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一天天积累,一点点努力,一步步前进,一滴滴汇聚,终于到了高考这一天。放松心情,面带微笑,保持信心。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则少得更多。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样式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则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世或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林泉逸兴、善良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凡此种种,我们都易于认识,亦易于见到它们深刻的意义。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恋情的。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应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去理解。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各个时代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还可以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代精神。

  宋人相信“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时常流露“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想念,表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流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情致,当壮志未酬而期待“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自然,宋人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动,歌颂甜蜜的幸福。正因宋人在词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服从了新的规律,词才成为时代文学的。在艳科题材里,作者流露了真实情感,于是往往不自觉地表现了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这类作品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

  宋人许多春愁闺怨与离别相思之作,虽然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向阻碍获取幸福的社会因素斗争的反抗精神,但他们并不坚决,没有付出最大的代价,结成的是苦涩的果实,留下了永生的遗憾。他们幽会时总是“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他们注定缘悭分浅,“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他们魂牵梦绕,再见无期,“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只得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为慰藉;他们往往辛酸地饮下人生这杯苦酒,“到头难灭景中情”,未了今生,亦不希望于来生,因为“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从这里可见到我们民族曾经遭受过的精神生活的压抑与不幸。因社会性的制约势力过于强大,宋代词人是不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本质力量而高唱胜利之歌的。

  词为艳科,这是由词体文学产生的社会环境与传播的文化条件所决定的,表明它就体性而言最适于表达爱情题材,而且概括了宋词题材内容的基本情形。宋人思想的活跃与欲望的增强,尤其受到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这在词体文学里表现得鲜明而深刻。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词是宋朝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丰富,对后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唐诗和宋诗。

  B.作为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宋词拥有众多的作家作品,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学现象。[来源:学科网]

  C.在宋词里,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男女恋情的,这是由词产生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的文化条件所决定的。

  D.因为受自身体性的局限,宋词没有出现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

  2.下列不属于宋词“被誉为‘时代文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A.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顶峰,其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现存的八百余种词调,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B.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能发出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聚成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潮流。

  C.宋词描绘出了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体现出很真实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民族遭受过的精神压抑与不幸。

  D.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而在宋词里,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涉及恋情。但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音韵格律苛严,创作起来比较困难,但仍出现了多样化的题材,反映出人们的不同愿望,并产生了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

  B.因为宋词是当时的“时代文学”,所以宋人敢于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敢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从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来源:学科网]

  C.宋词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束缚的愿望,但因为社会性的制约势力过于强大,词人写下的多为哀怨缠绵之曲,无法高唱胜利之歌。

  D.宋人思想活跃,欲望增强,受到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这些在宋词中都有鲜明而深刻的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货殖著姓。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通笑曰:“吾意也。”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轶为舞阴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抚百姓,修宫室,起学官。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①,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有删改)

  【注】①消疾:消渴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通素闻守说谶云 素:向来

  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期限

  C.征通为卫尉 征:征召

  D.令以公位归第养疾 第:宅院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B.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C.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D.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通的父亲李守担任王莽的宗卿师,家境富裕,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满足于做个小吏,就辞官回家。

  B.下江和新市战事兴起,南阳动乱之际,李通和堂弟李轶一起商量着想和刘氏宗室中的刘伯升兄弟共议大事。

  C.李通奉命拿着符节从长安回到荆州镇守时,娶了光武帝的妹妹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宁平公主。

  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辞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认为安定不能忘记危险,应当让李通在职养病,因此不同意他辞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4分)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作《宝剑篇》,借古剑尘埋托寓才士不遇。后因此篇得到武则天赏识,终于实现匡国之志。②新丰酒:唐代初期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舍,受到店主人的冷遇,于是取酒独酌。后来得到唐太宗赏识,拔居高位。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9.颔联中“仍”“自”二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斯已矣。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晚有儿息。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2分)

  春雨

  连俊超

  霏霏春雨像是从几十年前飘来的。

  刘老头瘸着腿,跟着送葬的队伍走出村庄时产生了这种玄妙的感觉。在他走过的几十个春天里,灰蒙蒙的细雨将村庄笼罩,看不清远处,看不清走过和没有走过的道路。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仍然走在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而眼下唢呐忧戚的鸣奏将他的怀疑撕得粉碎。

  那一年天色迷蒙,春雨斜织的时候,他看见大脚花跟着刘柱走进了村庄。那时,刘柱脸上洋溢的喜气让他羡慕不已。可他是专给死人撒钱烧纸的,爹死之前就将他带上了送葬这条道。这种喜事他不能近前,只能远远地望着。

  大脚花鲜红的盖头和婀娜的身段让他看到了混沌烟雨中闪亮的色彩。喜洋洋的唢呐声为那个春天谱写了欢快的曲调,一扫春雨时节的单调与阴沉。他记忆犹新。听人说,她叫花。在缠脚的年代,她的脚并不那么小巧。

  此刻这条被他们走过无数遍的土路上,行走着从几十年前走来的人们。当年吹唢呐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步履蹒跚,底气不足。唢呐凄哀的悲调像雨丝一样飘摇不定,甚至有些断断续续。刘老头走上前去,拍拍吹大唢呐的老头,说:“老哥,对不住了。”

  老头咽了一口唾沫,说:“哪儿的话?大脚花是我们接来的,我们得好好把她送走。我也老了,嘴巴漏风,吹不好了,对不住她啊!”哀婉的曲调又在雨雾中旋绕起来。

  刘老头从竹筐里拿出一叠纸撒到空中,自言自语道:“花,委屈你了,收住吧!等好天我再给你烧。”几十年来,刘老头第一次在雨天送葬。精心剪裁的烧纸被雨水打湿,飘落在潮湿的土地上。

