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湖北技能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时间: 刘惠0 分享

  月考分数高低何足挂齿,平时名次浮动纯属正常。因此,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基础打得牢,就无须惧高考。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湖北技能高考语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湖北技能高考语文试题第一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声誉雀起 黯然失色 薄饼/浅薄 典籍/枕藉

  B.幅员广阔 五彩斑斓 剥落/剥削 朔风/夙愿

  C.星辰变色 别出心裁 伺机/伺候 胚胎/毛坯

  D.殒身不恤 哀声叹气 模仿/模样 渣滓/桑梓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 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 ▲ 、缠绵悱恻的唱腔。

  ⑵ 如今的书坛画坛 ▲ ,且到处是圈起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了。

  ⑶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 ▲ 。

  A.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 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 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鱼龙混杂 无能为力

  D.不温不火 鱼目混珠 爱莫能助

  3.下面对有关作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亭送别》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就课文看,每一段唱词都有相应曲牌,而一折戏中的若干曲牌又属同一宫调。

  B.《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朱丽叶说“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两句话表现出爱情的力量能够战胜家族的世仇。

  C.《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与众名士在兰亭举行修褉诗会后为诗集作的序。文章情感由悲而乐,表达了生命苦短、悲欣无常的感慨。

  D.《寒风吹彻》借助十四岁的我、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姑妈、母亲四个人的经历,表现了一种生命的真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4.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以“白云”喻游子,后句则交代游子浮舟漂泊的孤愁。

  B. 杨炯《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以雪暗风多写环境恶劣,以鼓声写战斗激烈。视听结合,景中传情。

  C. 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巧妙用典,借陈王曹植醉酒狂欢抒发自己人生得意的快乐。

  D.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既实写夏天暴雨,又暗含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5.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表述《飞鸟集》中相关诗句的含意。(4分)

  (1)鸟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慈善的举动。

  ▲

  (2)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司马温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葬今陕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曾祖讳政,以五代衰乱不仕。祖讳炫,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终于耀州富平县令。考讳池,宝元、庆历间名臣,终于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公始进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宰相韩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计。

  事英宗皇帝,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论陕西刺义勇为民患;及内侍任守忠奸蠹,乞斩以谢天下,守忠竟以谴死。

  事神宗皇帝,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及王安石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争之。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帝以公为枢密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遂以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退居于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公为门下侍郎,迁正议大夫,遂拜左仆射。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余人。旋罢保甲、保马、市易及诸道新行盐铁茶法,最后遂罢助役、青苗。

  而公卧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薨于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上亦感涕不已。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谥曰文正。官其亲属十人。公娶张氏,礼部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温国夫人。以元佑三年正月辛酉,葬于陕之夏县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轼。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6.请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①子孙因家焉 家: ▲ ②遂拜左仆射 拜: ▲

  ③分别邪正 分别: ▲ ④上亦感涕不已 涕: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已而果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守忠竟以谴死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后必为边患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退居于洛十有五年 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祖先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祖上历代为官,父亲司马池是宝元、庆历间名臣,曾经做过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B.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侍奉过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位皇帝。他为政敢于进谏,坚持自己的主张,大力打击任守忠等奸恶之人。

  C.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遭外放,并曾经退居洛阳十五年。在被太皇太后起用后,迅速废除了许多新法政策。

  D.司马光逝世后,朝廷给予他高规格的丧仪,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并让苏轼撰写碑文。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3分)

  (2)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 酌① 李白

  春草如有意,罗②生玉堂阴。东风吹愁,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晚年。②罗:藤萝。

  (1)“独酌劝孤影”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请加以说明。(2分)

  (2)“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情景?试简要分析(4分)

  (3)从全诗看,李白的“愁”有哪些?(4分)

  湖北技能高考语文试题第二部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曰: ▲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战士军前半死生, ▲ 。(高适《燕歌行》)

  (7)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王实甫《长亭送别》)

  (8)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五月菖蒲

  ①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②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端午节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神话故事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③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传说,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④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的越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⑤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放置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⑥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⑦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像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飘过。

  12.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3.简要概括③~⑤段中菖蒲的特点。(4分)

  14.文章第③段穿插了有关菖蒲的传说,有何作用?(6分)

  15.本文除了抒发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还暗含着作者哪些情感?试联系全文加以探究。(5分)

2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