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小暑>

小暑节气的养生及含义

时间: 宇杏0 分享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暑节气的养生及含义,欢迎阅读!

小暑节气养生保健

一、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二、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三、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四、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多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

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小暑的含义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小暑节气开始。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到来,标志着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有“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的说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群芳谱》载“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此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农谚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小暑之时,雨热同季”,雨与小暑有着相依为命的关系,金代诗人庞铸《喜夏》诗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入伏以后,暴雨形成的洪水称为“伏汛”。俗话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伏汛会对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响,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在江南,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故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小暑节气气温高,雨水丰富,阳光充足,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大部分地区的大秋作物基本播种结束,农村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因此说“栽秧栽到小暑,打的不够喂老鼠”、“小暑插秧不生根,收割一亩打半升”。田间管理除浇水外,主要是锄耧培土,农谚说:“耧禾不拢堆,庄稼长不快”、“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拢堆如上粪”、“没有堆,刮风下雨两分开”。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应适时防治病虫,做到“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小暑期间,一方面要加强防洪防涝,一方面要做好抗旱救灾,“小暑不受旱,一亩打几石”,小暑期间的庄稼急需要水,多浇才能满足高温下作物生长需要。

小暑天气情况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33℃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节气的养生及含义相关文章

2019小暑节气养生保健方法大全

小暑节气养生六大禁忌

小暑节气怎么养生

小暑节气的名字由来及养生注意事项

小暑节气的风俗及注意事项

小暑节气要怎么养生

小暑的节气含义介绍大全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之小暑养生

二十四节气小暑养生

小暑节气的养生及含义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下面是小编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小暑节气的简介及风俗
    小暑节气的简介及风俗

    小暑到来,标志着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

  • 小暑节气的食俗及习俗
    小暑节气的食俗及习俗

    小暑将要来临,在这个炎热的天气里。暑日炎炎,头昏目眩。心神不安,吃不下饭。食少神倦,容易中暑。促进食欲,多喝茶汤。粥当主食,适量脂肪。多

  • 小暑节气的禁忌及民间传说
    小暑节气的禁忌及民间传说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

  • 小暑养生注意事项及习俗
    小暑养生注意事项及习俗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小暑节气到来,也预示着进入夏季中最为炎热的一阶段。人们要做好防暑工作,在饮食方面多下点功夫,注意防暑。

110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