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心理健康知识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1

  一、背景 心理压力是一种个人主观的感觉,即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一时无法消除困难的一种被压迫的感觉。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心理压力”一词,既包括了“紧张”和“应激”,同时也包括了引起“紧张”和“应激”的事件。而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说,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有压力,他们面对繁重的功课和老师、家长巨大的期望,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甚至对不少高学生来说他们的青春简直就是一片灰色。在读好书被公众认为是唯一出路的情况下,来自社会的压力、学校的压力、家长的压力以及学生自己的压,已压得现在的高中生快“喘不过气来了”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高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而高二正是承上启下的一年,高二的文理分科,两极分化逐渐浮现,学生的定位也逐渐清晰。可以说,高二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高二的成绩将会影响高三的学习,甚至可能影响高考的发挥。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设法减轻当代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是刻不容缓的。为此我对高中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现状的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中学生的可塑性强,中学阶段又是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应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应试心理障碍和应试心理疾病患者,更多的应关注大多数人的心理现状。发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以便与教师结合具体方法给予正确指导,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紧张忙碌的生活

  三、调查对象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的高二理科190班。190班有如下特点:

  1.班内学习氛围良好,大多数学生均能自主学习,课堂纪律良好,大多数学生能积极配合和跟上老师思路,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2.班级文化方面,主要实行学生团体内民主管理,班级内由学生民主选出班长、副班长、团支书、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等职务,学生干部各司其职,参与班级管理。同时,班级内部形成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小组内部相互协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在这种班级文化的影响下,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集体荣誉感都得到提升。

  3.该班级学生有非常强的班级责任感和班级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学校以及班级举办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校运会等等。学生之间关系融洽。

  四、调查时间

  2013年11月10日

  五、调查方法

  本次进行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调查问卷主要由株洲市第十三中学高二理科(190)班的学生 完成,本次调查共成功向学生发出问卷46份,收回的有效问 卷共46份。

  六、调查内容

  通过调查分析,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积极性自 信心、人际交往现状、承受挫折和处理问题能力及上网情 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 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 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目标,提供客观和 主观上的依据。

  七、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压力状况

  (一)学生学习压力状况(1-2题)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39.1%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过大,60.9%同学主要来自认为学习压力适中,没有同学认为学习压力过小。其中压力过大主要来自自己的期望(占58.7%),和家庭的期望占(32.6%),只有8.7%的压力来自老师的期望。

  (二)对策分析与建议

  1.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学习不能占用休息时间,要懂得劳逸结合,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以及其他活动 这一点对学习非常的重要。

  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对自己不理解的要加重标记,上课认真听讲,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

  3.课堂上要认真做笔记,跟随老师的思维,课后要及时复习。这样有助于轻松的掌握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并且能锻炼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学会总结分析及对比归类的方法学习,每一科目、每一堂考试,准备一个笔记本和一个错题本,笔记本记下典型例题,错题本用来写容易出错的题,不断练习;

  5. 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课堂上做的笔记在课后要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你仍感模糊的知识。

  e、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平时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掌握功课的程度,所以切勿弄虚作假,应心平气和地对待。通过测验,可了解下一步学习更需要努力的地方,有助于新知识的巩固.

  2、学生学习积极性(3题、5—8题、23—35题)

  (一)调查问卷统计显示:60.9%的同学会主动学习,30.4%的同学很少主动学习,8.7%的同学不会主动去学习。由此看来主动学习的同学还是占大多数。有10.7%的同学经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偶尔想的占58.9%,从不想的占30.4%,可见,同学们还是有懒惰心理。56.5%的同学认为共同学习学习效果会好,23.9%的同学喜欢孤军奋战,19.6%的同学从来没想过怎么使学习效果更好。给自己制定小目标并且对自己喜欢的科目狠下功夫的同学站的比列有19.6%和39.1%,有时会制定目标的同学占63%。总体可见,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二)对策与建议

  1.一定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不管是自己喜欢的科目还是讨厌的科目都要主动的去学习。

  2. 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3. 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在遇到困难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4. 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5. 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3、学生的自信程度(4、9—13题、26题)

