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食材知识 > 鹿筋的功效和作用

鹿筋的功效和作用

时间: 冠墩784 分享

鹿筋的功效和作用

  鹿筋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筋。功效:补肾阳、壮筋骨。主治:治劳损过度、风湿关节痛、子宫寒冷、阳痿、遗精。鉴定:干燥的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鹿筋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鹿筋的功效与作用

  (1)鹿筋能强筋壮骨、养血通络、生精益髓,主治劳损,续绝伤,大壮筋骨,补阳气;对鹿筋久患风湿、关节痛,腰脊疼痛,筋骨疲乏或软弱无力,步履艰难,手足无力,手脚抽筋,跌打劳损、筋骨酸痛等疗效显著。鹿筋含丰富的胶原蛋白,且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了鹿筋的含血量,故加强了鹿筋养血的作用。  (1)医师处方用量6至15克。煎汤或煮食。

  (2)鹿筋100克、怀牛膝10克、鸡肉500克、火腿50克、蘑菇25克、胡椒5克、味精0.5克、绍酒30克、生姜10克、葱白10克、食盐5克。怀牛膝洗润后切成斜片;鹿筋放于蒸钵中,加水适量,上笼蒸约4小时后,待其酥软时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时,剥去外层筋膜,洗净;火腿洗净后切成丝;蘑菇水发后切成丝;姜、葱洗净后,切成姜片、葱段。发胀后的鹿筋切成长节,鸡肉剁成2cm的方块,取蒸碗将鹿筋、鸡肉放入碗内,再把怀牛膝片摆放在鸡肉之上,火腿丝、蘑菇丝调合匀后撒在周围,姜片、葱段放入碗中,再用胡椒粉、味精、绍酒、食盐、清汤调好汤味灌入碗中,上笼蒸约3小时,待鹿筋熟烂后出笼,拣去姜、葱,再调味后即可食用。用于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对肝肾不足的腰腿酸痛、软弱无力亦有良效。

  (3)干鹿筋200克、雪莲花3克、蘑菇片50克、鸡脚200克、火腿肉25克、其他调料适量。鹿筋先用冷水洗净,加入开水浸泡,水冷再换,反复多次,待鹿筋发胀后(约2天,急用可用蒸的方法)修去筋膜,切成指头宽条块下锅,加入葱白段、生姜片、绍酒和水各适量,煨透取出,除去葱、姜,鹿筋放入蒸钵内;将鸡脚用水烫透,脱去黄衣,斩去爪尖,拆去大骨,洗净后加入蒸钵内;将雪莲花淘洗净后用纱布袋松装放入蒸钵内,面上放预先切好的火腿肉片、蘑菇片,加入顶汤、绍酒、生姜片、葱白,上笼蒸至鹿筋熟软时取出(约2小时),滗出原汤,汤中加入味精、食盐,搅匀后再次倒入蒸钵内,再蒸半小时取出即可食用。此汤有补肝肾,强筋骨,除寒湿之功。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腰膝软弱及手脚乏力等证。

  功效与主治:强筋壮骨、生精益髓。主要用于肝肾亏虚、劳损绝伤、阳痿滑精、宫寒不孕,风寒痹痛、转筋、腰脊疼痛、筋骨疲乏或软弱无力、步履艰难、手足无力、脚转筋等病症的治疗。

  鹿筋的加工

  取筋

  鹿屠宰后放在剥皮案上,用清水洗净四肢,剥皮时在蹄冠上5厘米环形切开,使蹄部

  保留部分皮肤,全身皮肤剥掉。前肢取筋法:伸肌腱,在掌骨前侧与堂骨与肌健之间挑开,向下至蹄冠,带3厘米皮肤切下,向上过腕关节,在筋膜终止处切下。屈肌健,在掌骨后侧,于掌骨与肌健之间挑开,问下至蹄冠部,连同跗蹄、种籽骨一同切下;向上过腕关节,在筋膜终止处切下。后肢取筋法:屈肌腱,在跖骨前,在跖骨与肌腱之间挑开,向下至蹄冠部,带3厘米皮肤切下,向上过飞节,在筋膜终止处切下。伸肌健,在跖骨后,在跖骨与肌腱之间挑开,向下至蹄冠部,连同跗蹄和种籽骨切下;向上过飞节;在筋膜终止处切下。

  背最长肌筋膜取法:由颈报部开始,沿胸腰椎横突、棘突至荐椎处,取下两侧背最长肌,然后,剔下这两块肌肉背面的筋膜。

  刮筋

  将取下的肌健,在案板上仔细逐层地将肌膜、肌健上的肌肉剔出并刮掉,将初步加工的鹿筋用清水洗净,再放在清水中浸泡2~3天,每天更换冷水互~2次,将筋膜内的血色素全部浸出,再逐筋将残肉刮净,再用冷水浸泡一天,再刮一次即可。有些鹿场泡筋不勤换水,时间长,使鹿筋腐败发臭,是错误的。

  挂接

  挂接是将各剔好的筋接在一起,使其长短粗细基本一致,整齐美观。方法是将四肢上的8条长筋分别摆在案板上,再把零星的小筋分别附在长筋上,使粗细长短基本一

  致,再将背最长肌筋膜分成4份,包裹不带跗蹄的前肢伸肌健、后肢屈肌健上。将其捋直,用细木棍穿起来,挂在阳光下风干。将干好的鹿筋捆起,放在70~80℃烘箱中烘烤,使蹄部干透,这样鹿筋色泽浅黄半透明,然后入库保存。

73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