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江西高考语文试卷

时间: 德豪0 分享

  语法知识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法知识对于学生的高考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文体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江西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 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 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 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 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 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 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 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 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 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 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君权 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 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严格讲来,东汉或后 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 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3分)

  A.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B.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C.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C.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 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栗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

  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通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

  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胨弘范、太仆少卿马招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

  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蓥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

  懋第衰蛭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C.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D.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B.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雨后慰池上芙蓉

  徐贲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注:徐贲,明初“吴中四杰“之一。元末张士诚曾征徐贲为幕僚,徐贲避走不从,后张士诚军队为朱元璋所破。明朝建立后,许多文士得到起用,徐贲却一直到洪武七年才被荐进京。此诗写于他明初出仕之前。

  8.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境?表现了“芙蓉”什么特点?(5分)

  9.“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反复出现,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3)《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

  郑传敏

  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若兰扒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三娘娘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于是,三娘娘硬是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的模样都不记得了。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玩一会儿,不由得又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7岁,若兰54。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有趣事儿,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姐――,他掐我!”妞儿告状。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的不自在。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

  妞儿上初中了。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姐20年。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

  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窜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

  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最先能把妞儿气哭。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间,全家齐集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会吃了。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喷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

  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

  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滚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恨:“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一辈子不再回家。”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妞儿松下一口气。

  这口气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是若兰帮她松下的。

  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在妞儿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

  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

  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大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小时候一直和若兰斤斤计较:不准老,不准死。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

  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

  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节选自《雪莲》2011年第1期)

  (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欣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本文叙述了一个亲情绵绵的故事,以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好而感伤的情愫。

  B. 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

  C. 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

  D.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

  E. 本文最后才说“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饱含了女儿对母亲的无限亲情与依恋,让读者的感受渐趋沉重,回味悠长。

  (2)文中两次写到“逛街”,情形有一些不同,但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却又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为什么要一再比较妞儿与若兰的年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含义丰富,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谢晋的人生大智慧

  李世琦

  就在《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送来的第二天,我从媒体上得知了谢晋去世的噩耗,我看着手中的《谢晋人生智慧》(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怅然若失,在这个大师稀缺的时代,又一位大师走了……

  对新中国电影史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对谢晋的电影作品都会顺口说出几部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篮5号》、《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到八九十年代的《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天云山传奇》、《鸦片战争》,他为观众奉献了源源不断的精品,有的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笔者还在读大学时,就经常听到人们以敬佩的口吻说电影界的“二谢”(另一位是谢铁骊)。这次因为编辑《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一字一句读了《谢晋人生智慧》书稿,才对这位大导演有了深入的了解,领略了他的人生大智慧。

  回顾谢晋的一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高远的精神境界。他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他强烈的爱国之心。谢晋的家乡是浙江绍兴,这里人杰地灵,代有英贤。古有王羲之、陆游,今有蔡元培、鲁迅、秋瑾,给予他深深的精神熏陶。他的远祖是东晋名相谢安,就是那位在谈笑间大破强敌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为了继承先祖的精神,他为自己取号“淝捷”,这是人们很少知道的。中学时,他上了春晖中学。这虽然是一所地方中学,却是一所名校,当时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之称,叶圣陶、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张天翼等曾在此亲执教鞭,这使他年纪轻轻就眼界大开,起点很高。后来,每次到西安看到汉唐的文化遗迹,他都为中华民族深为自豪,同时又觉得有一种愧对祖先的羞愧感。正是这种感觉导引了电影《鸦片战争》的诞生。

  谢晋似乎注定是要做电影导演的。他的母亲特别爱看电影,他家附近就有不少影院、剧场,看电影、看戏特别方便。由于母亲的影响,早年的谢晋成了电影迷。1938年,他随父亲到香港。当时,正好武汉的抗敌演剧队到香港演出,充满激情的救亡歌声使谢晋每次都热泪盈眶。第二年,回到上海,他积极参加了于伶领导的学生业余戏剧活动,在多幕剧《岳飞》中扮演岳云,开始走上戏剧艺术之路。1941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报考从南京内迁四川江安的国立剧专,这一年,他18岁。虽然条件艰苦,但这里有曹禺、焦菊隐、张骏祥、马彦祥、陈鲤庭等著名戏剧艺术家,他们的爱国激情和艺术修养使他受益良多,为他后来的电影导演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谢晋能够成就自己的电影事业,是和他强烈的“巨片意识”分不开的。他时刻把自己的工作和祖国、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在一起,超越了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和那些整天想着赚钱、得奖的人有云泥之别的。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管是被打成“右派”,还是新时期的如日中天,他始终忠诚于电影艺术,宠辱不惊,老而弥笃。正如该书作者所言:“少年之时的谢晋那胸中充溢的爱国激情,在他一生中,成了贯穿他生涯历程的红线,正是这条红线使得他有透视历史的眼光,他总是用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去构思能够载入史册的巨片。”而谢晋自己,一直把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他说:“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能与天地同存,绝不是偶然的。这些光辉的作品,耗尽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落后于世界水平不怕,只要有这么一点精神,经过刻苦的努力,一步一步跑下去,跑到生命的终点,一定会对人民有所贡献。”

