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闫姓姓氏渊源

时间: 蓝俊22 分享

  闫姓,中文姓氏之一。一般认为,闫姓是阎姓的简化写法。阎姓为《百家姓》收录。阎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约三百八十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的0.24%。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闫姓姓氏渊源,希望大家喜欢!

  闫姓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后稷第十二世孙古公亶父之曾孙仲奕的封地阎乡,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黄帝裔孙后稷,承袭姬姓,被周人尊为始祖。传至第十二世孙姬亶父(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陕西彬县)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改国号周,称周族,姬亶父也因此称周太王。周太王有三子:姬泰伯(姬太伯)、姬仲雍和姬季历。

  姬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身时有圣瑞出现,周太王兴奋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姬泰伯和姬仲雍见状,明白父亲是想让老三姬季历继位,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但按纣周族人的规矩,君位由长子继承,姬季历不可能继位,于是,兄弟二人决定让贤。

  不久,姬泰伯私自一人以采药为借口离家出走,随后姬仲雍也找个由头翘家。姬仲雍追上大哥,二人由岐山南下行至荆蛮荒地(今江苏无锡一带),当地人民景仰他们的德行风尚,有一千多户人家纷纷自愿归附于他们,姬太伯遂成为当地的君长,其后建立了虞国(吴国),立都于今江苏苏州吴县。

  在姬季历之后,果然是姬昌继位,他移都至丰邑(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成为殷商末期四达诸侯之一的西伯侯。周武王灭殷商,建立西周王朝之后,追封父亲姬昌为周文王。

  到了周文王的孙子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寻找姬泰伯和姬仲雍的后裔,当找到周太王古公亶父的曾孙姬周章之时,姬周章早已经是吴国的首领了,于是便正式封姬周章为吴国君王,再封姬周章之弟姬仲奕于今山西省的平陆县、夏县一带,建立了虞国,侯爵,史称虞侯。在史书记载中为与吴地的虞国区分,因称北虞国,都城在阎乡(今山西运城)。

  这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记载:“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成王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惠王姬阆二十二年(晋献公姬佹诸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虞侯因为贪婪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禁不住诱惑,不顾大夫们的反对,不但答应了晋军借道伐虢国的请求,还出兵帮助晋军。不料,晋军南下伐虢后的回师途中,又顺手灭了虞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唇亡齿寒”、“假途灭虢”成语典故的来源。

  虞国灭亡之后,在姬仲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之都名称为姓氏者,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阎氏正宗,是为山西阎氏。阎氏族人多尊奉姬仲奕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康王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康王姬釗继位(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后,曾对鬼方(今陕西北部)及东南各地发动战争,并把争战所得的奴隶和土地分赏给各级贵族。

  史载,周康王的小儿子姬瑕生下后,手上掌纹就是一个奇特的“閻”字,于是,周康王便封他于阎城(今陕西北部),其后子孙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陕西阎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唐叔虞之后裔晋成公之子懿的封地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唐叔虞是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周公灭唐后(今山西翼城),把唐地封给他,史称晋国。

  春秋时期,晋成公姬绥的儿子姬懿被封于阎邑(今山西安邑),后被晋国所灭,姬懿的后裔大都散落于河洛一带。

  汉朝末期,姬懿的后裔居于荥阳,他们以原封地为姓氏,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阎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国王族伯玙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支系王族熊伯玙,他被封于阎邑(今湖北麻城),其后有大夫阎敖。

  在楚国灭权国之后,阎敖被封尹权,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荆楚阎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扎鲁特蒙古岳诺特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岳诺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闫忽德氏,世居扎鲁特。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not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岳诺特氏多冠汉姓为阎氏、门氏、伊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巴克桑氏,满语为Baksang Hala,汉义“六十斛”,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北京市满族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阎氏。

  ⑵.满族布雅穆齐氏,亦称布雅齐氏,满语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黑龙江沿岸地区,后改汉姓为阎氏。

  ⑶.满族阎佳氏,亦称严佳氏、雅佳氏,满语为Yagiy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省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阎氏、颜氏。

  ⑷.满族阎拉扎氏,亦称颜扎氏、燕札氏、颜查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民间多冠汉姓为颜氏、为官者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

  ⑸.满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满语为Yanju Hala,世居雅达珲春村(今吉林珲春海兰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阎氏、颜氏。

  ⑹.满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满语为Yangiri Hala,世居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杨氏、韩氏、沈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通古斯语“Aora”,汉义“山”,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黑龙江多金(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雅克萨城以西)、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单氏、敖氏、山氏、苏氏、鄂氏等。

  ⑵.达斡尔族索多哩氏,亦称索都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满语为Sodoli Hala,为敖拉氏部落的分支,世居黑龙江。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索氏、敖氏等。

  ⑶.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满语为Yarci Hala。为达斡尔族脱谱姓氏之一,世居黑龙江北岸,清末民初改汉字单姓为阎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阎氏族人分布。

  得姓始祖:姬仲奕、姬瑕、姬懿、阎敖。

  闫姓迁徙分布

  阎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约三百八十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的0.24%。

  秦、汉时期,有阎氏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侯(今河南长社),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四川安汉),是为阎氏入川之始。

  阎穆有孙名阎甫,被曹魏武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阎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

  晋朝时期,阎璞之子阎瓒为汉中太守而定居陕西汉中,阎瓒有子阎亨,为辽西太守,阎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

  五胡十六国时期,阎氏族人被迫大举南迁。

  隋、唐时期,阎氏族人在江南的分布更广,在盛唐时期,阎氏族人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

  宋、元时期,夷人南侵,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氏族人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

  明朝时期,作为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氏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氏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氏族人徙居海外。

  如今,阎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氏约占全国汉族阎氏人口的57%。

  闫姓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府:

  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河南郡:

  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天水郡:

  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2.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猜你喜欢:

1.适合给姓闫的男孩名字起名技巧

2.百家讲坛百家姓阎姓

3.百家讲坛之百家姓闫姓

4.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百家姓排名带拼音 新百家姓大全带拼音2017

5.男孩姓闫取名字的方法

百家姓闫姓姓氏渊源

闫姓,中文姓氏之一。一般认为,闫姓是阎姓的简化写法。阎姓为《百家姓》收录。阎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约三百八十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的0.24%。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闫姓姓氏渊源,希望大家喜欢! 闫姓姓氏渊源 第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寻姓姓氏源流
    百家姓寻姓姓氏源流

    寻姓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姓氏。寻,出自姒姓。夏后(氏)同姓诸侯,曰:斟鄩氏,后为寒浞所灭,子孙因为寻氏。正因亡国,便去邑为寻氏。下面学习啦给

  • 百家姓荀姓姓氏源流
    百家姓荀姓姓氏源流

    荀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荀姓主要来源于姬姓,西周初期,周文王将自己的第十七子郇侯分封于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或郇叔。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

  • 百家姓薛姓姓氏源流
    百家姓薛姓姓氏源流

    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苏、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

  • 百家姓宣姓姓氏渊源
    百家姓宣姓姓氏渊源

    宣姓是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七十八位的姓氏。宣姓起源有三个说法,一说是宣姓来自周厉王的儿子姬静的谥号;一说是宣姓来自宋国国君的赐号

28385