儿的生理特点有关,通常不会影响到其生长发育,并且随着孩子身体的各个系统及胃肠发育趋于完善,到孩子长到第3个月之后,这种溢奶的现象会慢慢减少,通常到6~8个月大时,宝宝已经慢慢很少会再发生溢奶了。

  而吐奶则因多跟疾病有关,如果未除去病因,吐奶的现象是不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而有所缓解的。如,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呕吐在出生后2~4周出现,少数于出生后1周发病,也有迟至出生后2-3个月发病者,开始为溢奶,逐渐加重呈喷射状呕吐,几乎每次喂奶后半小时内即吐,自口鼻涌出,吐出物为带凝块的奶汁,不含胆汁,少数可含咖啡样物或带血;先天性肠道闭锁的患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频繁发作的呕吐,呕吐物含粪渣和胆汁样物,并有上腹胀及可见到胃和肠型;患有肛门直肠闭锁的患儿,往往在出生后24-36小时无排便,有腹胀,且呕吐,呕吐物带有含粪渣和胆汁样物。另外,当婴儿患有颅内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脑损伤、颅内出血时,亦可出现吐奶症状,患有脑部疾病的患儿除了有吐奶现象外,通常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腹泻、惊悸、发热、抽搐等。

  五、溢奶与吐奶纠正方法各不同。

  溢奶主要是由于喂养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所以纠正宝宝溢奶的现象,主要也是从喂养方式入手。喂奶时,应抬高宝宝的头部及上身,并适当控制奶量及速度,用奶瓶喂奶时注意奶嘴孔大小要适宜。喂完奶后将孩子上身直立起来,脸靠在母亲的肩膀上,轻轻地抚拍后背,直到孩子打出奶嗝,再将孩子轻轻放下。放下的时候,取右侧卧位,头部稍稍抬高。尽量不要刚喂完奶就逗孩子玩,给孩子换尿布宜选在喂奶之前进行。一旦孩子发生溢奶时,应将其抱起或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奶液吸入气道,同时被奶液污染的衣物要及时更换。

  宝宝病理性吐奶应注意:

  病理性吐奶当然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治疗好原发病自然就不会再吐了。而对生理性吐奶,如果是轻吐或少量溢出就只要擦拭干净即可:如果是大量吐奶或者喷射状吐奶,就要立刻做些护理。

  1、抱起来,把宝宝的头侧向一边,以便奶液顺畅流出。

  2、如果发现咳呛现象,除上述步骤外,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内,甚至咽喉处,将吐、溢出的奶水快速地清理出来,以保持上呼吸道顺畅,免得阻碍呼吸。切记,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

  3、吐奶后发现宝宝有憋气不呼吸或脸色涨红等情况可能已经有奶液、奶块进入气管了,要马上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膝上或桌子等硬板面上,用力拍打宝宝背部4—5次,促使其咳出呛入物。

  4、做完上面的步骤,如果宝宝还是有呼吸不畅等情况,或发现伴随有其它症状,立刻送医。

  病理性吐奶是谁都不想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家长们一定放好心态,不要随便采取一些处理措施,及时送医院才是正策。

64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