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_江苏语文诊断性考试试题

时间: 刘惠25 分享

  高考复习用心了,努力了,高考的时候就可以很自信地去参加了。祝高考成功!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供大家阅读!

  江苏语文诊断性考试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背债/墨透纸背 呜咽/细嚼慢咽 属文/前后相属

  B.蔓菁/顺蔓摸瓜 纵横/老泪横流 亲家/相亲相爱

  C.瓦刀/砖瓦建筑 说客/口说无凭 度量/度德量力

  D.奏乐/乐此不疲 择菜/不择手段 露底/出乖露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不敌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与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擦肩而过。

  B.我的观点是,买房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但如果为了买房而终生成为“房奴”,尽管房子怎么升值,对买房者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C.始于1983年的春晚,逐渐成为中华儿女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道盛宴,许多人早早地吃过年夜饭,守候在电视机旁,目的就是为了看春晚。

  D.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加大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做到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企业公共关系”中“双向交流”的四项内容,每条不超过6个字。(4分)

  信息双向交流在企业公共关系中非常重要。要使企业与社会公众相互间达到充分的了解就要沟通企业的情况。有的企业十分注重情感投入,通过建立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友善关系,以求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与信任。有的企业积极确立适应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观念,进而通过沟通取得社会认同与支持。当然,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和谐相处也取决于双方在价值导向上的一致性。在这方面,企业还要通过沟通引发和指导社会公众,以提升社会公众生活质量、指导消费并改变生活方式。

  4.2014年在江苏省南京举办了第二届青奥会,下面是导游介绍太湖石的一段话,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这段话。(不超过30字)(5分)

  眼前有一块太湖石,人称“美人腰”。她美就美在这杨柳细腰上,仿佛一位古代穿素装的妙龄少女。据说,这位少女的“心肠”很好,谁如果把硬币从它的“心”里扔进去,并且能把在底下一个孔洞流出的硬币接住,那您以后定能得到美少女的热心帮助。

  眼前有一块太湖石 ▲ ▲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儒家思想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文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儒家的天下情怀体现为《中庸》的“赞天地之化育”、程颐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强调尊重自然与社会。

  ①是学习、包容、对话的文明

  ②和西方启蒙运动发展出的凡俗性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

  ③同时对自然科学有一种强烈的推崇

  ④凡俗性的人文主义在世界观上强烈地排斥宗教

  ⑤同时也是具有天下情怀的文明

  ⑥而儒家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提倡兼容并包

  A.①③②④⑥⑤ B.②④③⑥①⑤ C.③④⑥⑤①② D.⑤①②③④⑥

  6.下面是一则关于“最美乡村教师”刘坤贤的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为刘老师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70字左右。(5分)

  刘坤贤,重庆市巫溪县双河村小学教师。20年来一直工作在偏远的山村。1995年,刘坤贤利用暑假挣办学经费,当挖煤工时遭遇意外,高位截瘫后不能久站,但他坚持站着上课。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他就吃两片止疼药。2011年刘坤贤在课堂上突然摔倒,医院诊断为脑溢血。原本需要治疗6个月,谁知过了3个月,瘦弱的他便拄着拐杖,给孩子们上课。刘老师最常说的话是“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重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①,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赡,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②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③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④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陵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①纪纲:指州郡官员。②处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重其忠亮 重:敬重

  B. 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忤澄 忤:违背

  C. 不往,曾衔之 衔:怀恨

  D. 众咸壮之 壮:豪壮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澄之奔败也 ②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B.①舒为万里纪纲 ②请为张唐先报赵

  C.①采稆湖泽以自给 ②以髡为诸侯主客

  D.①太守乐凯言于敦曰 ②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郭舒“忠亮”的一组是( )

  ①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 ②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 ③舒跪而受之

  ④余肉可共啖之 ⑤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 ⑥表为梁州刺史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郭舒被王敦征召担任参军,又转任从事中郎,曾经和王敦密谋造反,郭舒提出的意见,王敦没有听从,只让郭舒驻守武昌。

