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及答案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无愧于心。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第一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寒伧chen 船舱cāng 创可贴chuàng 怆然而泣chuàng

  B.炮烙luò 贿赂luò 络绎luò 大大落落luò

  C.酗酒xù 瘟疫yì 弄堂lòng 解甲归田jiě

  D.趑趄jū 踮脚diàn 缉边jī 弄巧成拙zh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销毁 株连 各自为政 皓首穷经

  B.辉煌 发祥 抱残守缺 精神矍烁

  C.诀别 戕害 骨瘦如柴 逢场做戏

  D.瑕疵 搏弈 改弦易辙 乐不可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纾困解难,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采取削减非核心及投资支出、动用财政储备、出售地方政府拥有的资产来筹集资金、化解地方财政压力。

  B、据《山西日报》官方微博消息显示,9月29日下午,在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儒林当选为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C、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虽然大家都认为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③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④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⑤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⑥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A、④⑤③⑥②① B、⑥②④⑤①③

  C、④⑥②⑤③① D、⑥②⑤③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藏书室记

  苏辙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 )古训,( )有获。”而况余人( )?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陈述说明

  B.其蔽也贼 贼:偷窃

  C.手缉而校之 缉:收集整理

  D.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 )古训,( )有获。”而况余人( )?

  A.以 乃 乎 B.于 则 欤

  C.于 以 欤 D.于 乃 乎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B.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C.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D.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8.以下各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力法。

  9.翻译题: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3分)

  (2)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3分)

  (3)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柏舟 《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流。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悔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微:非,不是。 鉴:镜子。 茹:度,或含。 据:依靠。 愬:告诉。 愠:怨恨。

  觏:遭逢。 闵:疼痛,引申为谗言。 摽:捶,打。

  10.(1)这是一篇直抒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的( )主义作品,( )为诗眼、主线,逐层深入地抒写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诬陷,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悲愤。

  (2)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且富于变化,试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明喻和暗喻来完成对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的。(要求:明喻与暗喻至少各一个)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第二部分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文学的功能

  鲁枢元

  ①在中国古代,从孔子开始便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孔子认为“诗”有四种基本作用,即“兴、观、群、怨”,此外还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近代,梁启超认为小说亦有四种功能,即“熏、浸、刺、提”。可以说,重视文学的功能与作用,是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传统。一般认为,文学的功能是以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与美悦作用。

  ②文学的认识功能,即文学帮助人们获得多方面社会和人生知识,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加深人们对某些社会规律和社会关系的理解的功能。文学的认识功能首先体现在对生活形态的认识上。由于文学以形象、审美的方式反映生活,具有生动、具体、感性化的特点,无论它反映什么,都会显得十分细致,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比如,人们阅读了杜甫的“三吏”、“三别”这一组诗稿,就能够了解到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许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其次,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是怎样生产、生活、劳动,看到他们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诗经》中的《七月》这首叙事诗。几乎描述了一年的劳动过程。文学不是历史,它并不单纯记录史实,但是当它生动细致描绘社会生活的时候,就常常会起到历史所难以承担的作用。文学的认识功能还体现在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上,即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真理和规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③文学的教育功能就是文学作品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净化人们心灵与灵魂,增强人们的道德感的功能。古往今来众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是通过对现实的描绘和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索,揭示真理,歌颂美好,批判邪恶,嘲弄愚蠢,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从而产生很大的思想影响和教育作用,据此人们常称作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发生的,并不是作品中赤裸裸的说教所能达到的,更不是耳提面命式的教训,而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说明、评价生活。文学的教育方法不在于教训,而主要是通过形象感染,它只有通过审美才能实现。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贺拉斯把“寓教于乐”作为一条艺术法则提出来,旨在说明文学的教育作用必须通过“乐”即审美来进行,因为文学首先是文学,如果是单纯的道德或政治说教就会失去文学的特性,变成非文学的东西了。优秀的作品,常常以娱乐为契机和外形,产生吸引力,引导读者或观众欣赏。

  ④我们欣赏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时,在感情上受到触动,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净化了灵魂,这就是文艺的美悦功能。文学之为文学,就必须是美的结晶的体现,这是文学最主要的本质所在。正是文学家创造的美的作品,让人们领略到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中的自然花草本身就是美的,能直接激发人们的美感。

  ⑤但这并不是说文学只能描写美的事物,描写丑的事物同样能引起人们美的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并不在于文学描写了美的事物还是丑的东西,而在于是否提供了美的信息,是否具备了审美价值。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在《吝啬鬼》中塑造了守财奴阿巴贡的形象,作家通过对他的讥讽、嘲弄,否定了他的丑恶行为,衬托出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所以生活中的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也就是通过对丑的否定,达到了对艺术美的表现。

  ⑥文学的美悦功能是十分广泛的,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首先,它发展人的感受能力,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审美趣味,丰富人的想象力。文学用感性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现思想,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增强人的艺术感觉能力,培养和丰富人的情感。其次,文学有助于人们提高识别真假、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人们为争取美好的社会生活而奋斗。

  (选自《文学理论》,鲁枢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12. 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填空。(4分)

  (1)两者都通过 的、 的方式认识生活、评价生活。

  (2)两种功能都要通过 与 的方式实现。

  13.下列关于“文学的功能”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的“兴、观、群、怨”,指的是文学的认识功能。

  B.文学的认识功能,要求作家单纯记录史实。

  C.文学的教育作用要通过审美来实现。

  D.文学具有美悦功能,因此作家被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可以知道什么是善良,从而产生思想影响,这是文学的教育功能。

  B.阅读王维的山水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得到美的享受,这是文学的美悦功能。

  C.阅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可以了解法国当时的阶层状况,这是文学的认识功能。

  D.阅读《诗经》中的农事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生产劳动状况,这是文学的教育功能。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1分)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的,原在一家幻灯厂当美术师,能画能写。后来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家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朋友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①,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鲜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注:①石涛,明清时期杰出的画家。

  15、小说后来说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作了伏笔暗示?(4分)

  16.“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试分析句子中“暗记”的含义。(4分)

  17、小说中胡笛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小说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5分)

  18.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并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及答案

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无愧于心。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第一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挫败,然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牢记失败中的教训。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

  • 高考语文真题解析_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解析_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 一、基础知识

  • 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7
    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7

    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 一、古诗文

  • 高考语文真题汇编2017
    高考语文真题汇编2017

    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行动起来,为高考而奋斗。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汇编2017,仅供大家参考

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