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食材知识 > 山柰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山柰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山柰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山柰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南亚至东南亚地区亦有,常栽培供药用或调味用。那么你知道山柰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山柰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柰的药材类别

  根茎类

  山柰的性味

  味辛;性温。

  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山柰的归经

  入胃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大阴、厥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山柰的入药部分

  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

  产地和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草丛中现多为栽培。栽培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广西。云南、广东、台湾亦产。

  山柰的形态特征

  山柰,多年生宿根草本。块状根茎,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根粗壮。无地上茎。叶2枚,几无柄,平卧地面上;圆形或阔卵形,长8-15cm,宽5-12cm,先端急尖或近钝形,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质薄,绿色,有时叶缘及尖端有紫色渲染;叶脉10-12条;叶柄下延成鞘,长1-5cm。穗状花序自叶鞘中出生,具花4-12朵,芳香;苞片披针形,绿色,长约2.5cm,花萼与苞片等长;花冠管细长,长2.5-3cm;花冠裂片狭披针形,白色,长1.2-1.5cm;唇瓣阔大,径约2.5cm,中部深裂,2裂瓣顶端备微凹白色,喉部紫红色;侧生的退化雄蕊花瓣状,倒卵形,白色,长约1.2cm;药隔宽,顶部与方形冠筒连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二细长棒状附属物,柱头盘状,具绿毛。果实为蒴果。花期8-9月。

  山柰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搐鼻。

  山柰的注意事项

  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山柰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霍乱;胸腹胀满,饮食不消,牙痛;风湿痹痛。

  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④《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山柰的附方

  ①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热),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③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看过“山柰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的人还看了:

1.山柰的药用价值

2.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柴胡的作用与功效

4.草果的作用

233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