  D.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把武昌城西百姓的菜地设为营地,太守乐凯面对勃然大怒的王敦不敢说话,郭舒却毫不畏惧,直言进谏。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4分)

  (2)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3分)

  (3)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首联中与“夕次”的“次”相照应的词语有哪些?(3分)

  ▲ ▲ ▲

  (2)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 ▲ ▲

  (3)从全诗来看,作者“未眠”原因有哪些呢?(4分)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生乎吾后, ▲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⑵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⑶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⑷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前赤壁赋》)

  ⑸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⑹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子曰:“巧言乱德, ▲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倒退的一生

  (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

  他的一生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所体验过的最富启发性的寓言。

  我第一次遇见贾金斯,或者说真正注意他是在好些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正在外边野营。当时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走过去,说要帮一把。“停一停.”贾金斯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贾金斯便四处找锯子。找来锯子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这把锯子得磨快些。”他说。于是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使用锉刀前,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为了给锉刀安手柄,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干,又发现得先磨快斧头。当然,要磨快斧头,不得不先将磨石固定好,这样磨起来才得心应手;可这又免不了要制作几根支撑磨石的木条。为了把这事办好,贾金斯决定做一张木匠用的长凳;可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可能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所需要的工具,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自从第一桩事儿后,我逐渐和贾金斯混熟了,了解他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曾有一段时间,他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很快发现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透彻了解,然而实践表明: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要想学好法语绝不可能。贾金斯进而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为梵文是拉丁语的基础。贾金斯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直到他发现要正确地理解梵语,非学古伊朗语不可,因为它是语言的根本。然而,这种语言早已销声匿迹了,贾金斯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不用说,贾金斯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学的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

  但这无关紧要。他有的是钱,可以拿出10万美元的资本直接开厂兴业。起初,他将这笔钱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他发现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金,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这样,他本来可以赚些钱,偏偏用作工厂动力的是煤气,耗费巨大。于是贾金斯又以7万元的价卖掉他的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象一个倒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每年都亏损一大笔钱。

  贾金斯的家庭生活风平浪静。当然他从未结过婚,他恋爱过好几次,每一次都毫无结果。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的初恋故事,当时我和他过从甚密,无话不说。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我想请求她做我的妻子。”他对我说。

  “什么时候?”我问他,“就办喜事吗?”“不,”他回答说,“我首先得使自己配得上她。”为此,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教了一个半月的课,他意识到,假如一个人首先系统地学习巴勒斯坦历史,休想在教书这样神圣的职业中干出一番事业。他还认为,当一个人对以色列的历史只是一知半解,想去追逐一个女人,那真是无赖之徒。因此,贾金斯自动逃遁了。当他认为问心无愧求婚之日,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一个愚蠢的家伙。

  也许贾金斯从未结成婚倒是件好事,因为他每况愈下.越来越穷,他卖掉了最后一项营生的最后一份股份后,便用这笔钱买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终生年金。可是这样一来,支取的金额将会逐年减少,因此他要是活得时间长了,早晚得饿死。

  与此同时,他的形象大变,看上去既老又古怪,上衣短了一截,裤子悬在破靴上,活像个瘪三,他那张脸也像个小老头,布满了道道皱纹。而且他一谈起话来总是回忆过去,总是往回追溯,越追越远。晚年,他讲的都是年轻时候的往事,讲的故事更加遥远了。

  不久前的一天,他告诉我一个有关他和其他两位他称作哈普尔弟兄的故事,这兄弟俩一个叫勒德,一个叫乔,他说勒德这老兄力大无比。我问勒德多大岁数,贾金斯回答我说三岁。他还补充说另一位兄弟年龄更小,但却是个十足的机灵鬼,大约——讲到这里,贾金斯停歇下来推算,大约有18个月吧。