  像所有的大艺术家一样,谢晋的成功还在于他的独立思考。他深有体会地说:“做导演要有毅力、信念,对作品的判断,要不受来自左的或右的思潮的干扰。”这实在是历经多次运动而矢志不移的金玉良言。

  从家庭方面看,谢晋的生活是有些不幸的,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两个是残障。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在尽心竭力地照顾两个残障儿子。这也是他拍摄影片《启明星》的原因之一。但生活中的不幸,并没有影响他的艺术追求。他豪迈地说:“那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的,从来没有经受过曲折的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百折不挠才是人生的大道。”谢晋的智者之言不是很值得人们深长思久。

  (2008年《光明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谢晋的离世,让作者怅然若失,在作者看来,谢晋在电影界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的离开使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变得稀缺。

  B.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提到了众多人物,目的是表现谢晋的家乡是一块人杰地灵、贤才辈出的地方。

  C.受母亲的影响,谢晋从小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过程中,谢晋表现出了对电影的高度热爱,在家的支持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加上众多艺术家的培养,他终于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D.谢晋的成功,让我们深深懂得:远大的目标、孜孜以求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独立思考的品质,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E.谢晋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生活中的不幸,一方面为他的电影创作提供了灵感,另一方面使他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2)谢晋的人生大智慧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3)谢晋说:司马迁的《史记》、曹切芹的《红楼梦》能与天地同存,决不是偶然的,为什么说这些伟大作品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只要有这么一点精神……”。这么一点“精神”又指什么?(6分)

  (4)文章的末尾说到:“谢晋的智者之言值得人们深长思之。”请结合文中谢晋的话谈谈你对挫折与成功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能被括号中的成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3分)

  A.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文相互转换、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重点。(如日中天)

  B.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追求。(举步维艰)

  C.叙利亚境内有许多支反政府武装力量,他们的立场与关系从来都没有稳定过,这使本来就千变万化的局势更趋复杂。(千差万别)

  D.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日前在长春农博园开幕,在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展厅, “天景玉米”“松花江大米”等品牌产品比比皆是。(俯拾皆是)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B.夜幕降临,马德里城灯光璀璨,全城200多家书店、图书馆、文化单位和40多位文艺工作者共同参加了这场盛典。这个夜晚,成为名符其实的“读书之夜”。

  C. 在文理分科大讨论中,高中教师、学生及家长多赞成维持现状,大学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则倾向于取消分科,出现了“当事者”赞成分科、“旁观者”取消分科的情况。

  D.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对污染企业及其排污行为监管不力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过于看重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环境保护有关。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 “内世界”的呈现,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鲁迅的小说和杂文深刻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真实现状

  ②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

  ③“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

  ④它们至今仍具有超越性的影响

  ⑤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

  ⑥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

  A.③⑥②⑤①④ B.③②①④⑥⑤

  C.⑤③⑥④①② D.⑤③⑥①④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可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日本的研究人员潼泽武夫以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学年

  总平均分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立性

  2

  24.80

  18.90

  4.04

  3

  28.65

  22.15

  9.15

  4

  21.38

  16.57

  6.69

  5

  40.37

  30.95

  13.25

  6

  35.66

  25.00

  12.18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几个特点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对“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1.A(这个问题“为西汉所无”)

  2.C(“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没有依据)

  3.D(无法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4.(3分)D 5.(3分)D 6.(3分)A

  7.(10分)

  (1)(5分)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

  (2)(5分)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出使。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初任韩城知县,成绩突出。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他三年内不曾入过内室,服侍母亲极尽孝心。十二年(1639)懋第升任户科给事中。他上书讲述了国家的四种弊病,分别是百姓贫困、兵力虚弱、群臣萎靡不振、国家财政空乏。又讲述了提高米价的办法,让天下赎罪的人家都出米赎罪,用盐制度恢复开中的老办法,让边塞的用户出粮充军粮。有一天彗星出现,朝廷下令停用刑罚,懋第请马上向四方传布诏书,又请求严禁将士剽掠,官府剥削百姓。他还请求散发铜钱、开仓赈济都城的饥民,收养婴儿。第二年正月,剿饷停征,懋第也请求赶快传达这个指示,唯恐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在头前已经征收,百姓得不到实惠。庄烈帝都采纳了他的意见。

  第二年五月,福王即位,任用他为兵科都给事中,不久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等府。当时大清兵接连打败李自成,朝廷决定派遣使节跟大清和好,难于选择这样的人选。懋第的母亲陈氏死于河北,懋第想借此机会安葬母亲,便主动要求前往。朝廷于是任用懋第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一起去,同时让懋第经营黄河以北,联络关东各部队。

  懋第上书说“:我这次出使要祭奠先帝、先后的灵柩,查访东宫二王的踪迹。我既然当了使臣,势必不能兼领封疆事宜。并且绍愉是被我弹劾罢掉的官,不该再让他和我共事。一定要用我经营黄河以北的话,就请让弘范和绍愉出使,给我一支队伍,我和山东抚臣一道收拾山东等候命令,不敢再说北行的事了。如果用我和弘范北行,就拿掉我经理的官衔,只让我奉命前去就是了,请停下对绍愉的派遣吧!”

