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之韦姓的起源

时间: 蓝俊22 分享

  韦(Wéi )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滑县的豕韦古国。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百家姓之韦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韦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包羲伏羲氏后裔姬姓大彭氏,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彭祖)之后。《竹书纪年》:“伯靡(彭祖曾孙)杀寒浞。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少康复国,封伯靡(彭祖曾孙)之子元哲于豨韦(今河南省滑县)立国,因善于养猪,并用猪皮制作大鼓,被称为豕韦国。《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竹书纪年》:“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败大彭氏灭其国,武丁五十年灭豕韦氏,子孙四散逃难;其后,豕韦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韦氏。汉丞相韦贤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载这支说明韦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为其后。

  韦氏族人大多尊奉元哲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据明末小说《樵书》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主要在广西,还有唐代碑文。

  源流三

  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史籍《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有韦氏部落,但不属于匈奴民族的别支,而是出自古代韦国灭亡后融入西羌民族的韦氏族人,亦有从杜陵沿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地区的汉化韦氏人。

  源流四

  出自赐姓而来。《新唐书﹒桓彦范传》:“加赏彦范特进一职,封扶阳郡王,赐姓韦”。《朝野佥载·卷三》: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每征讨将行,有胆力。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从良。桃符家有黄牸,宰而献之,因问衮乞姓。衮曰:“止从我姓为韦氏。”符叩头曰:“不敢与郎君同姓。”衮曰:“汝但从之,此有深意。”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时期察哈尔蒙古章佳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为察哈尔蒙古的主体部落成员,以地为氏。

  其中,元朝成吉思汗后裔之一,今有分支在今山东省费县。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明、清时期,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等地区,在仫佬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韦氏,世代相传至今。

  始祖 :元哲为彭祖玄孙(彭祖生潈,潈生寿,寿生靡,靡生元哲),彭祖为颛顼五世孙,颛顼为黄帝孙(第3代,孙),故属黄帝后裔。韦氏先祖伯寿、伯靡均有史载,将韦氏可考历史推至4000年前,比较古老的姓氏,形成于夏朝少康时代,发源于今河南省滑县,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在商朝时发展为东方大国,上古五霸之一,被商武丁灭国,子孙以国为姓。子孙北上经华北进入东北、蒙古高原,称豕韦、失韦、室韦,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进入荆楚、云贵川、岭南地区。

  分布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这样一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人除避战乱者

  有南迁情况外,大部于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时产生了,成为以后韦姓分支的主要源头。隋唐时期,韦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陕西一带为盛,盛唐时韦姓名人如韦应物、韦庄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韦姓显赫之家多居于陕西长安县,而设韦曲镇,可见唐朝韦姓的主要居住地为陕西,同时,江苏、四川、安徽等地有韦姓南迁于此。从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韦姓人又有南迁者,但数量较之北方留居者仍为少数,基本上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韦姓以广西、河南等省区居者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韦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大约为370万。韦氏为水族第一大姓。

  属于偃师二里头遗址夏陶上的24个古怪符号,在水族的水书里保存了22个。

  在《百家姓》中,居第50位,中国姓氏人数排行榜中第68位。

  韦姓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此支韦氏为汉丞相韦贤少子韦玄成之后。

  堂号

  一经堂:《三字经》:“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此韦氏"一经堂"堂号由来

  淮阴堂:韩信后裔。淮阴侯故有淮阴堂

  扶阳堂:源出西汉时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其后代是为以此“扶阳”作堂号。

  京兆堂:汉元帝任命韦玄成为少傅,又升任为太子太傅,直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封侯。韦玄成举家迁居京兆杜陵,子孙繁衍繁盛。三国以后,韦氏发展成为京兆地区名门望族;唐代,一门十六相,成为仅次于李唐宗室的豪族门第,以望立堂,故韦姓京兆堂为所有堂号之最。

  五云堂:江淮之间,今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周边,以五云为其堂号。

  盖文堂:主要分布于贵州安顺和黔南一代,以盖文堂为其堂号。

  家谱文献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清)韦名枢等纂,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白溪乡东溪村。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清)韦洪鼎等纂,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十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徒京口韦氏族谱四卷,(清)韦克顺主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清)韦潮等纂,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九卷、第十二卷、第二十~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三十二卷,首一卷,(清)韦鉴等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卷、第十五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延陵韦氏家乘十八卷,(清)韦华谟等重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崇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广西宁明思陵土州韦氏家谱,(清)韦振超纂,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档案馆。案馆。

  江苏丹徒韦氏族谱六卷,(清)韦振鑫、韦永彭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储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长兴故鄣南淙韦氏家乘,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长兴故鄣南淙韦氏家乘,(清)韦龙鳞等纂,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十一~十二卷、第十四~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都韦氏族谱八卷,(民国)钱正基、韦载文等重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传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东阳东眷韦氏家乘三十二卷,首一卷,补一卷,(民国)韦徵英等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今仅存第一~七卷、第十~十四卷、第十六~二十九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卷首、补遗。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西容县水源里覃韦氏族谱两卷,(民国)韦瑞桓修订,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文物管理局。

