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真题精编2017语文(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1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6 分)

  (1)内容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

  “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

  要求: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真题精编2017语文参考答案

  1..C

  试题分析:龙马的象征意义从伏羲氏就开始了。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语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

  2. A

  试题分析:B.应是“人才”(相貌武功),吕布俗称“三姓家奴”——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陈宫:“君,骁勇无敌,善战无前,然勇而少计,暴而少仁。”曹操:“ 布,狼子野心,成难久养。” C.混同了本义和比喻义。D.“伯乐”通常比喻慧眼识人的人才,但文中不是以马来喻他们的。对于说明文语句的理解,一定要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语句,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否则就可能改变原意,造成曲解。

  3. D

  试题分析:颠倒因果。“马身上体现的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等,早已成为中国人推崇的精神”是人类赋予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精读选项涉及到的段落,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衡量辨析,得出正确答案。当然,运用排除法选择或验证也是必要的。

  4.D

  挠:(使)屈服

  5.A

  (④表现的是王鼎的谦让,⑤表现的是王鼎爱民,⑥表现的是王鼎的善待家人,生活节俭。)

  6.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关键是翻译出“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由此推断是曲解原文,应是仁宗用不要效仿“三虎”的做法告诫傅惟几。)

  王鼎字鼎臣,凭借进士及第,多次升迁担任太常博士。当时天子担忧吏治大多毁坏,监察部门不履行职责,而范仲淹等人刚刚执政,就挑选各路使者让他们查究检举不法官吏,任命王鼎提点江东刑狱。王鼎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相揭发贪官污吏,甚至微细隐藏的罪行也不宽恕。因此他们属下的官吏怨恨他们,把他们看作“三虎”。仁宗听到了这些情况,很不高兴,后来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不要效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范仲淹等人被罢免,王鼎与杨纮、王绰都被人指责,当时王鼎提点两浙刑狱,因此被贬为深州知府。

  第二年,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赈救灾民,非常尽力。迁为建州知府,那里的风俗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订条例教育乡民,禁止他们这样做。当时偷贩茶叶和盐的人很多,(王鼎)全都用棍子(驱遣)发配他们,监司屡次替他们说话,王鼎不为此改变。王鼎迁任提点河北刑狱,处理贪官污吏更加急迫,他弹劾检举官员,不回避权贵和有势力的官员。他被召为开封府判官,改任盐铁判官,多次升迁担任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河设置驿站牵引漕舟,每年可节省役夫六万,王鼎议论以为这样做不行。杨永德横暴狡诈,宰相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一员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根据实际情况连发八问,杨永德均不能回答。王鼎于是上疏说:“陛下幸亏考察任用了我,不应该过分听从小人的话,胡乱有所改变,因而耽误国家大计。”于是永德的奏请没有被采纳。

  过了二年,王鼎被任命为使者。先前,使者大多索取购买南方的特产,趁着到京城述职,就拿着这些特产赠送权贵。王鼎一样特产也没买,独自全心全意去精心处理政事,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自己亲自处理。凡是调发负责成批运输货物的官员,王鼎估计漕路的远近,确定运期的先后,制订成规章制度,因此劳逸均等,官员不能肆意妄为。官船禁止私人搭载物品,舟兵不能养活自己,就偷官船上的米来干坏事。有舟兵贩米养活自己,买米的人抓住他们违法的把柄,不肯偿还拖欠的米。王鼎就发文书要州县监督偿还,舟人有办法自给了,就不再干坏事了,而所运的米也不曾短缺了。

  8.(5分) 参考A:哀景衬哀情。(1分。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以。答“比喻”不给满分)眼前的烟柳历经沧桑而衰败,又加上历来被离别之人攀折,如今也是憔悴不堪。(2分)作者以哀景衬哀情,借伤柳而伤别,加倍突出了人间的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提及沧桑之感亦可)

  参考B: “憔悴楚宫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词人眼中所见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如楚宫腰的婀娜多姿的柳树早已憔悴不堪了,已是古老且衰败。(2分)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眼前烟柳姿态,而且强烈表现了词人心中所生的历史沧桑之感(离愁别恨)。(2分)

  9. 6分 关键词:秋日、夕阳——漂游思乡;阳关曲——别离之苦;乘舟凭栏——孤寂)夕阳闲淡而且秋光已老,这种凄清孤寂的环境已经让词人心中满是离愁,而送别的阳关曲不由得让独自乘舟而去的词人更是肝肠寸断。

  诗歌解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

  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在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在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一曲《 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

  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在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在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10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11文学类文本:

  (1)选择:C E

  试题分析:A,唐先生听到老范去世的消息惊呆了的原因是,这样“一个对于他无足轻重的人,竟是真正尊重他,真心相待于他的人”;B,唐先生失意以后,只有花农老范一直尊敬他,他对老范是心存感激而不是“开始喜欢老范”;D,“正面”应为“侧面”。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因此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

  (2).①交代人物处境,描写人物的颓废状态。②紧扣文章题目中的“寂寞”二字,在与下文的对照中彰显主题。③为主要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每点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文章的前三段属于文章的开头段,因此有开篇点题和引起下文的作用;另外,文章的前三段主要是对故事发生的环境的描写,作为环境描写题型,首先要回答出写了什么特点的环境,这个特点与题目、下文、主人公心理及性格特征、主题都有怎样的内在关系,逐条分析,若有,必须全面回答出。

