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心理健康知识 >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教育作为一种选材典型、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的重视,这种方法对提升青少年德育实效同样十分有益。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篇1

  以前我曾经带过一名叫白灵灵的孩子,给我印象深刻。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记得开学时他的妈妈向我抱怨说这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我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她性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

  白灵灵的任性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孩子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白灵灵的逆反心理,使白灵灵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白灵灵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白灵灵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白灵灵的任性行为。当白灵灵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白灵灵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白灵灵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奥特曼,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平时对白灵灵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白灵灵任性的发作。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3)对孩子任性进行冷处理

  当白灵灵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任性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任性,暂时

  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当白灵灵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要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4)激将法

  利用白灵灵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白灵灵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父母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喜羊羊的吗?我看喜羊羊就比你干净。”

  (5)适当惩罚

  白灵灵年龄还小,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白灵灵任性不吃早饭,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老师详细的询问了白灵灵的表现,认真的观察的在园行为,仔细分析他的行为存在的心理因素,及时和家长沟通,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行为偏差。家长和老师形成这样的共识,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经过白灵灵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白灵灵的让人头痛的任性坏毛病渐渐消失了。他成为了一个活泼聪明,文明礼貌,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大家都夸:白灵灵你真棒!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篇2

  林某,男,小学六年级学生。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不能较好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特别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工作十分辛苦,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不识字,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加上这个孩子是个男孩,家里人十分溺爱!一二年级时只要孩子说一声不舒服,立即就由着孩子赖学在家,渐渐地养成了一种惰性。这样,基础差,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每天他总是最后一个慢腾腾地到校,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1.个别谈心。我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这样,平时我注意多观察孩子,上面案例中的吴某,他酷爱运动,拔河比赛中表现突出,我以此为突破口,激发他的斗志和成功感!振奋他的精神,从而激起他对学校生活的兴趣。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同时,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4.在学习上给他搭起台阶。一个学习落后的学生想一下子就有明显的进步是不可能的,于是,我注意每天单独给他布置作业,先从基本的字词做起,再慢慢到造句,写片断,写作文。每天一个小目标,每天都有进步感,这样,每天都有成功的体验,学习对于他来说,竟变得容易起来!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眼睛在上课时竟也亮晶晶的了!

>>>下一页更多精彩“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160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