  广西邕宁瑞泉韦氏族谱,(民国)韦肇简总编纂,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蒲庙乡团统村。

  浙江松阳韦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云和县文物管理局(仅存一卷)。

  广东中山翠微韦氏族谱十三卷,(民国)韦祺光、韦兆栋总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传经堂排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江苏宜兴韦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韦望忠主修,韦家贞编,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燕贻堂铅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东阳东春韦氏家乘三十二卷,(民国)沈鸿烈序,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白溪乡东溪村。

  广西容县自良韦氏族谱,(民国)韦国茂著,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自良镇云松村。

  江苏赣榆韦氏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徐福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赵圩村韦氏家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赵圩村。

  韦姓字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城子村韦氏字辈:“贤孝忠良节,福禄寿祯祥,恭宽信敏惠,繁衍世泽长。”

  广东中山韦氏字辈:“永乾佑宁嘉延国安靖始。”

  湖北仙桃韦氏字辈:“智思守先训敦厚乃本元”。

  贵州都匀韦氏字辈:“应永廷恩毓忠良继国邦荣华昌万世庆喜福寿长”。

  贵州盖文堂韦氏字辈:应天锦正开代云光秀华先上玉廷文国其堂。

  广西壮族韦氏字辈:元银显照加成祖子

  土司直系:“景君宴贤万爵玩兴祖正虎起应文继光兆国朝振永承清年述臻忠厚祥庆吉光”;

  板选分支:“朝振权文明景庆云祥开恢复波涛涌进造成建国”;

  兰木分支:“正(振)大高明立钟灵盛益昌思儒周世德忠厚显文章锦服春宜广精衣夏欲长箕裘辉灿耀裾裙刺豪光”;

  乐里分支:“虎起龙飞尤天星国朝仲振永承清世界灵盛益高兴正大光明立更新”;

  州洛分支:“道(清)德仁义礼举全忠信英雄盖豪杰”;

  长江分支:“兰桂荣宗祖国朝廷绍展尤科名联选仕永世进箕裘翰墨昌文武燕冀庆益谋辅弼年统绪大业继韩侯”;

  南丹坡分支:“国朝文仕景道义日钱家福禄如东海寿比玉南山”;

  田林刹周、老山分支:“国朝文明仕庭忠道德先荣华流世显如应祖宗成”;

  凤山分支:“公侯伯子男著宗声誉扬韩将勋耀宇州司义天长忠孝德智勇宏谋济同强怀源立壮志新纪普华章”。

  广西藤县韦氏字辈:“昭浩恒喜式旭以显扬铭祖德流芳远万载达朝京”。

  韦氏京兆堂一支字辈:“祖启福基海文世应成朝克振儒志联庆国秀昆荣逢光显定经汝良嘉英华善永修得贤才昌润建景恒舒端薄祥茂远兴”。

  韦氏一支字辈:“希尚士启国志宏端永长光宗耀先德文明焕道昌”。

  广西横县百合大炉下村韦氏字辈:“显树有汝.启仲兆其.元广德业.文武全才.大廷思志.永昌万世”。

  韦氏江苏大丰一支字辈:春庆元和广,龙海万家迁。立德贞吉昌,有余才成林。

  广西南宁市横县云表韦氏字辈:“接启之珺璵,世国正乾元;全体大用学,安富增荣贤。圣德思先祖,文光焕上天;朝庭登进广,忠孝本家传。爵兴开科显,祥发永万年;功恩泽沛远,千秋长守延。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喜联;哲伦春常在,宏扬其高瞻。桂芳友益清,宇露润满田;极斗紫久明,谱应锦秀绵。”

  赣榆地区韦氏辈分:积善之家 方有余庆,自古先贤 纯兆良德

猜你喜欢:

1.韦姓男宝宝取名的技巧

2.2017鸡宝宝韦姓起名方式

3.百家讲坛之百家姓闫姓

4.百家姓之刚姓

5.百家姓之国姓

6.百家姓之苗姓起源

百家姓之韦姓的起源

韦(Wi )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滑县的豕韦古国。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百家姓之韦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韦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包羲伏羲氏后裔姬姓大彭氏,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彭祖)之后。《竹书纪年》:伯靡(彭祖曾孙)杀寒浞。少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之王姓的起源
    百家姓之王姓的起源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之王姓,希望大家喜欢

  • 百家姓之田姓起源
    百家姓之田姓起源

    田氏出自妫氏,舜帝之后陈国公族妫完(田完)奔齐后遂以田为氏。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田姓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田姓姓氏起源 起源一

  • 百家姓之孙姓的历史发展
    百家姓之孙姓的历史发展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东吴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 姓、妫 姓和姚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下面由学习啦

  • 百家姓之沈姓的历史发展
    百家姓之沈姓的历史发展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07年,中国沈姓近600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沈姓相关资料,希望可

2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