  大脚花走进村庄的那天夜里,刘柱就被穿军装的人开着卡车拉走了。她连他的样子都没有看到。然而,她在刘柱家留下了,没有回到山岗那边自己的村子。她坐在山岗上,远远地看一眼自己的家院,又回头看着自己将生活一辈子的村庄。可那个男人走了,或许不会再回来了,这个村庄里她无亲无故。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里,该去往哪里。

  那时,刘老头将羊群赶到山岗上,微笑着,抽着烟,心满意足地远望着那个俊俏的女人。

  “歇会吧!”刘老头对抬棺的汉子们说。

  唢呐声戛然而止。人们坐在一起,并不在意这细密的雨丝 。

  “花,一会儿就到了,大家得歇会儿。”刘老头把手按在棺板上。

  “大脚花来的那年,我吹唢呐一个顶仨。现在不行了,连个长点的调子都吹不出来了。”

  “她这辈子够苦的,嫁给了刘柱,连面也没见着。”

  刘老头闷声不语。

  大脚花在山岗上守望了十多年后,在山半腰立了一座坟。她走到刘老头面前,说请他为刘柱送葬。坟头堆起的时候,刘老头将烧纸撒遍了山岗。那天,刘老头发现,自己一直远望的女人已不像刚进村子时那般俊美,他感到自己被莫名的痛苦浸透了。

  刘老头听着人们说话,向不远处的山岗望去一眼。隐约可见那座刘柱的坟头。那个从走进村庄就少言寡语的大脚花,曾经多少次在坟边一坐就是一天,不知道她在守候什么,遥望什么,等待什么。刘老头赶着羊群,远远看着她,愣神片刻,突然给自己一巴掌,骂道:“你他娘的是个瘸子,除了放羊、给死人烧纸还会啥!你不配!”

  后来刘老头走到大脚花身边的时候,她的脸上已经被岁月刻画了太多的沧桑。几十年,她简单的生活只靠做绣花鞋维持着,那是令村里其他女人赞叹不已的巧工。与大脚花对视的一刹那,刘老头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她几十年。多少年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他感到不知所措,嘴唇像被捏住了似的说不出话。他们就那样对视着,野风奔走。

  “刘柱到底回来没有?”

  “那里不是刘柱的坟吗?大脚花活着的时候成天守在那儿。”

  后来,刘老头鼓起勇气对大脚花说:“老嫂子,你就坐在这个土岗上过了一辈子。你也看见我了吧,我放羊的时候成天看着你,看了几十年。”

  大脚花盯着他凝视了片刻,说:“我知道。我也看了几十年,却啥也没看见。我娘说,生我的时候天下着清明雨,一连几天。我跟着他来的时候,还是雨天。人家说我这辈子就没有根儿,我临老连个送我的人都没有。”

  “一眨眼几十年没有了,我也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你守着这个土堆图个啥?”刘老头狠狠地干咽了一口。

  “守着它我心里踏实点。”

  两声叹息,一阵无语。

  “走吧。”抬棺的人喊。

  刘老头站起身,说:“走吧,还得把坟刨开呢。”他答应过大脚花,要把她葬在那座早已筑好的坟里。他猛然想到,有一天自己老去时有谁为自己点燃一把烧纸。

  唢呐声重又在雨雾里飘荡起来。吹唢呐的人似乎鼓足了气,吹得格外凄婉悠长。细密的斜雨不紧不慢地洗刷着悲声。刘老头的瘸腿踏着哀戚的节奏,向山岗走去,走向那座山半腰的孤坟,空坟。

  1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的刘老头由于身体残疾,只能做送葬的事,所以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不敢表白,错失了爱的机会。小说从始至终都在表现刘老头自卑怯懦的性格。

  B.大脚花成亲时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在山岗上等了十多年后,等来的却是丈夫的死讯,所以只好在山半腰给自己的丈夫立了一座坟。

  C.大脚花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守着一座坟,而刘老头却看了几十年的羊,也看了几十年的大脚花。小说着力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诚、最朴素的情感。

  D.因为给刘柱送葬,刘老头得以走到大脚花身边,他发现大脚花并不像刚进村子时远望那般俊美,是远望欺骗了他,他感到莫名的痛苦。

  E.小说以“春雨”为线索结构全文,把刘老头对现实的感受和对往事的回顾缝合在一起,交替呈现,平行展开。这样安排使小说情节更具张力,主题表达更加厚重而深刻。

  12.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13.有人认为小说的重点是写人的守望,因此本篇以“守望”为题更好。请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一天天积累,一点点努力,一步步前进,一滴滴汇聚,终于到了高考这一天。放松心情,面带微笑,保持信心。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考答题完毕之后要进行认真的检查,而且要慎重的检查,千万不能把正确的答案给改错了。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安徽高考语文

  •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备用卷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备用卷

    高考的时候,不要纠结于一个问题中不走,要把握好真题的答题节奏和速度。祝高考考出好成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备用

  •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

    高考答题时不要求每道题都做,而是能做就做,不能做就先跳过,把能做的都做完了,再回头琢磨那些不能做的。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

  •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b卷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b卷

    高考时遇到难题不要慌,因为什么题目都是围绕着基础展开的,好好想想基础的运用即可。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2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