  (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9.6%的同学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情绪波动很大并且感到不好意思的占52.1%,21.7%的同学还和以前一样,面对别人时感到无所谓的占45.7%,45.7%的同学会鼓励自己,13.0%的同学认为自己很无能。69.6%的同学人为别人成绩好,可是能力不比自己高。由此可见同学们的自信度还不是很好。

  (2)对策和建议

  1.告诉自己能行,给自己心理暗示,慢慢的增强信心。

  2.在学习过程中多于同学接触,不要远离人群,特别是怕与人接触的人,要给自己信心不会与人交往的要慢慢去学,甚至就报一种学的态度去交往。

  3. 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保持头脑清晰、面对现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冷静地分析整个事件的过程。

  4.每天都能保持甜美的笑容。没有信心的人,经常眼神呆滞,愁眉苦脸。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笑是快乐的表现。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笑能使人忘记忧愁,摆脱烦恼。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笑得出来,就会提高自信心。

  5.在生活中可以多听听励志歌曲和多读一些励志文章。

  4、学生的人际关系(15—19题)

  (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9.1%的,同学对师生关系很满意,60.9%的同学感到一般满意;32.6%的同学有心事会和父母说,50.1%的同学除非父母问才会告,诉他,13%的同学不和父母说心事,4.3%的同学什么事都和父母说。由此可见,同学们的交际能力非常的差。

  (2)对策和建议

  1.不管学习过程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微笑,多一点善良,别人会发现你的闪光点。

  2.自己要主动的去和别人聊天,讨论学习。

  3.多于父母和老师沟通,这样会减轻你的学习压力。

  4.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对待朋友要真诚和热情。

  5.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对方的意图。

  6.交往方式要及时调整,和不同的人进行交往,看看别人的优点,这样很容易和别人成为好朋友。

  5、学生承受挫折和处理问题能力(14题、27—30题)

  (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2%的同学遇到敲诈威胁会自认为倒霉,65.2%的同学会求得老师和父母的帮助,4.3%的同学会找有一起的的哥们帮忙,28.3%的同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有15.2%的同学遇到过挫折并且留下了阴影,45.7%的同学遇到挫折能承受,23.9%的同学没有遇到过挫折,15.2%的同学也没遇到过挫折,但认为能承受。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遇到挫折能承受。

  2)策略与建议

  ①当你情绪低落时,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的状态。外出旅游,看看美丽风景有利于心情愉快;唱歌、跳舞有利于调节心态;钓鱼、下棋让人心绪平静;寻找朋友或家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更能使人抛弃烦恼。 ②要广交朋友,经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述不但可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畅,烦恼尽消。

  ③乐观是心胸豁达的表现 ,乐观是生理健康的目的,乐观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乐观是学习顺利的保证,乐观是避免挫折的法宝。

  6.学生上网状况(31—33题)

  (一)调查结果显示:有26.9%的同学在家上网聊天玩游戏,8.7%的同学是上网查资料,21.7%的同学上网时为了看电影。学生上网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娱乐,用来学习的时间很少,没有合理的利用好网络这个大知识平台。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学生上网的管理。

  (2)对策和建议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料,所以我们应该多使用网络学习,但网络上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我们应该学会辨别。玩游戏能够放松身心,并且能找到一种虚幻的成就感,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玩网络游戏,但网络游戏浪费钱、时间、精力。所以网络游戏只能作为一种放松的途径,而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虽然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过分于依赖网络,那样的话我们的存在意义也就不大了。另外,电脑多少有些辐射,所以使用电脑的时间不应该持续过长。

  八、小结

  诚然,必要的压力是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为全面发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压力。但是,当前中学生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许多是不应该背负的,“减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减轻中学的心理压力,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2

  一、时间:

  二、地点:

  三、方式:访谈

  四、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过程:访谈座谈、调查

  六、调查的问题、体会、结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东港区西湖镇竖韩小学校长2人,教师6人,学生61人。在调查中了解到:从学校内部来说,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班主任、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管理体制。从校长到教师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在走访校长时,他讲了:小学校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1、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领导、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建立合理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制,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管理;