  (3).老花农是一位种花手艺精湛,淳朴善良,钟情于艺术,执著于友谊的劳动人民形象。(3分)他对艺术美有着真情向往,他尊重和唐画家的友情,无论唐画家处于顺境或逆境,他都真诚相待,始终如一。(3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作品的艺术形象。作为形象题型,要把握好作品形象的定位,即人物形象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物细节描写和情节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征,也就是形象的若干特点,以此支持自己的概括。

  (4)深刻意蕴:①人在逆境中才认识到生活中最珍贵的不是名誉、地位,而是质朴的友谊;②为了权力、地位不可失去人性的本真;③不能因境遇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6分,每点2分)情感取向:对虚荣、自私、趋炎附势的批判;对质朴、高尚灵魂的赞美。(2分,每点1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作品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所谓深刻意蕴,可以理解为作品主题的一部分,即主人公的思想情操所蕴含的道理;所谓情感取向,就是指作品主旨所指向的社会评价,也就是作者对与此有关的人或事物或现象的基本态度。

  12.实用类文本:

  (1)【答案】CBE

  选C项,得3分;选B项,得2分;选E项,得1分。

  (E项“幽默”不是吴宓的特点。A项错,强加因果,文中并未提及钱钟书对他的评价是因为他固守自己的观念,不知变通。D项错,成就了他特立独行文化人格的不是“情感真挚、不怕非议”,而是他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人们对传统文化极尽声讨的时代创办《学衡》杂志。)

  (2)(6分)【答案】“笨”是指固守自己观念,不知变通。他的笨表现在:①生活中:他对毛彦文不屈不挠的追求;②在艺术世界中:他对林妹妹推崇备至,以致在生活中,人凡行为言语有损于林妹妹,吴宓必暴怒不止。③过于严谨,近乎死板,以致不了解他的人会误认为他很小气。(每点2分)

  (3)(6分)【答案】吴宓的一生“殉情殉道”,可情归于空,道亦归于空,可谓“敌笑亲讥无一可,情亏志折事全终”。 ①他在时代的大潮中不随波逐流,坚持“中西融合”的治学原则,《学衡》杂志一出便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②他率性直言,说话不知避讳,三年困难时期被指为疯狂反对社会主义。③他感情真挚,热恋毛女士,然而毛女士却并不领情,令人悲叹啊。(每点2分)

  (4)(6分)【答案】示例一:吴宓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为是值得崇敬的。①他不忍于民族文化价值的被忽略,他所坚持的宗旨在今天看来是极具前瞻性的;②体现了他做人、做学问的原则,绝不随波逐流,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难能可贵。③他保持了自己的文化品格,为我们树立起一个纯正文人的标杆。(共8分,酌情给分)

  示例二:吴宓先生反对新文化运动不值得赞扬。①他所坚持的“中西融合”治学原则让他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殉道却道空志折,个人价值没能得到实现。②当时旧中国需要的是新思想,他的坚守不合时宜。③固守自己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冥顽不灵,顽固不化,是性格中的缺陷,不值得称赞。(共8分,酌情给分)

  14.D

  【解析】

  试题分析:A主语残缺,去掉“由于”。B搭配不当,可以提高水平,但不能培养水平。C两面一面不对应。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15.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排序题,应注意考察文段上下文和共排序的六句话之间的内部关系。题中,④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高亢的欢叫”状,所以应在②后。于是排除B。①句后面应接着描写,第四局空后是句号,于是可排除C。A、D两项都以③句开头,①写晨风,后面⑤作描写,似乎可以,但②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D。

  16.北京、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雾霾天拖后腿。

  【解析】:此类压缩语段的题,一要注意体裁。新闻体裁符合记叙文的基本特点。二要注意扣住新闻的六个要素。三要注意寻找导语部分。四要注意字数要求。本题是新闻,故可从导语部分中找出关键的要素概括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1)(内容介绍:)画面中的瓶子里盛着高度到瓶身一半的水。一只乌鸦栖息在瓶口惬意地用吸管喝着水,另一只乌鸦满头大汗地衔来许多石子投进瓶中,很吃惊地对喝水的乌鸦说:“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3分)

  (2)(寓意:)批判了社会上那些固守经验、思维僵化(或做事不知变通、看不惯新生事物)的人。(3分)

  【解析】:解答时要先简述构图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解说,或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同时注意内在的逻辑性,然后揭示寓意,句子表述要条理,短短的句子中不能有病句,语言尽量简洁,同时关注限制,不要超过规定字数。

  18.写作指导:

  1、材料中的立意应该侧重于“低头族”的负面效应,而不是对“低头族”现象给予肯定。

  2、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构思:

  (1)凡事应讲求个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太过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就只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必然会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3)唤醒自制力。如果“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被打败了的自制力。


猜你喜欢:

1.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3.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4.高考语文试卷pdf

5.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真题精编2017语文(2)

1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6 分) (1)内容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语文真题扫描版2017
    高考语文真题扫描版2017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真题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

  •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及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及答案

    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无愧于心。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1,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真

  •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挫败,然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牢记失败中的教训。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

  • 高考语文真题解析_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解析_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 一、基础知识

2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