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讲坛百家姓聂姓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汉人的聂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作为封地赐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百家讲坛百家姓聂姓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百家讲坛百家姓聂姓

  聂姓起源主要有4个方面: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2、出自姜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3、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亡后属齐,居者以地为氏。4、出自他族有聂姓或改聂姓: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在元、明时采用汉姓,其中有聂姓。”

  百家姓聂姓起源地点

  古之聂北

  西周前期,周康王姬钊赐封地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因为领土不大,领主又在卫国为官,因而没有建国,也不属任何一国。

  西周后期,被邢国吞并。

  东周春秋后期,卫灭邢,并入卫国领地,与晋、齐两国交界。

  东周战国时期,先后沦为魏国、齐国领地。

  今之聂北

  古之聂北,大至今以对角线画贾寨乡张名扬村至肖庄乡朱楼村的范围(境内除朱楼村外现均在贾寨乡境内)。

  贾寨乡,现今属于山东省的茌平县境西部,地处聊城、临清两地中间。聊夏公路(聊城——夏津)、省道075交错在乡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乡辖37个行政村,2.8万人,5.1万亩耕地面积,其中蔬菜面积1.7万亩,总产4万吨,蔬菜收入2500万元。

  百家姓聂姓姓氏历史

  得姓氏始祖

  吕衡,生卒年不详,西周时期人,姜姓,吕氏(后自己改称聂氏),名衡,字奭(一说字“弼”),也称姜衡、吕奭、聂奭。是齐丁公吕伋的儿子,曾在卫国为官。有封地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子孙以地为氏。”

  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为以区别血统不同,他的后代则改以“乜”为姓。他因而成为了聂氏始祖,乜姓始祖。

  贵族的氏

  吕衡,是姜太公后人齐丁公的儿子,因为母后非齐王正室,因而在当时被看作庶子。但毕竟是齐国王室子女,因而有机会在周天子朝中做官,前976年农历五月,周康王姬钊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作为封地赐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在古代男子看来,氏是一种贵族权利的象征,所以很多贵族可以以新得到的封地为氏,以体现自己是那个地方的统治者或者王室成员。因此吕衡也不例外,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于是他不仅有“吕氏”,还多了一个“聂氏”的称呼。当时的贵族男子可以有几个氏。

  于是吕衡在聂北建造了聂城(乜城),大至今贾寨乡耿张庄村、耿大庄村内。(城址具体位置暂不能确定)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序》:“(商周时期)‘姓’与‘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那么吕衡的后人,就开始男子称“姜姓,聂氏”,女性称“聂姓,(随丈夫)氏”作为自己的姓和氏了,象征自己的家族是聂北那个地方的贵族。

  平民的姓

  所谓“名、字”,“命名取字”,有“名”就有“字”,“名”是父母给起的,在出生时就有了的称喂。在当时的平民百姓,有以地名给自己孩子命名的,因此聂城中的百姓也不例外,有以城名“聂城”中的“聂”为自己的孩子命名的,表示出生地在聂城。如某聂。

  而字是自己或请人取的,代表长大成人了,古人到了成人不分出身贵贱,都要给自己取字,或者请德高望重的人赐自己一个“字”。这“字”要与“名”相对,有的是含义相近,有的是含义相反,有的是含义的延伸。但一般不会用到地名给自己取“字”,因此不会有字“聂”的人出现。

  我们再来说姓与氏,“(商周时期)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是有爵位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称号。不是贵族出身的平民,不是一代没有“氏”,而是世世代代都得不到“氏”;出身贵族家庭,子子孙孙都可以得到“氏”,象征是贵族出身。家庭出身成了是不是贵族的根本与标志,社会地位完全由家庭出身决定。那些没有氏的名字,只要一听称呼就知是平民百姓。

  明代顾炎武《日知录》:“(商周时期)最下者庶民,庶民者无氏,不称氏者称名…… 者氏类族也,贵别也。”

  商周时期,‘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王公贵族有着很多特权,他们看作象征身份的“氏“当然是不允许平民百姓也照用了,所以通过法律手段禁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因此当时有称聂氏的人,也绝对是聂北那个地方人数相当少的吕奭家族。

  但是那是个男权社会,贵族之间默认“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错了会被嘲笑,所以他们也不会去管“姓”在平民百姓中的使用到底分不分男女。听说哪个地方普通男子也称自己姓什么,只会笑言百姓愚昧。

  事实的情况确实是有的,既然各国没有约束“姓”不准在百姓中使用,也没有去管非得男子用还是女子用,作为远离贵族生活的普通百姓来说确实理解不了,一个称谓有这么大讲究。因而百姓中有称“姓”的男子,那么聂城中的百姓,也就有开始有称“姓聂”的人了。

  氏不再尊贵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本贫民出身,与自幼受贵族文化熏陶的项羽不同,没有氏,但毕竟统一天下成了皇帝,由此家族贵贱的思想被打破,连当皇帝的刘邦都没有氏,百姓还攀附什么“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呢?自西汉开始,姓即氏,氏即姓,除了场合的用法不同,含义已经没啥区别。