  3、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4、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与设施,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5、督导心理辅导室拟定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6、主动与家长和社会人士沟通,争取社会力量对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工作的支持。

  就如何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堂听了陈忠祥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事后陈老师谈了自己的做法:

  二、发放调查问卷61份,设计的问题是:1、学习疲劳2、学习困难3、厌学4、拒学5、多动倾向。回收调查问卷60份,感觉学习疲劳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41.6%,学习有困难的有10人,占16.7%,厌学的占10%,拒学的占2%,多动倾向的占1%,年龄在8-10岁,男孩多于女孩。

  三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学业负担重是导致一些学生疲劳的重要原因。其中学校作业每天在2小时者占50%,家庭作业每天在2小时者占12.69%,结果使得许多学生天天围着课堂和书本作业转,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临近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为平时的2倍。学校还频频要求家长代惠子抄写已考过的试卷,要学生重做,理由是加深印象,减少错误,使得家长和孩子叫苦不迭。

  2、造成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较多,有儿童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方面的因素。

  ①小学生自身原因:大脑左右半球整合功能偏差。人类大脑左右两半球各自掌管着不同的认知领域。大脑损伤,它影响儿童的感知、思维及情绪等方面,从而产生学习困难。疾病、虚弱身体障碍。有些儿童体质弱,还有的长期患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②家庭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管教严厉,常用粗暴的方法对付孩子,致使孩子对学业失败感到无助,产生了厌学情绪,考试成绩总不理想,惧怕家长的惩罚,造成心理障碍。缺乏指导。有些家长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孩子在课堂上学不好的课程在家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③学校原因。教学方法不当,教师缺乏耐心。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耐心,往往还挖苦讽刺,使学生自尊心严重受挫,失去学习兴趣。

  3、厌学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校方面,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教学,强迫学习,滥用惩罚,学生学习负担重、作业多、压力大、考试频繁、学习过难、缺乏活动、游戏,同学关系紧张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厌学情绪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也往往使孩子在学习上感到挫折感,考试不好,学习不好,就遭父母的责骂与毒打,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社会上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等也是造成儿童厌学的社会诱因。

  4、拒学原因:个别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形成极端退缩的性格特点,产生拒学现象。个别儿童不适应学校生活,害怕学习,害怕老师,害怕考试,害怕同学,不去学校是潜意识里的一种逃避方式。孩子出生后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一旦分离就产生分离恐惧而影响上学。学校中功课太多、太难,使孩子感到焦虑,千方百计想逃避它,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就可能转化为疾病症状,以此为借口,获得暂时的解脱。

  5、多动倾向的原因:儿童听讲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频繁地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做事有头无尾。个别儿童不分场合,特别好动。在课堂上经常扭动,做小动作。好动、冲动造成一系列违反纪律、打架斗殴等行为,为逃避惩罚,经常表现出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等行为问题。

  四、解决以上原因的措施:

  1、学习课程若安排不当,难度较大的学科相继排列,易使学生陷入高度疲劳状态。课程安排要科学,有难度的学科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适当调和。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趣味性强,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常教常新,多加指导,在教学环境上,为小学生安排一个舒适温馨的教室。课间休息虽然短暂,但对于学生恢复脑力十分重要,教师切忌拖堂。课外作业量要严格控制,尽量做到当堂讲授,当堂练习,不留家庭作业,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游戏空间。保证儿童每天睡眠时间应为9到12小时。

  2、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给予方法指导和情感支持。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不得法,虽然很努力,但学习效率不高。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和父母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训练,使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上认可孩子,鼓励他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成功,注意及时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增加喜悦,增加生活的力量。另外,教师和家长要清楚他到底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并根据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时一定要有耐心,具有诚意。让孩子相信他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学习方法不当,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信心。

  3、解决厌学的措施与方法:首先,教师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事,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尽量减轻孩子的学习、作业和考试负担,多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让孩子在做中学习,体验积极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

  4、小学生拒学的措施: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对教师来讲,就是以真诚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他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在学校里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就是还要准备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校更有吸引力,让他们喜欢学校,愿意学。根据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多鼓励,多帮助,多表扬。