  懋第身穿孝服进入都城,来后我朝让他住在鸿胪寺。他请求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没得到批准,就把祭品摆在住所里,哭并且祭奠了他们。然后就在这个月二十八日那天被遣送出都城。可是弘范向我朝请求让他亲自到江南招刘泽清等大将降附,留下懋第等不要放回。于是我朝从沧州追回了懋第,让他改住在太医院里。顺治二年(1645)六月,他听说南京失守,悲恸地哭了。他的弟弟懋泰以前做过吏部员外郎,投降过贼寇,后来投降本朝做了官,来探望懋第。懋第说“:这种人不是我弟弟。”把他给喝斥出去了。到闰月十二日,懋第和随行的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都因为不投降被处死了,而绍愉得以免死。

  10.(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1. (1)(5分)【参考答案】E,3分,A,2分,D,1分;B、C不给分。 【解析】B项中,“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的原因并非“对妞儿的歉疚”,分析不正确。C项,从全文看,“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的概括不正确。D项是对局部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且“以小见大”不够准确,可以酌情给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6分)【参考答案】不同之处:①第一次是若兰和妞儿母女二人逛街,第二次是若兰、妞儿和朵朵祖、母、孙三人逛街;②第一次是妞儿走得快,在前面等若兰、喊若兰快走;第二次是妞儿搀着年迈的若兰慢慢走,朵朵在前面催姥姥快走。③第一次是若兰难为情地分辨并受到妞儿数落,第二次逛街若兰与妞儿没有对话。(答出两点得4分) 相同之处:①都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宽容,都包含着母女之间的亲情,②都有着晚辈对长辈的某些不理解和不耐烦。(2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6分)【参考答案】①年龄的比较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机地联系起了(并 贯穿)妞儿与若兰的人生经历;②显现了她们生活、感情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性,表明了 她们因年龄差距大而母女感情越发深沉独特的合理性,③带动了读者内心由温馨轻松到情 味沉重的思想感受,为小说最后“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的请求作了铺垫。(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4)(8分)【参考答案】①“我”(妞儿)对母亲老去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担心。②“我”(妞儿)对母爱的感激和与珍视,对永远与母亲相伴相守的期盼。③难以回报母爱的感伤。④对自己必然回报母爱的郑重承诺。(每答出一点且结合原文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探究能力。

  12.(1)D、E(5分,对一项给2分。A“他的离开,使得稀缺”不当;B目的不止在说人杰地灵;C“从小就明确”不当)

  (2)①做人要有高远的精神境界,其核心,是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②做事情要有一种痴迷的态度,不论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去坚持(或:要经受住挫折的洗礼,要百折不挠地毅力);③做人要有远大的目标 能够独立思考。(6分)

  (3)司马迁、曹雪芹在作品写作之前,都有一个宏大而高远的目标,使得这些伟大的作品在诞生之初就在广度、深度、高度上超越了其它作品;其次,它们都耗尽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因此说这样的作品能与天地共存绝非偶然。(4分)

  “精神”即孜孜以求、坚忍不拔的精神(或: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2分)

  (4)挫折是成功者的试金石。(观点2分)挫折告诉我们追求成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让我们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经历了挫折的考验,而获得的成功,也许才是一种让人能体会到生命重量的成功。正如谢晋所说,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4分)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挫折,要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走向成功。(2分)

  13.B 步履维艰:形容行走困难。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A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C项,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无穷。千差万别:形容品种多、差别大。D项,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非常多。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14.D( A.“令人堪忧”重复。B.不合逻辑,“书店、图书馆”也属于“文化单位”,不能并列在一起,应改为“书店、图书馆及其他文化单位”。 C.成分残缺,可在“旁观者”后加“主张”。)

  15.  A解析 语段的总话题是对“文学反映时代”这一理念的争论,横线的上文讲的是现代文学“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在题目所给六句话中,③提到“超越时代”,因此此句排在首位最佳,据此排除C、D两项。②和⑤从正面阐述,①和④举例论证,可排除B项。

  16.①许多学者都这样认为 ②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动感的画面) ③数学美具有丰富的内涵

  17.(参考)(1)整个创造性思维呈发展趋势;(2)四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低,五年级最高;(3)流畅性最高,独立性最低

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