  所以,曾经贵族的聂氏也就成了百姓的聂姓了。这就是聂姓的起源了。

  终究不同

  既有百姓以“聂”为姓,为以区别血统不同,他的后人则改以“乜”为姓。东周时,曾聚居在与聂北邻近的聂堂(也作“乜堂”,今肖庄乡乜堂村),成为乜姓的发源地。

  由于聂姓是人数众多的聂城百姓的后人,而乜姓是人数相当少的吕衡家族的后人,这就造成了乜姓人口远远低于聂姓人口的结果,并差距随着时代越来越大。

  分布历史

  西周后期,聊城、德州、济南、泰安、济宁分部较多。

  东周末至秦代,邯郸、安阳、濮阳较多分布。

  汉代,往河南、山西两省较多分布。

  北宋时期,约有9万人,排宋朝百家姓127位,主要分布安徽、山西、河南、江西、湖南。其中在安徽最为集中,占总聂姓人口28%。

  南宋时期,北方多战乱,江西、安徽、江苏较多分布。

  元代,逐有往湖北、湖南两省迁徙趋势。

  明代,约有18万人,排明朝百家姓94位,逐有往广东、云南两省迁徙趋势。但总体集中在江西,占总聂姓人口近69%。

  清代,因为清初四川人口大幅消减,跟随“湖广填四川“的人群,向重庆江津、四川遂宁迁徙的较多。

  当代,约有140万,占全国人口0.11%,排共和国百家姓122位,主要分布湖南、江西、贵州、辽宁、安徽、河北、四川。其中湖南最为集中,占总聂姓人口10%。

  错误的说法

  错误说法一

  南宋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注》:“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错误原因:记载错误,查阅史料,周代历史上不存在聂国,西周康王姬钊赐给吕衡的聂北比现今的贾寨乡面积还小一点,且地处当时的邢、卫、齐三国中间,不属任何一国,领主又在卫国为官,因而不可能存在国家的实权和机构,只能是一小块盖了城池的私有封地而已。历史有记载是邢国土地,没错,但成为邢国的土地是西周后期的事了,后来聂北被邢国吞并。

  得姓始祖:源于吕望(吕尚、姜尚、姜太公、吕太公、齐太公)。

  错误原因:时间错了。史料记载是齐丁公时,那时候姜子牙已经不在多年了。

  而且也不能是齐丁公,因为封地是周康王姬钊封赐给吕衡(齐丁公的庶子)。所以得到封地的人是吕衡。

  出自姬姓。错误原因:人物错了。史料记载封地是周康王姬钊封出去的。可姬钊封出的地块儿就多了,按照此说法的话,在周那个年代,谁得地谁改姓,天下那么多诸侯哪个不是周天子分出去的呢,都能说得姓始祖是周天子么?应该找着那个被封赐的那个人,才是得姓的先人祖宗。

  “食采于聂”中的“聂“在今河南省清丰县高堡乡北乜村。

  错误原因:地点错了。据多方史料考证,卫大夫采邑地为今山东聊城东北,即茌平县贾寨乡、肖庄乡一带。而且从地理方位、当时的领地划分及“狄国伐邢”时邢侯往齐逃跑的路线来看,聂北不大可能是今天的清丰县北乜村。

  五

  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亡后属齐,居者以地为氏。

  错误原因:地理划分错误。史料记载,邢国是周成王所封,姬姓,侯爵。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疆域主要在太行山以东,滹沱河以南,漳河以北,故黄河以西,包含今邢台市全部、石家庄南部、邯郸大部、及衡水、临清之一隅。

  由此我们就知道错误了,今茌平县在聊城,与邢、卫、齐三国紧邻,不属任何一方。也就是说聂姓起源与邢国无关。时间点错了,成为邢国的土地是西周后期的事了。而且历史上“狄国伐邢”、“齐桓公重建邢卫”的时候,已经到了东周春秋时期,聂北早已不再是吕衡后人的私有封地了,而归邢国管辖。后来邢国被灭,又先后归卫、魏、齐管辖。归魏国时,聂北因与齐国交界,多战火,聂城被废弃,城中的百姓已逃散。

  出自他族有聂姓或改聂姓: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在元、明时采用汉姓,其中有聂姓。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今满、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错误原因:聂姓起源于齐地,那边是汉文化中心,跟这里所讲的聂姓没多大关联,我们现研究的是汉姓聂。而且对于苦学汉语的老外来说,相比没刘、张、李、孙、赵,念起来更顺口些。所以取聂姓的外国人毕竟是少数。

百家讲坛百家姓聂姓

汉人的聂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作为封地赐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百家讲坛百家姓聂姓相关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讲坛百家姓缪姓
    百家讲坛百家姓缪姓

    缪姓,出自百家姓,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缪姓起源很早,目前有详细记载的一支起源于春秋时期,是秦穆公和鲁穆公的后代。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

  • 百家讲坛百家姓孟姓
    百家讲坛百家姓孟姓

    孟姓同出一源,但发祥地有两个,即今河南北部和山东东南部。孟姓首先在中原北部兴起,并且两地孟姓很快融合,在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境繁

  • 百家讲坛百家姓蒙姓
    百家讲坛百家姓蒙姓

    蒙姓是中国的姓氏,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主要渊源是出自以山名、国名为氏,《帝系谱》载:来源于三皇五帝之首包羲伏羲氏子孙高

  • 百家讲坛百家姓梅姓
    百家讲坛百家姓梅姓

    梅姓主要源自子姓、姒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百家讲坛百家姓梅姓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百家讲坛百家姓梅姓 梅

2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