  其次,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方面,要求要适当,难度要适宜,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活动本身的快乐,产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在活动和游戏上,让孩子们发挥各自的专长,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自己的主人。

  5、训练儿童采用较好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通过一定程序的训练,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逐步消除不良现象。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可以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听音乐,让儿童在活动中陶冶性情,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指导、矫正其行为偏异。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及咨询,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必要时转入专门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

  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把作业看成是老师制约学生的一种手段,同时完作业也是一种应付的心态。久之,就会伴随出现马虎,学习成绩下降。要想防止学生这种心态的出现,就应避免单调乏味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游戏、教学本身的趣味、美感、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等不同形式,来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3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了解小学上的心理健康,探索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对河南鹿邑县贾滩镇3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60份。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

  一、 前言

  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造成了情绪困扰,还有到学校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为了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来研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河南省最近几年的调查结果,随年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有较大的上升幅度,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大学生为25.39%,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严重,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严重。1992年石国兴的报告指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18.48%,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女生比男生严重。夏雪芳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就提出几个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明显,小学生有比较明显的人际交往焦虑,表现在交往上有自卑倾向,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他们有心事不愿意倾诉的比例较高,和教师交往不够主动,惧怕家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农村小学生家庭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家庭教育能力匮乏,有的家长还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由于大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比较低,很难辅导孩子的作业,当孩子犯错误时,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一顿打骂,因此在孩子的心理产生厌学等情绪。

  二、调查目的

  有90.5%的学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调查对象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鉴于此,我们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困扰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从而为在本县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四、调查步骤与方法

  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作为测验材料。MII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为:(1)学习焦虑;(2)对人焦虑;(3)孤独倾向;(4)自责倾向;(5)过敏倾向;(6)身体症状;(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每一个内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转换成标准分,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即为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

  我们从鹿邑县贾滩镇300名小学生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60人,女生140人。年龄为9—13岁。

  五、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按心理健康测验总分评定,300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38%。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非常高,其中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因子检出率分别为5.49%、5.12%、1.57%、2.35%、3.54%、10.24%、5.91%、40%。心理健康问题以冲动倾向检出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上看,农村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受过度保护有关。

  同时,根据本次调研样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总标准分的均分为43.6129,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最小值为18.00,最大值为67.00 .

  不同年级的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不同。以六年级最高,总体上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呈递增的趋势,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从调查结果中还发现,农村学校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冲动倾向”、“ 对人焦虑”、“身体症状”、 “恐怖倾向”。但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 如四年级主要以对人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为主; 五年级主要以冲动倾向、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为主; 六年级则以冲动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学习焦虑为主。所以在解决不同年级的心理问题,重点不相同,方法特不同。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有关措施进行群体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

  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的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行为冲动, 我行我素。二是学习障碍,缺乏自信心、上进心。三是人际关系障碍,胆小害羞, 交往、合作能力差。四是自我意识障碍,逃避困难依赖性强, 承受能力差, 意志力不强。除了这些还有为人处世较敏感、躯体化障碍等等心理问题。

  七、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八、总结与建议

  1、确立心理健康意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忽视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辅导解决。现代社会需要学校培养的人,必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学业和考试成绩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但不能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当作仅仅为教学、考试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2、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重视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辅导水平,加强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3、开设课程,做好预防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提高学生应付各种心理困扰的能力,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维护身心健康,对学生当前突出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矫治。

  4、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加强个别辅导。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机构,就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在教师中培养兼职的心理辅导员。这样才能开展活动,及时帮助个别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和障碍。

  5、进行家教讲座,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

  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气氛,是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态 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础 充满亲情和爱心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少年。儿童体会到家的安全 幸福和温暖,产生主动 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创造轻松 愉快的教育环境,可以使少年儿童从心理上顺利地接受家长正面的家庭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会使子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另外子女与父母产生分歧、矛盾的最大原因是不能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我们乔楼一小社会实践小组代表全体学生希望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品行,做到言传身教。做到优化家庭环境,营造一个民族、平等、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看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的人还看了:

1.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3.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3篇

4.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5.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172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