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食材知识 > 黄栀的功效与作用

黄栀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冠墩784 分享

黄栀的功效与作用

  黄栀也叫黄栀子,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不过黄栀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黄栀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黄栀的功效和作用

  1.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1.1.对肝脏功能的作用:用SD大白鼠

  黄栀子 (5张)

  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正常动物,用2g生药提取物灌胃;C组为结扎总胆管,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动物;D组为高胆红素血症动物,并用2g生药的栀子提取物灌胃。实验测定肝脏Y蛋白、Z蛋白、BSP清除率、胆红素及有关酶的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1.1.1.栀子提取物对动物血清和肝匀浆内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并无影响。结扎总胆管引起碱性磷酶酶活力增加将近2倍。但栀子提取物对升高了的酶活力并无作用。

  1.1.2.栀子提取物对大白鼠血清和肝内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极小,4组动物酶活力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1.3.栀子提取物对正常动物血清GOT无影响。结扎总胆管后,血清GOT增加7倍,栀子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升高了的酶达40%。肝内GOT较稳定,4组动物均无明显改变。

  黄栀子

  1.1.4.栀子提取物对正常动物的酶活力无影响,但能使结扎总胆管动物升高了的酶活力恢复正常,可认为栀子提取物并不增加UDP一GT的活力。

  1.1.5.测定肝脏二磷酸脲苷-葡萄糖脱氢酶表明,结扎总胆管可以降低酶活力,栀子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动物酶活力,同时也能使降低了的酶活力升高。

  1.1.6.栀子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动物的Y蛋白、Z蛋白的量,但不能使由于结扎总胆管而减少的Y蛋白、Z蛋白量增加。表明栀子抗胆红素血症作用与Y蛋白、Z蛋白关系不大。

  1.1.7.动物给药后静脉注射BSP(2g/100g体重),测定血液中及胆汁中的BSP清除率,发现到达峰值时间均有相应的延长,表明BSP从肝内排出的过程受到阻滞。

  1.1.8.栀子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但与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无关。因此可以认为栀子提取物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栀子提取物可降低动物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其退黄机制较为复杂,它不增加

  UDP-GT的活力,也不增加肝内的Y蛋白和之蛋白,也不像茵陈蒿那样,增加胆汁的分沁量。

  1.2.肝脏的保护作用:

  1.2.1.ICR大鼠预先(24或48小时以前)给于栀子提取物,可防止因半乳糖胺引起的暴发性肝炎。

  1.2.2.实验大鼠给于异硫氰酸a-萘酯50mg/kg,可使大鼠血清胆红素和血清碱性磷酸酯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如每日给于栀子粗提物(1.5g/kg,口服,3天)可使因异硫氰酸a-萘酯中毒大鼠的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下降。栀子中提取的成分栀子甙同样有此作用。

  1.2.3.对肝脏的影响:大鼠灌胃藏红花素50mg/kg 8天对肝脏功能无影响,但可引起急性肝脏变色。如服用高剂量100mg/kg 2周则可引起肝损害和黑变,但低剂量10mg/kg 40天并不产生上述情况,上述的肝损害和黑变是完全可逆的。因此藏红花素即使很高剂量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极小,在人服用时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剂量,所以藏红花素作为食品着色剂是十分安全的。

  2.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大鼠、兔实验证明,栀子具利胆作用。其醇提物和栀子甙、藏红花素等均能使胆汁分泌量增加。大鼠口服、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内给于栀子甙25mg/kg引起胆汁分泌增加,以十二指肠内给药最为显著,几与去氢胆酸钠的效价相当。

  3.对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的影响:

  十二指肠给予栀子甙25mg/kg,能使幽门结扎大鼠胃液分泌减少,总酸度下降,pH值升高,作用相当于硫酸阿托品的1/5-1/10。静脉注射栀子甙和其甙元(Genipin),剂量分别为 100mg/kg与25mg/kg,能抑制大鼠自发性胃蠕动和匹罗卡品(Pilocarpine)诱发的胃收缩,但作用短暂。低浓度(1 :25,000)栀子醇提取物能兴奋大鼠、兔小肠运动,高浓度(1 :1,000)则抑制。小鼠和豚鼠离体回肠试验表明栀子甙有较弱的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

  4.促进胰腺分泌作用:

  杨稚珍等用胆胰插管研究栀子及其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胆胰流量及胰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栀子及其几种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胰、利胆及降胰酶效应。京尼平甙有最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作用,而其酶解产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胆流量作用最强,持续时间较短。裴德恺的研究认为栀子促进胰腺分泌作用可能与保持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直接有关,从而从细胞水平上论证了栀子治疗胰腺炎的药效基础。初步观察

  亦发现栀子有使膜脂的过氧化产物减少作用。[4]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栀子醇提取物(栀子果实粉碎后以乙醇渗漉,渗漉液在50℃减压浓缩去醇,制成300%浓缩液)5.69g/kg,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踏板法),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且与环己比妥钠(静脉注射,50mg/kg)有协同作用,能延长睡眠时间近12倍。但如用药组小鼠灌胃 35g/kg栀子醇渗漉液,然后分别在1、2、3小时,静脉注射环己烯巴比妥钠50mg/kg,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结果只有于2小时给药的栀子组能显著延长环己烯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5)。但栀子对苯丙胺诱

  发活动无对抗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栀子醇提物5.69g/kg,体温可平均降低3℃,大鼠腹腔注射200mg/kg体温下降可持续7小时以上。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栀子煎剂和醇提物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兔、大鼠,不论口服,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素升压作用及阻断颈动脉血流的加压反射均元影响。也没有加强乙酰胆碱的降压作用。给予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对栀子的降血压作用无影响。其降压作用不是由于释放组胺所引起。静脉注射普鲁卡因也不改变栀子的降血压效果,说明其降血压作用与传入神经纤维无关。对神经节无阻断作用。当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栀子的降血压作用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阿托品也可取消其降血压作用。

  黄栀的形态特征

  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

  黄栀叶

  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黄栀花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

  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黄栀果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黄栀的使用价值

  从成熟果实亦可提取栀子黄色素,在民间作染料应用,在化妆等工业中用作天然着色剂原料,又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食品色素,没有人工合成色素的副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它着色力强,颜色鲜艳,具有耐光、耐热、耐酸碱性、无异味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着色上。花可提制芳香浸膏,用于多种花香型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

  其他用途:花冠白色,芳香,可作为茶香料,熟果变黄再转橘红,可作染料或入药。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猜你感兴趣:

1.单丛茶作用与功效

2.中药黄柏功效与作用

3.牛黄功效与作用

4.中药黄连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5.茵栀黄口服液的不良反应

93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