  于是,我才明白贾金斯缅怀往昔到了何种地步。他已经从童年退到了婴儿期。而现在,当他的年金枯竭,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也就退到了生命的底线,究竟是死是生,我便不得而知了。

  然而,他的一生却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所体验过的最富有启发性的寓言。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贾金斯看见别人往树上钉木板,“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一把”,然后四处奔忙找工具,表现了他热心、乐于助人的性格。

  B.贾金斯制定目标细致有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专注地学习梵文,虽然最终没 有获得什么学位,但还是有收获的。

  C.在贾金斯看来,只有自身完美,才有资格追求爱情,于是,他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 自己,系统学习历史,结果错过了美好的娴缘。

  D.贾金斯晚年总是缅怀往昔,他没完没了地给别人讲述自己所经历的故事,提到各 式各样的人,表明他对自己的一生是无悔的、满意的。

  E.这篇小说笔致细腻,在有限的篇幅里塑造了一个事事追本穷源、一辈子都在走同 头路的倒退者,可笑可悲,引人深思。

  (2)小说写“我第一次遇见贾金斯”这件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贾金斯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塑造一生倒退、一事无成的贾金斯的形象,体现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8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春天里”的文化风暴裹挟了谁

  单士兵

  依靠翻唱汪峰的《春天里》走红的“旭日阳刚”音乐组合,现在回看过去,会发现他们与曾经扶他们上马走上一程的人——《春天里》词曲作者兼原唱者汪峰,渐行渐远。因为汪峰近日明确告知旭日阳刚今后不能以任何形式演唱《春天里》。

  从当初凌乱局促的出租屋唱上了“星光大道”,随后唱进央视春晚,旭日阳刚经过一条别样的途径,完成了从草根到明星的重大转身。这段成功过程,绕不开汪峰的扶持。比如,汪峰邀请旭日阳刚参加自己的演唱会,特别是一再授权他们直到在春晚演唱《春天里》,最后才完成了对这对草根歌手命运的根本转变。就像每个父母懂得自己的孩子一样,汪峰自然明白《春天里》的价值,也明白这种翻唱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对背后的文化与市场的秩序又意味着什么。

  当汪峰不让旭日阳刚演唱这首歌,自然带来各种争议。而这些争议也在被围观与评价。

  文化冲突的风暴生成了。被这种风暴裹挟的,不仅是汪峰与旭日阳刚,还有更多人。文化差异越大,参与人群越多,风暴就越激烈。

  旭日阳刚曾经的生存状态,作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表征,自然容易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旭日阳刚对音乐介入现实生活无疑也作出了贡献。但是,这又绝不是消解《春天里》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的理由。

  面对这些复杂错位的社会文化元素,当事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围观者也面对着文化价值判断的博弈。而这些价值阐述与文化博弈,本身何尝又不是一种财富?

  当然,汪峰给予过旭日阳刚最大的帮扶。当旭日阳刚以大量商演冲击特定版权秩序,客观形成对汪峰及其团队利益冲击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汪峰选择拒绝赐予,并不承担道德责任,也具有一定的法律理性。他在这起事件中展示的文化包容与秩序守护,应该得到尊重、理解,甚至是激赏。

  央视主持人将汪峰维护版权行为称做是“危机公关”,认为应该以“开阔的心胸”这样的道德境界面对问题,从中也不难发现法律意识的淡薄。诚然,对弱者的宽容与同情是应有的品质,但弱者从来也不应该具有天然的道德优势,更不能因为是弱者就可免于担当法律责任。

  如果不尊重这些文化常识,恐怕会远比这事件本身更悲哀。如果不能通过理性的文化对话,真正形成对文明与秩序的普遍坚守,任何人都可能遭遇到精神与权利的剥夺。就像现在汪峰被裹挟于“春天里”文化冲突的风暴中。

  也就是说,通过对这起事件的围观与梳理,让人们形成更多的文化认同,懂得去遵守秩序底线,那样才能避免更多人被裹挟在文化风暴中,而不至于产生太多的盲从与迷失。

  (选自2011年2月1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5.具体说说“春天里的文化风暴”是指什么?(6分)

  ▲ ▲ ▲

  16.对引起这场文化风暴的双方,作者有什么看法?(6分)

  ▲ ▲ ▲

  17.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应该怎样对待和避免这样的文化风暴?(6分)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棋道高手培训年轻选手的方式十分特别,他不教选手技巧和谋略,而是和选手天天对弈,决出输赢后,让他们记住自己对弈时的每一步,仔细推敲自己的每一步落子,找出自己的失误。找出失误多的,就表扬;找出失误少的,就严厉批评。后来,他培训的选手在比赛中和许多顶尖的棋手对决,很多高手被击败。那些高手惊叹说:“这些年轻选手太厉害了,没看出他们有什么技巧和谋略,但丝毫找不到他们的破绽和失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C

  【解析】A.bēi/bèi,yè/yàn,zhǔ;B.mán/wàn,héng,qìng / qīn;C.wà/ wǎ,shuì/shuō,dù/duó;D.yuè/lè,zhái / zé,lòu。

  2.【答案】A

  【解析】B“尽管”与“怎么”搭配不当,将“尽管”改成“不管”或者将”怎么”改为”这样”; C句式杂糅或词语重复,“目的就是为了”删去“目的”或“为了”; D“加大”缺少“宾语”,在“落实”后加上“的力度”。

  3.①沟通情况②沟通情感/情感投入③沟通观念④沟通价值导向(每个1分,共4分)

  4.眼前有一块太湖石,形状细长,中间有孔,与底下的孔洞相通,硬币能从孔中穿过。

  5.答案:B

  6.答案:他是孩子人生的起航灯,是文明的播种机。20年来,他坚持工作在偏远的山村;身体残疾,他坚持上课;身患重病,他仍然坚守课堂。坚持是他永恒的信念。(总说2分,事迹2分,修辞1分)

  7.D.(应该是意动用法,认为……豪壮)

  8.A.(都是主谓间助词B. ①判断词,是或者动词作为②介词,替C. ①目的连词,来②介词,把 D. ①介词,对②介词,到)

  9.B.

  10.C.(错在“曾和王敦密谋造反,郭舒提出的意见”,原文意思是“王敦谋划造反,郭舒劝谏他”)

  11.(1) 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2) 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

  (3) 竟然阻止我,不让我说话,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远!

  (评分标准:原则上一句一分,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2.(1)落帆、停舫(2分);逗、临(1分)。

  (2)反衬(对比或者衬托)(1分)。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1分);景中寓情(借景抒情)(1分),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1分)。

  (3)作者漂泊异乡(1分);景色凄凉(触景生情)(1分);孤独寂寞(1分);夜忆秦关(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1)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无边落木萧萧下(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5)入则无法家拂士(6)岂因祸福避趋之(7)小不忍则乱大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5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 (6分)(1)是指汪锋不让旭日阳刚继续演唱《春天里》(2分);(2)由此带来的版权之争(2分);(3)以及所引起的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广泛争议和评价(2分)。

  16.(6分)对双方的看法:①对汪峰:展示了文化包容与秩序守护,应该得到尊重、理解,甚至是激赏。②对旭日阳刚:要坚守文明与秩序,积极承担法律责任。(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要有宽容理解的胸怀。②要有文化认同,尊重别人的精神创造,③在争议中要有理性的对话,形成更多的文化价值认同。④要有明确的版权意识和法律秩序。(每点2分,答三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18.参考角度:①失误破绽和技巧谋略;②完善自己和战胜别人;③培训方式。

2017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_江苏语文诊断性考试试题

高考复习用心了,努力了,高考的时候就可以很自信地去参加了。祝高考成功!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江苏省语文高考试卷,供大家阅读! 江苏语文诊断性考试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背债/墨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